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普通话海外占据上风 广东暨纽约侨社发起保粤语运动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梅
时间:
2010-10-13 18:28
标题:
普通话海外占据上风 广东暨纽约侨社发起保粤语运动
来源侨报
纽约华埠历史最悠久的社团台山宁阳会馆以讲台山话为主。 侨报记者叶永康拍摄
北辰网9月12日讯,据美国侨报记者叶永康报道,不久前,大陆广州市发生的“保卫粤语运动”,在纽约华人社区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不少华人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广州市民和香港人撑粤语,搞游行,关纽约唐人街什么事?请听记者为您慢慢讲来。
力撑粤语 传统侨社不落后
“我们支持广州市民,撑粤语。”接受采访时,中华公所伍权硕向记者如此说。
“广东话(粤语)早期是传统侨社的‘官方’语言,虽然国语(普通话)是大势所趋,但广东话还是应该继续教下去。广东移民家庭很多,传统侨社也都用广东话交流。”华侨学校校长黄炯常这么说。
他还证实,由于广州现在越来越多人抗议广州电视台取消粤语播音,侨校计划于秋季招生时设免费粤语班,继续推广粤语。
华侨学校董事长伍权硕也反对广州市电视台取消粤语播音。他说,广州亚运会举行期间,可以增加普通话播音时段,但不应该借机取消粤语播音。对于黄炯常提出的免费粤语班计画,他全力支持。出席校董会的都是老广,不是台山,就是客家,或是新会,他们自然也是“举脚赞成”。
何以广州、香港两地撑粤语搞游行,却吹绉纽约唐人街传统侨团一池春水呢?
据记者了解,首先,侨校校董会几乎清一色广东人,没理由不撑粤语。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传统侨社被普通话攻陷。因为侨校开了7个普通话班,班班爆满。但一个广东话班还塞不满人,所以,黄校长提出开两个免费粤语班,“卖大包”在所不惜,总之撑下去。
华埠会不会有好事者仿效广州,也来个撑粤语的游行呢?有人笑称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原因是好玩嘛!
华埠生活 不能不懂粤语
福建同乡会主席郑棋近日受访力撑粤语。他认为,中国每一种方言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应该保存下来。当然,普通话是中国国家的规范语言,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有了统一的语言,人民和国家才能更加团结。但保留自己的方言,两者并无冲突。
郑棋说,他自己讲得最好的是福州话,其次是普通话、英语、粤语。他笑说:“在华埠,不可能不懂粤语,否则一定吃亏,所以,他一定撑粤语。”另一位闽籍侨领倪剑华说,他在纽约生活了30多年,大部分时间在披露街(Pell Street)打工、开理发店。在这里,不但要懂粤语,更要会台山话,这才能吃得开。
不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台山话是美国几个大埠如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的唐人街“官方语言”,原因是第一代移民来美的华人多为台山人。当年为美国开山劈石筑铁路的,绝大部份都是台山人,他们历尽辛酸,为后代打下基业。那时,他们交流的语言,就是台山话,不会台山话者,被视为“异族”。
美东联成公所主席黄达良回忆,他1972年移民来美,虽然他是新会人,是台山人的邻居,但在唐人街生活,竟遭白眼,特别是购物时,店主不理你,每一家店都是这样的。原因是他说的不是台山话,无可奈可之下,他只好学台山话,幸好新会与台山都是四邑中的两邑,学来不难,这样才能在华埠立足。
“现在,时代起了大变化,美国逐渐放宽大陆和台湾移民,普通话渐抬头,粤语和普通话在华埠已基本并行了。同时,近20年来福州人大量涌进,讲福州话的华人反而占多数呢!那么,要不要撑粤语?当然要撑,当然要支持广州人。”黄达良说。
以前,说台山话是唐人街的“官方语言”,真的一点也不为过。笔者1973年移民来美,在华埠听到的多数是台山话。那个年代,唐人街中心有好几家犹太人开的服装店。有一次进去看衣服,犹太阿叔用台山话介绍服装,笔者大喜,答以香港话,滔滔不绝之际,对方连忙叫停,表示只会讲做生意的台山话,再讲就穿帮。可见那时候在华埠讨生活,先决条件是台山话。就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华公所开常务会议时,绝大部份成员都是台山人,开会全说台山话。
此消彼长 粤语不至没落
沧海桑田,时光流转。美国华埠的语言生态已发生重大变迁。广东话曾经是美国华人社区的主流语言,但随着华人移民结构改变,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美国华人认定“普通话是廿一世纪的语言”,家长纷纷送子女学习普通话,以赶上时代步伐。此消彼长之下,广东话已失去往日的威势,从学校、商界到非牟利组织,普通话都有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华语之势。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华侨学校的普通话班,班班爆满,但广东话班越开越少,暂时要以免费班来吸引学生。侨校校长黄炯常介绍,近几年来,报名学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学生里有中有西,甚至有大公司的高层,他们的公司都是与大陆方面有生意往来,或有分公司在大陆。学普通话的目的是方便沟通,想要把生意做好。
有些老华侨为到大陆旅游时方便沟通,也开始学普通话。如在美生活近60年的五分局辅警团团长雷柏锐,就曾经报读侨校普通话班,黄校长还赞团长学得好呢!但雷老先生却说不行,在中国旅游时还需要普通话夹带着广东话,有时候还要加上英语。
黄达良表示,虽然如此,广东话在美国华侨社会仍根深蒂固,不会没落。
况且每年都有不少广东移民、香港移民来美,他们虽然大多懂普通话,但平日用的还是粤语。因此,华侨社会应该是广东话、普通话并重的。他又说,其实粤语有很多是古语。我们试读古代诗词,有不少要用粤语念才押韵,才好听的。所以,粤语不能废。
能讲流利广东话的上海人施女士也撑粤语。她说:“现在上海,能说地道上海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继续这样下去,我怕上海话会步满语的后尘。”
镜头回放 千人集会羊城
7月25日傍晚,以年轻人为主、超过2000名广州市民,聚集在海珠区江南西地铁站周边,发起“齐撑粤语大行动”集会,现场齐唱《海阔天空》等粤语歌,并高喊撑粤语口号。而到场戒备的广州警方相当克制,不断劝导集会人士离开,并未采取其他过多干预措施。
当天下午4时半左右,事发地点广州江南西地铁站周边人群迅速增多,不久后人流涌出路面,一度影响正常交通。广州警方也随即围起人墙,并关闭一个地铁站出口,以阻止行人加入集会人群。
参加集会的大多是热血沸腾、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时地铁口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而江南西路也都堵住了,但现场秩序良好,未见到周围商铺受损现象。
年轻人情绪非常激动、群情汹涌,但并没有出现过激行为。集会持续2个多小时后,人群慢慢解散,而街面上也相当干净。
警察方面也表现克制,双方并没有发生冲突。
上述是广州首次撑粤语大行动。可能真是好玩,于是又有8月1日的续集上演。不甘寂寞的香港人表示,“我们也要玩”。
于是,继7月25日数千人集会“撑粤语”后,8月1日,广州联同香港的支持者同步举行“保护粤语大行动”,呼吁参加者同穿白色上衣走上街头。
在广州有逾3000人聚集撑粤语,当局派出逾1000名警员清场驱赶引发冲突。包括一名香港旅客及数名香港记者等被强行带走。
来自加拿大的留学生亚力,用简单的广东话介绍,自己到广东年余,深受广东文化薰陶,他呼吁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传统文化。
香港方面,则只有逾150名市民响应网上号召,在湾仔修顿球场集合出发,游行到政府总部,声援广州的撑粤语游行,有广州市民专程赴港参加。游行人士大部分穿上白色上衣,或手缚白色纱布。
不满现状 穗人借题发泄
据了解,广州市民大多性情和顺,何以地方官员“要求”电视台增加普通话播音的一番话,引爆两次数千人游行的大场面呢?
近日从广州返美的“中美商会”秘书长李森美指出,这是广州市民情绪方面受了某些压抑,借势发泄他们的不满。
他说,因为广州办亚运,一些好大喜功的地方官员大肆整顿市容,不少地方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市面污烟瘴气,交通混乱,不少市民早已“谷爆”(粤语词汇,这里指情绪受到过分压抑后,喷发出来)。现在有人牵头抗议游行,便顺势将情绪宣泄出来。幸而警方和市民都能克制,没有出太大的乱子。
中新社报道,事件起因是今年5月至6月间,广州市政协组织17个调硏组,对今年底的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进行调硏,并形成16份书面建议。
其中一份建议提出,希望广州电视台在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增加普通话播出时间。
有网民和媒体就将此事放大、曲解,最终使“推普废粤”成为热门话题。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0-13 18:34
因为广州办亚运,一些好大喜功的地方官员大肆整顿市容,不少地方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市面污烟瘴气,交通混乱,不少市民早已“谷爆”(粤语词汇,这里指情绪受到过分压抑后,喷发出来)。现在有人牵头抗议游行,便顺势将情绪宣泄出来。幸而警方和市民都能克制,没有出太大的乱子。
作者:
黄梅
时间:
2010-10-13 18:36
标题:
方言的命运
普通话就是我的灾难,家在利川,普通话说不好,考试考不好,而我却觉得说着大家听得懂就可以,真是没追求.试想,多年以后,随着人口的流动,所有的家庭都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我们又到哪里去寻找方言的特色呢!!!!
那就让各位讨论一下方言是否还有传承的必要吧!!!!!!
作者:
黄梅
时间:
2010-10-13 18:44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作者:
王一然
时间:
2010-10-13 22:37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说实在的,从小在农村长大,方言是我们的第一语言。
而如今,普通话成为共同语言。
城市里的语言准则,把方言压制的没有出路,没有多少年轻人会说家乡话。
十堰市是普通话普及广的城市之一,大人小孩儿都会说,但是不会说方言。只有处于底层的劳苦大众才会家乡话。
我们提倡普通话,但是不消灭方言。
反而,我们更应该发展方言,不能被全球化吞噬。
作者:
黄梅
时间:
2010-10-14 23:08
呀,是的啊,今天在听孙老师说话的时候,我的突然有感而发,那个我太习惯说普通话,好多老乡都抗议了,也没办法,我的这个专业需求,而且苦恼的是,我还是不能过级啊!!!!有时候感觉,其实我都不会说方言了,真是惭愧啊!!!!!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0-10-17 22:31
语言即是权力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