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艺之光耀眼点亮文化长廊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9-12 17:19     标题: 民艺之光耀眼点亮文化长廊

民艺之光耀眼点亮文化长廊(组图)

网易 2010-09-12 06:41:00 来源: 三峡晚报(武汉)  




青林寺村民唱谜歌(资料图片)。




王作栋当年采访刘德培老人(资料图)。




  青山绿水间,从黄发稚子到皓首长者,几乎人人会猜射,个个能承传,谜语脱口而出;田间地头,老翁村妇信口一开道故事,说不尽风俗传说、地方掌故,滔滔不绝地令听者瞠目捧腹。故事、民谣、谜语……民俗、民间文艺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口耳相传出一座智慧宜昌城。



  三首宜昌歌谣的“玄机”

  9月2日下午,宜昌城区果园二路某会议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作栋应邀讲座,这一天《中国民俗志·西陵卷》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中国民俗志》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性工程,分县、市、区立卷,全国计划出版3000卷,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界将其视为“一项民间文化拾遗整理的历史工程”。

  作为民俗文化学者,王作栋对民间文艺见解颇深,信手拈来都是真知灼见。

  关于宜昌老民谣,他有这样的解读——

  “一两胭脂二两粉,走到南津关蚀了大本。一敲敲到王婆婆的门,王婆婆问是什么人,我是东边来的黄种人。问你有多大,一滴嘎。”

  这则50字的民谣,据说不少老宜昌人都耳熟能详。但它说的是什么内容?宜昌中青年人中间却很少有知晓的。

  王作栋说:“这则民谣像谜语,解读的关键在首句。‘一两胭脂二两粉’,指代的是日本太阳旗(膏药旗),‘一两胭脂’指旗帜中央的红圆形,‘二两粉’指白色底面。”

  侵华日军1943年5月5日发起的“江南作战”(即鄂西会战,我们通常说的“石牌保卫战”),日军集结了6个半师团约10万兵力,无法打过南津关。

  “我是东边来的黄种人”,中国人也是黄种人,此句隐含对日军标榜的“亚细亚共荣圈”的嘲讽之意。尾句“问你有多大,一滴嘎”,指的是当时驻扎在宜昌一带的日军大都来自日本本土,个头普遍不高。

  “这则民谣产生在宜昌沦陷期间。具体的时间判断,无疑在‘石牌保卫战’结束(1943年6月14日)之后。宜昌百姓面对驻宜日军、汉奸、维持会,总得有个表述心绪的含蓄方式,这才是这首民谣产生和私下传播的背景,”王作栋指出,“在抗战期间的中国民歌民谣中,这首属于宜昌特产。”

  而另一位宜昌民俗专家杜心宁,也解读了两首儿歌的内涵——

  “宜昌有这样的儿歌:‘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去打铁’。很多宜昌人会念叨。但是你想过吗?为什么不说王打铁,刘打铁?据考证,这与张献忠、李自成有关,是发动民众准备起义武器的动员与宣传。”

  “宜昌儿歌还有‘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带把刀,走进城门敲一敲……’后面还有很长一段,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念叨了。现在我听有人说成了‘城门城门鸡蛋糕,三十六把刀……’这怎么讲得通呢?儿歌原本讲的是宜昌的城墙很雄伟,夸张有三十六丈之高;而骑马带刀之人,则是指的日本人。这首儿歌,起码证明了宜昌的清代城墙,在侵华日军打到宜昌时依然存在。”

  一个宜都村庄的“谜语”

  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落,谜语有着旺盛生命力,村民从小孩到老人,自发参与谜语活动的超过90%。2003年获得“中国谜语村”命名,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民间谜语村,宜都青林寺堪称神奇。

  9月7日上午,秋雨绵绵。谈到三峡宜昌民间文化的典型事象 “三家一村”,2个多小时的采访,王作栋话题一开,同样绵绵不绝。

  “说起青林寺的谜语,离不开最早的整理者丁开清。”

  今年47岁的丁开清,20年前还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热爱文学创作。1990年夏,一次进餐的机会,时任宜都文联主席的王作栋发现,丁开清会讲地地道道的乡村谜语。当得知在丁开清家乡青林寺,猜谜语是乡亲家常便饭时,他立即建议:认真收集,不要改,要原汁原味辑录。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中隐含着一个道理:对民间文艺作品、传人、民俗的认知,犹如中草药,不认得的是草,识得的是宝。

  于是,丁开清沉下心收录本村谜语。田间地头,丁开清一听见乡亲说谜语,马上就放下挖锄,掏出烟盒纸背面记录。年复一年,他成了当地有名的“谜痴”。

  1998年春,谜书进入定稿阶段,王作栋专门请宜昌灯谜专家杜心宁从头至尾校勘,同时指导丁开清充实方言、器物注释。此时,宜都移民局在省市移民局支持下落实专项经费,王作栋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又致信我国民间文学泰斗、85岁高龄的贾芝先生、恳请题写书名。1999年1月,丁开清采录的《青林寺谜语选》正式出版面世,共收录青林寺谜语981则——这是我国文化史上首部关于一个村落的谜语选集。

  宜都青林寺,从此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注目。两年后,丁开清整理的《青林寺谜语选(续编)》、《青林寺谜语选(精选本)》相继出版。2002年春,村里另一位农民赵兴寿采录完成《青林寺谜歌选》,王作栋延请宜都音协主席陈立伯记谱。是年8月,《青林寺谜歌选》也在移民局鼎力支持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录谜歌1483首,为我国首部附有曲谱的谜歌选集。青林寺文化丛书由此渐成系列,迄今已有10余种。

  王作栋介绍,青林寺村现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名、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0名、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3名,村里还设有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林寺分会。按全国会员、省级会员人数统计,青林寺的民协会员是全省最集中的村,阵容甚至超过不少的县市区。

  “青林寺祖祖辈辈有谜语活动习惯,有千百年传统,自然成形、难以仿制。该村目前是中国唯一的谜语村,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经王作栋推荐,青林寺谜语、谜歌传人之一、能讲会唱的赵兴寿,还被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特邀、走进央视现身说法。丁开清,更是“湖北省文艺明星奖”的获得者,宜都市政协委员。曾经沦为单身汉的他,早已新组家庭,女儿在读小学了。

  2002年,年近九旬的贾芝先生考察青林寺,老人拉上一位旁观的11岁少年比试。贾老出一谜:“天穿眼,地成包,水长骨头,路结腰。”少年略加思索回答:“下雨,坟墓,结冰,桥。”

  贾老赞叹不已,少年调皮一笑,回了一谜:“一个光棍巴墙站,红娘女子来做伴。虽说不是夫妻俩,亲嘴亲了千千万。”贾老左想右想也没想出。临走时,少年赠其谜底——吹火筒。

  三位民间故事家的“故事”

  “‘三家一村’是三峡宜昌区域民间文化的典型事象,省内外民间文艺学界、民俗学界、社会学界、新闻界都比较关注。”王作栋说。

  1976年冬,五峰深山发现了后来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故事家刘德培;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前期,又在长阳发现了土家族第一位女故事家孙家香,在宜昌县发现了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3位名闻遐迩的故事家和一个谜语村——青林寺村,被学界简称为“三家一村”。

  1984年9月,人民出版社推出《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专集,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民间文艺事业》一文中,首次评价刘德培为“国宝”。

  王作栋与刘德培交往达25年之久,采录了刘德培传讲的民间故事512则、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则、皮影戏文5部、录音磁带计58盒。此外,他还采录了刘老500余万字的生平资料,这对整个民间文艺学界从更深层面研究重点传承人意义深远。为中国故事学的构建增添了宝贵依据。

  根据刘德培口述整理的故事集《新笑府》1989年在上海出版,全书48万字,畅销海内外,1999年再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10月曾派专家组专程赴五峰考察刘德培。考察结束后,刘德培被评价为“世界上值得骄傲的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民间文艺家。”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刘德培位居榜首。2000年4月,国家表彰为民间文化事业致力半个世纪以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杰出传人,颁发“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刘德培是全国故事家中唯一获奖者。

  王作栋1994年初调任宜昌市文联副主席。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故事家孙家香、刘德方和青林寺谜语村渐渐崛起的时候,他全力配合当地文化部门做好作品鉴定和整理的指导工作。

  长阳杜家冲村孙家香婆婆,一生勤劳刻苦,爱讲童话等不同类型的故事。她的发现人,是长阳籍作家肖国松。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作栋到长阳参加县文代会,肖国松找到他,询问整理事宜。晚上,王作栋先听孙家香讲述故事的录音磁带,听了一盘又听第二盘,清楚了孙家香的语言风格、讲述节奏、方言成分、故事大致类型,然后才答复肖国松先生:请他像“描红”一样原原本本整理,残缺不全的也要全部保留原样。接着,王作栋向中国故事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电话报知。

  1998年,由刘守华作序的《孙家香故事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孙家香故事240则。2006年,孙家香经王作栋推荐,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也在1998年,王作栋应宜昌县宣传文化部门的邀请,赴栗子坪对另一位民间故事“篓子”刘德方进行访问考察,并及时作出了学术鉴定:“刘德方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民间故事家‘百则级’传承人标准,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故事家。”

  王作栋与刘守华共同评价刘德方是“长江三峡地区目前最具艺术活力的民间故事家”。刘德方,经王作栋推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证书奖杯,又在上海全国首届故事大赛中荣获银奖。


  今年64岁的王作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方顾问杨亮才评价为 “真正读懂民间文化的学者”,是宜昌文教社科界最早的省管专家、国贴专家,目前他兼任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一系列职务。

  今年入夏,王作栋和熊庆文、王志琦为首的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具体承办《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分卷》的编纂工作,计划2012年完成。是否可以期待,这套大书如同2009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分卷》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那样,能为宜昌、为湖北再博得一个国家级大奖呢? (本文来源:荆楚网-三峡晚报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