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张家大院正房雕花窗上栩栩如生的蝙蝠所寓意的“福”,和门窗上的大红“福”字相映成趣。 |
| | | | | | | | | | | 张家大院的瓦当和滴水。 |
| | | | | | | | | | | 吴家老宅的正房高大而气派。 |
| | | | | | | | | | | 91号大院的花窗。 |
| | | | | | | | | | | 何家大院正房门廊顶部的“云吞”。 |
| | | | | |
北街老宅,是西昌市评为“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已经过去16年,北街老宅的状况如何?
□文/本报记者 刘康梅 图/晏能康
北街老宅,情况各异,却年复一年坚挺至今。
大户人家老宅:面目全非
寻访北街老宅,发现多数收为公房的老宅已面目全非。其中,翟家大院和何家大院最为典型。
寻访翟家大院:
今年4月18日上午,我走进翟家大院。
穿过通往大门的、石头铺就的小径,叩打厚厚的木质双扇大门,推开沉重的大门。
进了大门,下两级台阶,是院子。院子里,一条小径直通老宅的二门。走近二门,看见二门门头上挂着一块斑驳的、既无上款又无下款的长方形匾额,上面写着4个大字“精忠世庆”。
进入二门,是一个小四合院,中间天井,两边厢房,天井上方是坐西向东的正房。
一位白皙、富态的婆婆在正房左边的一间屋里看书。她是翟家大院88岁的翟绍华婆婆。我采访了她。
后来,我采访了翟家大院的马学光夫妇、肖琼华、陆玉秀等人。
现在的翟家大院——
偌大的后花园已荡然无存。
原来临北街的大门早已拆除,原来的二门成为现在的大门,原来的三门成为现在的二门。
四合院大的建筑格局虽然没有改变,但正房已从堂屋的正中间一分为二,右边部分收为公房,左边部分留给了翟婆婆;正房的雕花木门全部换成了铁门;左右厢房经过收为公房后分配和转卖,现在住着两户人家,雕花门窗已不见踪影。
翟家大院住了5户人家,除了翟婆婆的住房和正房左拐进去另一个院落的小天井、仓库改变不大外,其余房屋的门窗及内部构件等,均因为住户的现实需要和喜好发生了较大变化。
最深刻的寻访记忆:
——二门门头上那块写有“精忠世庆”的长方形匾额。
——翟婆婆家完整保留下来的、原来堂屋左边的精美“斜撑”(横梁和立柱交接直角处的雕花木制品,起支撑、装饰作用)。
——翟婆婆家红色双扇铁门后面存放的雕花木门。
——正房左拐进去另一个院落那幽静的小天井。
——翟家大院那3棵挂牌保护的百年古柏。
寻访何家大院:
今年4月18日下午,我开始寻访何家大院。
站在凉山日报社办公大楼的5楼看何家大院,何家大院很气派,甚至可以看到四合院正房那排古老的雕花门。然而走进何家大院一了解,才发现虽然何家大院的建筑格局改变不大,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何家大院原来的大门、二门还在,天井还在,左右厢房还在,正房还在,正房左边连接后院的“月宫门”还在,“印子房”还在,“望海楼”还在。只是,11户住户因为生活的需要,或是已将所分房屋多次转让,或是已将所分房屋进行了多次改建,致使何家大院面目全非。
何家大院的正房收为公房后,从堂屋中间一分为二,分给了两户人家。4月25日上午,我采访了正房分割后现在居住在右边房屋的女主人小曾。小曾说,他们的住房(一楼一底),是亲戚让给他们住的。
小曾夫妇的住房(楼下),是原来何家大院主人的卧室。除了卧室的木地板因腐朽改成了水泥地坪外,卧室的门仍然是老门,卧室的前窗仍然是雕花木窗,卧室的结构仍然是原来的前后两间套间,套房门是木质的左右推拉门。
最深刻的寻访记忆:
——正房至今使用的6扇雕花门。
——正房门廊顶部完好、漂亮、色彩鲜艳的异型天花板。
——正房门廊顶部完好、精美的“云吞”(连接横梁和天花板的木质雕花装饰物)。
——二门处高达60厘米的“磉墩”(古建筑木质柱子下面垫的石墩)。
——破烂的大门以及大门瓦脊上残留的“鸱尾”(装饰物)桩。
单家独户老宅:保护良好
北街单家独户的老宅,一般保护良好,靠北面的张家大院是其代表。
今年7月2日下午,张家大院的主人、坐在大门口石凳上休闲的唐征吉婆婆,把我带进了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坐西向东。进入大门,再进二门,再从二门的右侧腰门进入院子,我的眼睛一亮:好一个完整、清幽、干净的古香古色四合院!
天井中央,一口上宽下窄呈梯形状、正面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水缸中,有水有假山;水缸(正面)下方,放有一对上窄下宽的硕大“状元石”,其中一块刻有“嘉庆癸酉年”字样;石水缸周围,有若干高矮、大小不一的鼓形石墩,上面放着种有花草的花盆。
左右厢房(以进四合院方向划分)保留了原来的格局,寓意吉祥、制作精美的雕花木门窗基本完好。左厢房有两间房间:右边一间房子是双扇对开木板门,门的两边各有两扇上半节为花窗、下半节为木板的对开门;左边一间房子的门对着二门的腰门,花窗的图案比较简单。右厢房也是两间房间:左边一间房子的门是上半节为花窗、下半节为木板的双扇对开门,门的右边是由上半节为3格花窗、下半节为4块木板构成的宽大窗子;右边一间房子的门对着二门的腰门,门和花窗与左厢房左边房子的门和花窗一致。
正房门廊上的两根木圆柱直抵门廊房顶构件,圆柱下面的八角形石墩,每一面都雕刻有图案;正房门是双扇对开实木门,门的两边各有一扇雕花木窗;正房门两旁有一对雕刻漂亮的鼓形石凳。堂屋一进门,左右两边各一间房子。唐婆婆住右边一间,门是老式门,屋里地面和天花板都安了木板,房子冬暖夏凉。
寻访北街老宅,不得不提吴家老宅。
吴家老宅,是我寻访北街老井时意外发现的。那天进了吴家的铁门,经过一个院子,再经过一间房间,却没有想到会有一处老宅突然出现在面前。当时的惊讶和喜悦,至今记忆犹新。吴家老宅和其他老宅不一样。一是吴家正房的堂屋不带住房,左右两边的住房,均在正房那6扇非常大气的雕花门之外;二是吴家正房门廊前支撑门廊的两根圆柱特别高,致使正房建筑高大、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三是吴家的老井不在天井里或院子内,而是在正房门廊连接天井台阶的角落处。
北街各具特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单家独户的老宅,还有陈家老宅、胡家敞坝老宅、91号老宅等。
■采访手记
寻访北街老宅,我常常和老宅无言相对。
寻访北街老宅,竟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每次面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老宅,就会担心它们会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刻,像“四牌楼”拐角处那间老房子一样轰然垮塌。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宅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科研价值,或许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消失,那将是一笔再也找不回来的财富。
寻访北街老宅,我陷入了对西昌的历史文化、西昌的人物故事难以抑制的采访渴求和学习、思考中。北街老宅在上百年的风雨飘摇中改变和正在继续改变模样,而我们对它的研究、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却远远滞后。
寻访北街老人、老树、老井、石刻和老宅的一组报道,暂时划上了句号,但北街的历史、文化、人事却深深留在了心中。我愿意继续寻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