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揭阳有个考试院 [打印本页]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0-11-4 09:07     标题: 【转】揭阳有个考试院

揭阳有个考试院


--------------------------------------------------------------------------------

时间:2010-10-31
  □林道成
  考试院,现在只有省一级才可设立,市、县一级,则只能设立招生办公室而已。但在清朝及以前的科举时代,县一级是可以设考试院的。那揭阳县旧时的考试院设在什么地方呢?就设在店马路中段,新华书店右侧,现思贤中学的所在地,由于人们平常都称“考院”,所以,倒把它的全称“考试院”忘了。
  考试院的任务,于科举时代就是招考天下举子,为那时的朝廷招揽人才。我国在未有科举制度之前,政府官员,大多是通过地方推荐,然后考试而产生的。推荐的称“ 孝廉”,考试合格称“秀才”(优秀之才)。到了隋朝,才开始建立纯考试,凭文取士的科举制度。唐朝再把它完善起来,沿用至清朝。各朝都有所更变,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更为完善。明、清二朝,潮汕人考中进士者很多,在朝为官者也不少。那么,须经几层考试才能当官呢?大概有四层。
  一、童试,在本县考试院举行。县的考试院便在这时司职。考试由县府学主持,招收文武童生,考中者称“童生”,可以进入县府学(即学宫)学习,准备参加府考。
  二、贡试,也称府考。在府城举行。参考资格为县府学生员(童生)。由府学政主持,考中者称“贡生”,俗称“秀才”,即优秀之才。
  三、乡试,也称省试,在省城举行。由省府学政布政司主持。参考资格为各府贡生(秀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举人称“解元”。举人一般不授官,但若朝廷乏人,便择举人中最优秀者,授予地方协助小官。考中举人,便成为地方绅士,有了地位,有人巴结,故有“穷秀无穷举” 之说。(如《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四、会试及殿试,在京城举行。参考资格为各省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头名为“会元”。再经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太和殿举行。考试分三甲:一甲录取三名,就是状元、探花、榜眼。各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各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各赐国进士出身。凡参加殿试录取者统称“进士”。进士榜是用黄纸写的,称为“金榜”,故凡中进士者,都称“金榜题名”。考试通常是三年一科。
  考中进士,便有做官资格,但开始官不大,只作地方基层(县级)的助手或下级,以作历练,培养人才,发现有才干,便即高升。考试中,发现有特殊能力的,才任知县,独当一面。有文采者,选入翰林院担任编修。旧时的官员,是一步步提拔出来的。到了清代,大量卖官,买的官只是个衔头,全无实职。晚清时,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有些买官者再行贿赂,便会得到实职。买官者,在官场上很遭人鄙视,只有科考出身的官员,才会受人尊敬。还有些凭藉祖先功绩而袭职或封荫的官,也都是闲职,没有实权的。
  至于穷秀才上京考试,即中状元,授为五省巡按,为民雪冤、为己报仇的事,则只是戏剧中的故事,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以上所说,便知古时县级考试院的职能了。我国自清光绪末年,便废科举,办学堂,从学校中培育人才。其实,到了明、清时期,科考用“八股文”取士,有束缚人才的弊病,士子被“八股文”所限制,真才实学也没法发挥。所以废科举考试,是社会一大进步。
  没有科举,考试院便无所事事了。解放后,揭阳考试院曾改为影剧院。后来又作为县政府及一些机关的办公地。1992年,揭阳撤县设市,考试院暂作新设的揭东县党政办公之地。近年才作为思贤中学的校舍。http://www.jyrb.net.cn/content/20101031/detail67647.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