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圆满成功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贺    时间: 2010-10-12 00:35     标题: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圆满成功

       经文化部批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天津博物馆承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于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天津成功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文化部非遗司负责同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本次展示会是我市首次举办,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70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聚天津,包括印刷画绘、剪刻雕镌、陶冶塑作、茶饮珍馐、木艺乐器、织染纫绣和传统医药等七部分,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勾勒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景式画卷,让观众不出天津就能看到全国各地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适逢国庆“黄金周”,3.5万余名本市和外地观众到馆参观,看“非遗”成为今年国庆“黄金周”的文化热点。这次展示会不仅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营造了良好氛围;而且对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天津文化品牌、推动商贸旅游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搭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交流展示平台。这次展示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年画、唐卡、刺绣、瓷器、玉雕、木刻、银饰、漆器、皮影、泥塑、雅扇、民族服饰、冬布拉、油纸伞、美食和传统医药等精彩纷呈的展品,为观众奉献了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其内容之丰富,种类之齐全、技艺之精湛,均创我市非遗展览新记录。天津特色展区汇集了“天津三绝”杨柳青木版年画、风筝魏风筝、泥人张彩塑以及达仁堂、桂发祥、老美华、民俗剪纸、京剧服饰、义聚永、赤土扣肉等10余种非遗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受到市民的格外喜爱。49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最受观众青睐,每个演示台前都人头攒动,达仁堂“打金戳”、老美华现场缝衲千层底布鞋、油纸伞手工制作、柳编制作等等,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展示会期间,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学发展”专题论坛,多位专家和省市代表参与讨论,交流经验,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和好做法,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营造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民群众的浓郁社会氛围。本次非遗展示会在津城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每天一大早,天津博物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龙,观众中既有耄耋老人,也有稚娃孩童,还有许多外地游客和外国友人。珍贵的展品、精湛的技艺让观众大开眼界,流连忘返。不少观众专程从区县赶来参观非遗展示会,还有的观众连续几天来馆参观。直到10月3日下午,展示会马上要落下帷幕了,展厅里的观众依然络绎不绝。展示会采取了展览、展示、展销结合的全新方式,观众不仅能观赏到创作工艺,了解创作流程,甚至有机会亲自参与,体验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很多观众兴奋地说:“原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全家来参观的观众由衷地说:“这种展览太有意义了,不仅给孩子普及了传统文化,自己也很有收获,希望以后能多看到这么精彩的展览。”同时,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和本市各级各类媒体对非遗展示会进行了高密度、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报道。通过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人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拉动了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天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遗展示会注重特色展示与展销相结合,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依托展示会平台进行销售,让展示会成为推动生产性保护的市场平台,促进传承发展。展示会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销售活跃。地方特色浓郁的老美华鞋、四大年画、各大泥塑、土疙瘩鞋、黎侯虎、泥咕咕、油纸伞,传统美食十八街麻花、赤土扣肉、全聚德烤鸭、刀削面和传统医药达仁堂等非遗产品都受到观众喜爱,纷纷购买留作纪念。很多观众表示,相比很多现代工厂生产的产品,这些传统制作更精美巧妙,更有文化味道,值得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自身独特的魅力走进大众生活,走进千家万户。非遗展示会宣传了天津、拉动了消费。组委会精心安排了游津城、听相声、品美食等系列活动,周密圆满的活动组织、美丽的城市风貌、天津人的热情好客都给各地参展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赞叹:“天津变化真是太大了,天津太美了!天津人特别热情周到,希望能再到天津来!”通过各类活动,生动展示了天津的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扩大了天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聚集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文化部网站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