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方言趣谈:山西话如何用谐音避凶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8-29 15:22     标题: 方言趣谈:山西话如何用谐音避凶

方言趣谈:山西话如何用谐音避凶


吴建生

  文化中国-中国网 时间: 2010-08-26 15:51  责任编辑: 老北



  语言可以求吉,同样,语言也可以避凶。求吉避凶是汉民族语言文化心理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山西方言各类避讳词语中,谐音避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与谐音求吉相同,谐音避凶也是在同音词、近音词之间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些与不祥有关的实物和话语,是回避的主要对象。例如:

  “旺火”不能“塌” 春节期间熊熊燃烧的“旺火”,给人们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和子丁兴旺、财源旺盛的企盼。用煤块垒起的旺火,在燃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塌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晋北是绝不能说“塌了”的,而要改说为“谢了”。这是因为在方言里,商店倒闭叫“塌了”,追求兴旺的“旺火”与表示倒闭的“塌”水火不相容,说出“塌”来会给一年的生活、生意带来不利。尤其是商家垒旺火时,对这一条格外重视。

  逢“材”大吉结婚是大喜的日子,合八字,看风水,定婚期,求的都是一个吉利。但也有不巧的时候,迎新的花轿在路上偏偏碰到了抬着棺材出殡的队伍,藏不住,躲不开,让人感到晦气。但民间自有化解的办法。在晋南一些地方,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就会有主事的人上前,大喊一声“逢——— 材———大——— 吉——— ”,于是,两家相安而过。“逢材大吉”就是“逢财大吉”,一声呼喊,不祥的棺材便成了发财的吉祥物。

  过年不吃盘大同旧俗,过春节吃团圆饭时,再丰盛的菜肴也都要盛放在大大小小的饭碗里,而不能用盘子盛放。这种的习俗让外地人感到奇怪。原来,使用“盘子”,会令人联想起“盘算”的“盘”来。当地人认为生活富裕的人家是不需要盘算的,只有光景过得不宽裕了才需要盘算。为了求得一年的宽裕生活,避免“盘算”着过日子,“过年不吃盘”便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院内不种柿晋南有的地方有院子里不能栽柿子树的习俗,因为“柿”谐音“死”,当地人认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上柿子树,会给家庭带来不幸。

  姑不娶,姨不送山西许多地方都有“姑不娶,姨不送”的俗语,意思是结婚时,新郎的姑母不能去女方家迎亲,新郎的姨母不能去男方家送亲,如果去了,会对新婚夫妇不吉利。这是由于 “姑”与 “孤”、“姨”和“一”同音而形成的避讳。

  送礼不送钟在山西各地,近年来有这样一种新的习俗,便是“送礼不送钟”。无论是恭喜婚嫁生育,还是祝贺寿辰乔迁,给别人赠送礼物时决不可以送钟,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这滴答作响的“钟”会引起人们不吉利的联想。

  山西方言特有的语音特点往往会构成特殊的避讳。例如,向亲友赠送物品时,各地应用数字的习惯并不相同。晋南一些地方的习惯是“送双不送单”,比如邻居病了,拿几颗鸡蛋过去,这鸡蛋的数字应是“二、四、六、八、十”。这种习惯符合汉民族崇偶数,喜双对的美学观念。而晋北大同等地的习惯是“送单不送双”,如给亲朋送油炸糕,一定要送单数的,即三、五、七、九,决不能送双数。这是因为在大同话口语里,“双”和 “丧”同音,为了避免引起不吉利的 “丧”的联想,“双”也就变成“单”了。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心理,对同样的事物,常常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晋南大吉大利的“鸡”文化不同,晋北有一种旧俗,除夕之夜不吃鸡。这是由于“鸡”和“饥”同音的缘故。为了避免以后的日子里再遭受饥饿,年夜饭的餐桌上,美味的鸡便无踪影了。(吴建生)

  文章来源: 太原晚报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8-29 23:11

有意思。收了呵!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