标题:
漫 话 “ 年 味 儿 ”
[打印本页]
作者:
叶涛
时间:
2008-12-15 21:44
标题:
漫 话 “ 年 味 儿 ”
所谓“年味儿”,指的是过春节的一种气氛。这种气氛靠什么来营造呢?靠的是节日活动。如今,人们所说的年味儿淡了,实际上是营造节日氛围的民俗活动少了,或者活动的功能被人为地改变。让我们来看看几种最主要的春节民俗活动的现状。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春节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据说这一习俗和“年”的恐怖传说有关,但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人们从守岁习俗中体味到的更多的还是一种亲情的交流,一种天伦的乐趣。这种亲情,这种天趣,呈现在人们准备年夜饭的忙忙禄禄的过程之中,映照在孩子们面对着好吃的东西时那种兴奋的神情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在春节民俗活动中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春节电视晚会的出现,又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围炉而坐、聚桌攀谈的守岁方式。除夕守岁原有的亲情交流的功能随着形式的变化被部分地削弱了。
与除夕守岁遭到同样命运的是拜年习俗。拜年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交流范围从亲戚圈、邻里圈扩大到社会上的朋友圈、业务交际圈。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邻里之间闹过矛盾,通过春节拜年,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互相之间的关系反而会更加密切。如今在城市里,随着电话的普及,电话拜年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成群结队、走家串户的形式退居次席。对于传统拜年方式的淡化,有人认为是一种解脱,还有人感到惋惜,这种变化的是非功过现在还难以评说。
春节民俗活动中命运最惨的是放鞭炮。鞭炮作为中国人节日和喜庆活动的象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不仅大城市里禁放鞭炮,连一些小县城也效仿大都市予以禁止。禁放鞭炮的理由,类似于泼脏水时一起把孩子泼掉。我们不能只看到鞭炮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这些消极的方面,还应该考虑到,鞭炮在我们广大民众的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可替代的那种心理定势:放鞭炮象征着生活的红红火火,预示着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放鞭炮的原始意义就是驱邪求吉)。
没有了鞭炮的轰鸣,没有了拜年的人流,我们的年味儿只有越来越淡,直至混同于普通的大礼拜。节日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调节。人的生活既需要紧张的劳作,也需要轻松的娱乐、休闲,有张有弛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活之道。如今人们的工作十分忙碌,身心都感到疲劳,正需要发挥节日及其节日活动的调节作用。而节日民俗活动的淡化,使节日的这种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节的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节日活动多元化的趋势正在形成。但是,变化并不等于完全舍弃传统,节日民俗活动联系着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人为地对它进行改造一定要慎之又慎。
1999年2月10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