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爱国也要讲方略 [打印本页]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9-24 10:44     标题: 爱国也要讲方略

 爱国也讲方略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吴建民首先作了一个形势的判断:我们国家确实在崛起,这包含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国民心态的问题便突出了,吴建民指出:“对于人家的评论非常介意。人家说我好,高兴得不得了,人家骂两句非常沮丧,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人家说我好要想想,讲的是真好是假好。讲我坏,要想想,有的是有点道理。另外喜欢拔高,喜欢对我们的成绩津津乐道。”

  吴建民主张一种平常的心态:“讲我好,不必欣喜若狂;讲我不好,也不必沮丧。我们有自己的方针,考虑世界的利益也考虑中国的利益。向世界说明我们的立场,心平气和,不必一碰就跳,张牙舞爪,好像很爱国,要有胸怀。”

  吴建民指出,应该理性爱国,之前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可是全球化进行到今天,要看清楚,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不愚蠢吗?他强调,不要被那种看来很激进很爱国实际上误国的言行所忽悠,那是害国家的事情。

  50余年来,吴建民外交家的身份得以使他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崛起并逐渐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吴建民分析说,是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个进程。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西欧、日本打击巨大,但由于中国金融改革比较谨慎,因而对我们冲击小。“我们的外汇储备两万多亿,把中国的位置凸显出来。”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9-24 11:45


作者: 耿晓迪2010    时间: 2010-9-24 20:55

力挺中国!力挺伟大的中国人民!温总理他们辛苦了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0-9-24 23:22

换个说法:用什么方略来爱国
作者: 麦垛    时间: 2010-9-24 23:38

我在考虑:我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是不是真的是无条件的?另外,“国”如何界定?
这个问题二十世纪初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已经思考过了,不过,给出的答案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迥异。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9-24 23:55

引用:
原帖由 麦垛 于 2010-9-24 23:38 发表
我在考虑:我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是不是真的是无条件的?另外,“国”如何界定?
这个问题二十世纪初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已经思考过了,不过,给出的答案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迥异。
这是博弈的需要。
如果别的国家都在讲这个问题,他们都考虑国家利益,而我们不考虑,那我们就会吃亏。
如果世界大同了,别人都开始讲国际主义了,那我们还在谈爱国,那就是狭隘了。
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讲爱国还是有必要的。
至于下一个历史阶段是不是还需要,那是后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决定。

胡适鲁迅那个时期,“爱国”往往是与“保守”、“排外”相关联的,
因此,那时候的“爱国”,也就具有阻碍历史进步的因素在内。

如果现在的所谓“爱国”,还像当年的义和团那么愚昧、狭隘的话,还不如不爱的好。
作者: 麦垛    时间: 2010-9-26 00:13

有时候想:所谓“中国”,是不是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比如“文化中国”,“地理中国”,“政治中国”,等等。在内心深处,我肯定自己是爱国的,但这里的“中国”,仅指前两个层面而言。

在当下,众多社会精英选择移居海外,但能说他们不“爱国”吗?我以为,他们也是爱国的,只不过爱的也是“文化中国”和“地理中国”。

因为对时下中国的许多奇闻怪事感触太多,所以一直纠结于“爱国”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一点不成熟想法,还请爱东老师指点迷津。

呵呵,自己可能有点走火入魔,期待着爱东老师的当头棒喝!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9-26 20:44

引用:
原帖由 麦垛 于 2010-9-26 00:13 发表
有时候想:所谓“中国”,是不是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比如“文化中国”,“地理中国”,“政治中国”,等等。在内心深处,我肯定自己是爱国的,但这里的“中国”,仅指前两个层面而言。

在当下,众多社会精英 ...
我没有像你这么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你这么一说,倒真是很有道理,
用你说的几种“中国”去分析,倒是能解释近现代史上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矛盾行为。
赞一个

不过,“政治中国”这个概念不宜使用,
一是无法界定,因为只要谈到爱国,就都是政治,没法将地理中国与文化中国从政治中国中分离出来。
二是容易落入到反政府的,乃至西方反华语境中,有点政治风险。

我倒是觉得你可以认真想想这个问题,然后,用这个分类针对具体的近现代人物,就他们的矛盾行为做篇好文章,比如闻一多、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甚至蒋介石等人(但注意不要去碰汪精为之流,我们把握不了言语尺度,可能犯忌)。

当然,如果论文要发表的话,尽量不去碰敏感人物,甚至周作人都别碰。
而且,尽量不要过多议论和过多阐释,只是用你的分类去分析这些人的作品和生平。
这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但不容易做。
我也仅仅是被你刺激得有这点想法,并不是一定要你去做这篇文章,但你可以就此存个想法,有心去思考并积累些资料,也许将来你能写成,那一定是篇大文章。
作者: 爪哇堂    时间: 2010-9-27 08:16

引用:
原帖由 麦垛 于 2010-9-26 00:13 发表
有时候想:所谓“中国”,是不是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比如“文化中国”,“地理中国”,“政治中国”,等等。在内心深处,我肯定自己是爱国的,但这里的“中国”,仅指前两个层面而言。

在当下,众多社会精英 ...
前段时间办公室来了一个台湾学者研究国际政治的,说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其大意是:
自古以来,“中原”、“中国”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各势力追逐的角力场,蒙古、金人、满人皆曾入主中原。
尤其是元朝、清朝政权的建立,给海上的倭人带来了一种可能性:此中原,吾亦可染指也。
日本人甚至认为真正的汉唐文化保存在日本,而非江山再三易主的中原。
这种思想包装下,侵华就变成像满人一样入关了。
作者: 麦垛    时间: 2010-9-27 21:58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谢谢爱东老师的点拨!有机会了向您当面请教!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0-10-2 01:54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