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专家:巫文化是“母亲”的文化 应该“申遗”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0-9-25 19:11 标题: 专家:巫文化是“母亲”的文化 应该“申遗”
专家:巫文化是“母亲”的文化 应该“申遗”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5日 17:17 来源:新华网
“谁也不能否认,巫文化是‘母亲’的文化,是父辈们传下来的璀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华夏巫文化论坛上表示,巫文化是中国文化发源的根基之一,如果忘记巫文化,就是数典忘祖。
所谓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谈巫色变。现在,是时候让巫文化大放异彩了。”乌丙安表示,巫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遗忘了很多,现在需要唤醒记忆,重新探讨。巫文化的例子在全世界如果把定位拿出来的话,最少不下700个,这些都是仁者见仁,都有一个共识,巫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根基没有人敢反对,这个根基是摧毁不了的。同时,也公认巫文化是人类社会原生性、本真性的一种文化。
他介绍,经过近八年的努力,我国在巫文化相关的一些领域,已经出现了进展。北方的三蛮文化和南方的巫文化已经是明确的项目,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的文化遗产。“我将支持重庆在巫文化拿出响当当的大项目上,成为世界遗产。”乌丙安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神话协会会长、中国人类学会会长叶舒宪在论坛上说,中国的人口从种族上划分,主要分为北方、南方。巫溪作为秦楚之门,恰巧北方,三峡是在南,称之为叫南方文化,他是两种不同的,或者是南越,两种不同的人种。巫溪所处的地方是中国地图的位置,恰恰有这样的意义??栈道主要表明中国先人为沟通南北所作的努力。中华的传统中,最重要的、根最深的就是巫文化。他同时表示,应该把巫文化定为华夏的正宗遗产,申报非物质遗产项目非常及时。
据了解,首届中国华夏巫文化论坛9月18日在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开幕,论坛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旅游局主办,巫溪县人民政府承办。这次论坛是“重庆首届巫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针对巫溪县巫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保护和利用的学术探讨。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不同视角,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梳理巫文化脉络。
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指出,巫溪素有“峡郡桃源”之美誉,大宁河风光独成一景,有两百里峡谷画廊、三百米绝壁悬棺、四百座奇山秀峰、五千年上古盐都、七千孔栈道遗迹,有大河舞狮、红池草原、宁河烤鱼、巴山夜唱,风情万种。幽远的历史、神秘的文化、古老的城镇、奇美的景观、原始的生态,组合成独具魅力的“逍遥巫溪、乐和家园”。
“巫文化源于巫溪,孕育巫溪,造就巫溪。”郑向东说,它是远古人类生存状态的最真实反映,是蒙昧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端存在,是我们的祖先“天人合一”思想最根本的体现,是人类自然最朴素的和谐,是最古老神秘、最悠远流长、最引人神往,也是很有争议的一种文化。它敬畏天地,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等积极理念,与当今和谐社会价值追求一脉相承,待人考究、耐人寻味。他在致辞中还指出,举办巫文化论坛,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巫文化的研究,溯源历史真相、探求巫文化本质、理解巫文化精髓、发扬巫文化精华,探索出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共生共荣的新路子。
论坛举行的同时,“逍遥巫溪”摄影展也精彩登场。展览集纳了上百幅巫文化摄影作品???300米的绝壁悬棺,奇山秀峰,栈道遗迹,原生态的激情竹漂。其中,英国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威尔逊于1910年在巫溪境内拍摄的一组黑白老照片,尤其令观众惊叹。
据悉,今年11月9日至12日,重庆市将在巫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重庆巫溪县举办“首届巫文化旅游节”。届时,《山海经》中记载的“巫咸国”文化将被搬上舞台。巫溪县委常委、旅游管委会主任牟宏介绍,巫溪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巫咸国”所在地,也是巫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研究,“巫术”诞生于“巫咸国”。至今,巫溪仍保留着哭嫁闹丧、巫鼓舞、健身巫舞、巫歌等巫风巫俗。
牟宏说,民间流传的求雨、招魂、请神、上刀山、下火海等巫文化充满神秘。为揭秘巫文化,巫溪专门打造了一场名为《梦逍遥》的巫文化晚会。晚会上,从“巫咸国”流传至今的巫歌、巫舞等将搬上舞台,演绎巫文化的历史和演变。除了神秘的巫文化,巫溪还因野人、古栈道和悬棺“三谜”而闻名。同时,巫溪的宁广古镇具有5000多年制盐史,其“盐文化”渊源流传,该古镇也是三峡库区唯一未被淹没的历史文化古镇。
此外,为向世人展示巫溪的秀美风景,巫溪决定向国内外摄友征集一张“最美巫溪”照,该照片将在巫文化旅游节期间由网友和专业评委评定推出,照片作者将获得10万元奖金。(完)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0-9-25 20:21
巫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的本源,但申不申遗好像没多大必要吧?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9-29 20:36 标题: 山城设论坛溯源“巫文化”:以迷信一概否定不科学
2010年09月18日 0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9月17日电 (连肖)17日,中国内地首个华夏巫文化论坛在重庆举办,70多位巫文化研究专家围绕巫文化起源、现实价值及古代巫师的地位等展开探讨。中共重庆巫溪县县委书记郑向东在此间称,巫溪作为巫文化发源地之一,将筹建首个巫文化研究院。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楚光说,巫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是人类最初探索自然、认识自然、适应环境、促进生产、改善生态状况的思想观念复合体。位于长江流域地区的重庆巫溪一带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巫文化发源壮大的核心地区。据了解,至今,重庆巫溪、巫山、开县等地仍保留着“巫舞”、“巫祭祀”、“巫画”等巫风巫俗。
“巫师是巫文化的主体,是原始社会最高知识的代表和精神领袖。”重庆工商大学文学院院长熊笃说,把原始社会的巫文化与现当代的迷信活动混为一谈,以迷信一概否定并不科学。现代人在研究巫文化时,既要肯定其历史价值,还要对其非科学的成分进行分析批判,严防其对现代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王楚光、熊笃等数十位专家均表示,现代人研究巫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称,巫文化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值得现代人借鉴;保留至今的巫风巫俗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开发成为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价值;巫文化中的象数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模式,值得现代人研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建议,巫文化应申报国家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地区还应建立专门的巫文化研究机构。对此,郑向东表示,巫溪将筹建中国首个巫文化研究院,同时将于2011年底建成一个巫文化博物馆,巫文化申遗工作也在筹备中。
乌丙安说,专门邀请专家,以论坛形式研究巫文化,这在内地还尚属首次。当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林丽韫等内地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讨论发言。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9-29 20:37
引用:
原帖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9-25 20:21 发表
但申不申遗好像没多大必要吧?
同意,没必要。
“申遗”不是唯一门径。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9-29 23:06
申遗只是一种形式。如何理解和保护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0 04:09 标题: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对非遗的误解,本质是对政府行为的误解
民间意识形态即使强大,但官方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自上而下,误解加深,非遗在文化部是一个理念,到文化厅会变化很多,到县乡一级变化更多,巫文化无论是遗产也好,是迷信也好,民众在自我认知中合情合理地把握着它,但是一旦外来因素介入,会极大影响这种把握,民众回一下子对自己的信仰无所适从,正如原来对丧葬礼仪禁忌繁多,但一旦申遗成果,仪式的神圣感减少,对仪式的敬畏减少,对仪式和民俗本身的外在认知会变多,当民众在把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生活当文化看待的时候,是很危险的,至少一点说明民众的生活和信仰受到了某种外在力量的干预,当然这样的干预不仅仅只是政府文化部门宣传的结果,只是官方的影响力更大,更容易消解掉所谓的原生态,其实媒体和人际间以及空间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会带来民众对自身行为习惯风俗信仰的再认识,但只要在这种再认识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不会有问题,一旦出现再认识与原来的认识出现很大差距,信仰必定会破裂或者变得更强,这种变异的效果可以用基因变异来解释,也可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粮食可以用转基因,但是文化不能用,转基因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模式不能像转基因食品那样可以做定量试验,可以马上停止食用,文化基因一旦引起大的变异,也许后果不堪设想,当然其直接影响可能不像流行病毒那么快,但一旦短时期内很多人产生信仰变异,其结果是这一空间内的群体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敬畏没有生命意识。。。
当然民俗学理论告诉我们,上述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转基因食品来的很快,但转基因的民俗民间信仰是不会说变就变的
总之,文化传统不能由研究出来的理性模型来建构,但可以医治,既然是医治,就要“找准文化病灶”,把好脉,把药开好,剂量小了无法药到病除,剂量大了可能会治死人
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申遗有时候就像是打抗生素(特别说明:我不是余秋雨那个意思),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但什么都用抗生素是不行的,有的可能要中医疗法,有的可能要三分药七分养。
作者: 金典 时间: 2011-3-24 15:47
巫文化 应该 当做一种文化来看 申遗的话 我觉得 还是欠缺了一点 不管 申不申遗 要保护 这是不可否认的!
作者: 黄清喜 时间: 2011-7-1 23:25
古代的教育为开启智慧,而现代的教育只为掌握学科知识,“巫”是古代智慧的综合,其文化底蕴之深厚非一门两门学科所能研究得透的,更非一个申遗就能解决的问题,只不过,申遗的成功能放大其存在价值,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象,从而展开新一轮有建设性价值的探讨。
作者: 刘清春 时间: 2011-7-7 00:05
引用:
原帖由 黄清喜 于 2011-7-1 23:25 发表
古代的教育为开启智慧,而现代的教育只为掌握学科知识,“巫”是古代智慧的综合,其文化底蕴之深厚非一门两门学科所能研究得透的,更非一个申遗就能解决的问题,只不过,申遗的成功能放大其存在价值,让更多的人来关 ...
诚然~
巫 在于通达天地的原始思维,混沌未开式的灵性 贯通艺术门类 打通学科界限的悟性 本就可以在 巫灵 中获益良多
作者: 同类声响 时间: 2011-7-14 10:15
申遗是一个官方保护的象征,只要觉得有意义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值得大家保护,没有必要是一个就申一个,这样貌似多了也没有意义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