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最后一班地铁》开通三十年 [打印本页]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0-9-29 16:38     标题: 《最后一班地铁》开通三十年

《最后一班地铁》开通三十年











[一]

导演特吕弗在《法国银幕》他的创作《最后一班地铁》体会里,曾经讲过这样的话:电影《最后一班地铁》是一个孩子眼晴中的戏剧艺术和敌人占领时的法国。电影《最后一班地铁》的爱国细节是相当显著与直接的。而这种直接和显著又是艺术化了的。比如影片开镜不久,傍晚街头走着一对母子,妈妈问自己的小孩:那个巡逻大兵对你做了什么?孩子天真回答 :没什么,他只是摸了摸我的头。妈妈严厉讲道 :那好吧 ,我们现在快点回家洗头。

这便是一个母亲的态度。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寇侵军占领下的法国人民的心境。人民的反战心是来自正直魂灵的自觉情绪。与此同时,百姓热爱自已的祖国,也成为了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又一支主题。只不过,这一主题是在暗中,秘密行进的。这比较符合艺术作品本身的规律。本片是舞台版的《日以继夜》,以戏中戏的方式描写战争、人性、爱情,戏剧性丰富,演员的表现也有吸引力。虽然不是导演的最佳作品,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获十项法国凯撒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最后一班地铁》的爱国主义情结还贯穿在电影的生活细节当中。比如蒙玛特剧院的女演员们下了舞台,进入日常普通生活以后,是那么地珍惜自已的美好岁月,因为穷困也因为抵制德寇,女演员们穿裙子时候,描画了腿上的肉丝袜。电影里面这个细节是美的。也是文明的。文明总是相对野蛮。战争中的人们渴望和平,这好象也是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主律之一。本片于1980年由法国高蒙影片公司协同多家著名电影公司强力联合推出。是新浪潮元老、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颠峰之作。

影片1980年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电影曾打破了法国电影历史记录荣获第六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制作设计、最佳音响、最佳剧本十项大奖,并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举成为当年电影界的最大赢家。这还是特吕弗创造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当然最为感染我自己的是,画面上那一个女人她有着一群她的爱慕者。以及当一个出色的爱慕者和女人并且和其丈夫十指紧扣,同样被爱情的时刻 ……


  [二]

  视觉经典《最后一班地铁》的主要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家战争中的蒙玛特小剧院。影片刻意淡化了纳粹铁蹄下巴黎人民苦难的现实生活,转而探讨了在受压迫和虐待的大环境里,戏剧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按照导演特吕弗自己的说法,这是一部用孩子的目光回顾那个年代的电影。所以特吕弗的这部《最后一班地铁》里面,随时会进入一些孩子的场面。孩子总是天然的,孩子总是纯洁的。孩子在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弦外之音,仿佛还在于洗涤片中哉冠深重的罪恶。予人清醒。

  现实生活里的内心生活,这又是一场典型的戏中戏。贝尔纳的扮演者热拉尔 德帕迪约是极端出色的雄狮级别大明星。而玛丽翁的饰演者卡特琳娜 德娜芙也是别具一格的。据有关资料披露说,当年特吕弗创作电影剧本《最后一班地铁》时候,就是为了德娜芙本人量身订制的。影片《最后一班地铁》在表现第一次拍戏时候,男主人公贝尔纳提出疑议:戏中男主角不应该大声吼叫。而是应该深情一些。女主人公玛丽翁也默默承认这个意境,但是同时,戏中女主人公玛丽翁一语双关说道:我没有爱的权力。

  影片一开始,偷偷生活在地下的导演吕卡斯没以为然,他也只是认为,这些排演舞台上的角色对答,是属于艺术的创造。而且剧本失踪的女人,就是地下的吕卡斯写的。在《最后一班地铁》演进到二十五分钟左右时候,电影情节发生到了地下。犹太男主人公吕卡斯讲道:我虽然在地下,却知道你们在地上的情况,尤其中午太阳明媚时,我知道你们又该吃午饭了。吕卡斯虽然在地窖暗中生活,但是对地表上面的光明充满期望。吕卡斯对自然的呼吸,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分。这是《最后一班地铁》的绝对特色。《最后一班地铁》跟一个战争时刻的宵禁命令密切相干并且习惯。

电影里面白天,通风管道是吕卡斯唯一的生活。夜晚吕卡斯陪着观众消磨时光。等待着阴霾逝去。光明到来。我通过影片看见,作为艺术家的吕卡斯,生活里仿佛简单的只有一只笔。这一只笔,叫我联想到了影片《美丽心灵》里的那一只笔。人人送给痴情教授的那一只笔。为了生活并且把戏演下去,剧院正在排演一部叫做《失踪》(据说是北欧艺术家的作品)的戏剧,原来在“大闺阁”剧院演出的演员贝尔纳·格朗热应聘成为了戏中的男主角。他身材高大,为人正直,幽默、好冲动,并很多情。其实,他还与地下抵抗组织有联系,甚至他将剧院的录音机改装后“借”给他在地下抵抗组织的同伴,装上炸药去进行刺杀。

  [三]

  影片《最后一班地铁》里的情节进展,也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演练。除了影片人物的表现绝色,影片色彩也是迷人联想的重头戏份。大红色调,主要配置角色人物的黑色衣裳,金色发型,闪烁眼神。影片《最后一班地铁》描写的是1942年9月德军占领下的法国 。当时犹太人纷纷逃离法国。蒙玛特剧院经理吕卡斯来不及逃跑,只好谎称流亡美洲。实际上他是暗暗躲在自家地窖里,继续进行地上新戏排演。反战爱国者贝尔纳进入蒙玛特剧院后,在与女主角玛丽翁合作中萌生爱情。然而一次偶然机会,贝尔纳发现玛丽翁的丈夫就在身边。于是贝尔纳毅然离开剧院上了抗战前线。

我们能够看到,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暗中男主人公吕卡斯的心灵世界是相当挣扎的。也是这位曾经的剧院经理,突然有一天吕卡斯在暗夜里对妻子玛丽翁讲道:戏中女主人公确实应当深情一些。再深情一些。吕卡斯导演的这出戏名叫做失踪的女人。导演为了艺术正在痕情舍我。吕卡斯是通过那线型般的地下管道,呼吸天空,感知人间的。暗暗的通风管道。在感受吕卡斯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玛丽翁的饰演者卡特琳娜德娜芙脸上,露出了惶惑不解的神色 。她正把剧情混为生活。女人总是敏感的,女性总是具体的。

在夜晚的戏剧舞台上,当玛丽翁又一次对男主人公用台词说: 我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力,爱是痛苦的。爱是盘旋在就们头顶上的秃鹫 …… 舞台上的红色帷幕徐徐落下,玛丽翁和贝尔纳的演出终于成功了。正当地面上的演员为他们的新戏成功欢呼时候,正在暗中测听的戏院经理吕卡斯这个时候,情不自禁用自已的围巾,悄悄堵上了向上通气的管道。这是地下通往地上唯一的通道。《失踪》再一次上演,幕间却有两个盖世太保闯进来要搜查地窖。玛丽恩得到格朗热的帮助,将吕卡斯藏了起来,险险避过检查。事情过去后,在地窖里,吕卡斯问格朗热:“你爱他,她也爱你,是吗?”格朗热觉得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他向玛丽恩说要加入主战派。玛丽恩怀着复杂的心情在情急之下打了格朗热一巴掌。然而在他收拾行装准备离开的那一天,她来到化妆室,两个人久久隐藏在心底的激情终于爆发出来。

  [四]

  面对地下男主人公吕卡斯导演的言行,我是不是应当想到,他的这种近乎失常举措,除了罪恶战争所为 ,恐怕也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默认?情深之处暗暗的一种默认?这里我还不由自主联想到那一部美国动作的影片《生死时速》,片中男女主人公在地铁车厢里全力跟罪犯进行了殊死搏斗,当他们侥幸脱命,在疯狂地铁闯出轨道的刹那一刻,他们在生死时速面前,仍然紧紧生死相拥。

  影片《最后一班地铁》所以起名为《最后一班地铁》,是因为战争当时的巴黎,夜晚十一点开始宵禁 ,人们的一切娱乐活动必须到点结束,结束之前演员和观众必须搭乘街头上的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特定的历史时期,最后一班地铁成为了此时此地,唯一连接剧院与观众的特殊纽带。最后一班地铁,成为了连接光明的特殊纽带。

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结尾,巴黎解放了。一个镜头显示了戏剧舞台上的一景医院里的戏。然后红色帷幕落下,女主角玛丽翁一手拉着丈夫吕卡斯的手,一手握着情人贝尔纳的手,他们登台面容微笑,频频致谢观众。他们的戏还将继续演下去?这一回演戏,男女主人公已经离开了那暗暗的通风管道。回到光明的中间。这当然是,特吕弗导演有意安排的《最后一班地铁》终局一幕情景。法国《观点》杂志评称,本片新浪潮一代名导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是“痛苦与欢乐,欲哭还笑的力作。” 的确,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结束,只是意味着舞台上面一出戏剧艺术的全胜终结。其实同时,生活中间人生的戏,才刚刚开始拉开序幕。戏剧和人生,永远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形同纽带。

战争结束了,达西被迫流亡,杰恩鲁因为关系网太复杂而被捕、娜亭声名大盛,化妆师阿丽继续在她身边工作。法国人仍然蜂拥向剧院观看戏剧表演……玛丽恩来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格朗热,两个人激动并且陶冶一般谈着话,似乎格朗热要永远的和她决裂,而玛丽恩则依依不舍……画面帷幕拉开了,电影原来这是一场戏剧。蒙玛特剧院继续上演着戏剧,而在舞台上玛丽恩一手拉着曾在地窖里困了800多天的丈夫,一手拉着情人,向着观众谢幕。最后一班地铁,成为连接光明的纽带。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