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寒婆婆传说的流源?——家乡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22 07:00
标题:
寒婆婆传说的流源?——家乡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说起寒婆婆还得从我的家乡说起,我的家乡位于
湖北恩施市芭蕉乡高拱桥村
,记得小时候去姑姑家必须经过一个叫“
寒婆垭
”的地方(图1,我的家在高拱桥,姑姑家在马路口,去必须翻过苏家寨,经过寒婆垭,那是一座海拔约800米左右的山,爬上去还很费力),而且每次从哪里经过,爸妈都会让我随手在路边打点柴火,到了寒婆垭一个石堆旁就扔在那里。小的时候不懂得什么意思,只知道到了
苏家寨
那个梁子顶上,就是寒婆垭,有个石堆(后来知道是寒婆婆庙的一个废墟),那里总是很多路人扔下的柴火,且有焚烧过的痕迹。后来通车路之后,我们就不从山上爬了,所以长大之后就一直没有在经过寒婆垭,但是童年时候的一种民俗记忆却埋在了心里。而且更加意思的是,恰好到我二姨家(图2,跟姑姑家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就是一个叫做“
寒婆岭
”的地方。
[attach]12330[/attach](图1)
[attach]12331[/attach](图2)
去年回家过年,突然跟爸妈聊到这里,我很好奇随便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两个不同的地方居然都用“寒婆”命名?爸爸当时只说:有个寒婆婆的故事,
传说寒婆婆是个什么“神”,人们为她建了庙,寒婆婆是冷死的,后人为了尊重她,路过庙时,就会打点柴给她,当很冷的天气的时候,经过的路人就会把积累起来的柴火点燃。
当时我立马对这个传说好奇起来,还抱怨老爸,说居然这么多年都没跟我讲过,太失败了!还下决心说下次回来一定再亲自爬一趟寒婆垭,去搜集一些这个传说。今天突然想起此事,于是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居然发现了几篇关于寒婆婆的文章,且大部分是土家族地区的。文章一是原载于《恩施日报》上的,说的是
恩施大峡谷与利川团堡交界一代的一个寒婆婆的故事
,而且这个故事是在《恩施剿匪记》第八十四章中有提到的。原文如下:
寒婆婆庙位于恩施大峡谷前山鸡公岭一侧的悬崖上,利川团堡通往前山的楼门险道旁,现在只剩下断垣残壁了。尽管如此,途经这里的人们,还是忘不了顺手在路边帮寒婆婆拾把柴,为受冻的寒婆婆烧火取暖之用。
据当地老人们讲,在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军徒步来到前山鸡公岭的山脚下,被这里的悬崖峭壁所阻挡,无法继续前行。众多的移民给当地居民和自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恐慌,穷途末路之时,居民和移民中的有识之士便自发组织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请来工匠,为移民大军在悬崖绝壁上凿开一条通道。
按照这里的规矩,工匠们在工程开工之前,首先要敬拜石木瓦三匠的共同祖师爷——鲁班,同时给寒婆婆修建庙宇,以示祭奠和祈求保佑平安。
敬拜鲁班,人们不难理解,但为何要给寒婆婆修庙,又为何要给寒婆婆打柴?传说,寒婆婆为鲁班的母亲,鲁班为尽孝道,无论在那里做工,都要把母亲带到一起。那年农历十月十六,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寒婆婆裸身起床小解,路经堂屋,见到4只脚的木马停放在那里,想起儿子平时常骑木马进出木场的情景,出于好奇,也想试骑一下儿子的木马。当她上马以后,木马就自动地向木场奔去,鲁班的母亲在马背上叫停停不了,想下下不来,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到了木场,木马自动停了下来,但此时,鲁班的母亲在焦急和寒气的驱使下,借着月光来到山中打柴,正将打来的柴禾架起,还没来得及寻找火源,突然发现东方已出现了红霞。她十分无奈,既羞,又急,还冷,在内心恐惧和严寒的双重折磨下,命丧黄泉。此时,上苍显灵,大地开眼,地平上、天空中升起了弥漫的大雾,将鲁班母亲的遗体掩盖得严严实实。
天亮以后,鲁班起床准备骑马上木场,但木马不见了,屋内屋外四处寻找,均无踪影,便想去问问母亲。但敲门喊叫母亲,均无应答。鲁班无奈,推门而入,房内不见母亲。鲁班心急火燎向木场奔去,赶到木场,看到了木马,看到了赤裸已逝的母亲。
此时,鲁班心里似打破了五味瓶,悲伤、羞愧一起涌上心头。气愤之下,他首先砍掉了木马的一只脚(现在的木马只剩下3只脚),然后在木马上架起马板,再手忙脚乱将母亲的遗体移到马板下面,并用刨叶子、木渣掩盖着。
鲁班的母亲受冻含羞而逝的遭遇,在鲁班弟子中不胫而走。为了替鲁班尽孝,而又不伤及鲁班的脸面,就将鲁班的母亲称为寒婆婆,并在石木瓦匠中立下规矩,在修建道路的要道旁,为寒婆婆修庙,为寒婆婆打柴。这一传说不仅在大峡谷一带,而且在恩施其他乡村都还流传着寒婆婆的故事。
这一传说的真实性,无可考证,也具有神话的成分,但在这里,寒婆婆庙的遗址还依稀可见,这里的过往行人也还保留着为寒婆婆顺路拾柴和三日一烧的习俗,同时也流传着“寒婆婆三日打柴一日烧”的说法。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大致知道了寒婆婆到底是何方神圣了,原来他是鲁班的母亲,而给寒婆婆建庙打柴的习俗来源于一群木瓦匠,而这群木瓦匠有的还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于是我们大致知道了寒婆庙的原委:
湖广移民在恩施利川一代遇到路途障碍——由木瓦匠开路——开工之前先祭祖师爷鲁班——祭鲁班的时候又因为鲁班与其母亲寒婆婆的传说的缘故——木瓦匠又修建寒婆庙,
并产生给寒婆婆打柴的习俗。但是这只能说明在大峡谷鸡公岭这个地方产生这个习俗,而且今天在团堡、大峡谷一代我们并未发现有以寒婆婆为地名的现象,这可能说明寒婆婆传说另有流源地。以上可能只是《剿匪记》的一个简单记录而已。
所以根据这个思路,突发奇想,利用“现代地图检索系统”——google地图进行检索,以“寒婆”为关键词,搜出了一大堆小地名,(附件:图3——图7),且其中大部分聚集在“武陵地区”,也就是土家族的聚居区。那疑问是问什么这样一个有关于鲁班及其母亲的(这么大一个祖师)的传说会在土家族地区流传广泛?难道是土家族地区木材众多,从而木匠众多(我爸爸就是个传统木匠),于是才产生祭祀寒婆婆的习俗?但似乎这个猜想过于牵强。
看这些检索出来的地名,重庆有两处,且靠近恩施利川;湖南一处也是靠近武陵地区,但是离湘西就有点距离了;湖北咸宁通城有一处,位湖南与江西交界处;江西有一处。我们将这几处练接起来,
瑞金——通城——韶山——恩施——利川——忠县——永州
。惊人的发现:一条完美的东西向传说链,且都在北纬29度线附近,(附件:图8)。这刚好和“湖广填四川”移民前路吻合!也和利川鸡公岭故事吻合!难道是江西一代的寒婆婆或者鲁班传说被沿途带到了武陵一代?但愿这是一条完美的“寒婆婆29度”吧!
根据一个并不可信的日报文章,臆测出一条完美的传说流源线,实在让人觉得不可信。但是假设还是可以大胆一点,毕竟我终于对我们那里的两处寒婆地名有了一个美丽的想法。接下去就是小心求证的过程,希望能查到一些可用的文献。
关于土家族地区在十月十六给寒婆婆过生的习俗,倒是有两处记载:
1、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孟姜山志》(以收集考订孟姜女其人其事其山其宅其碑等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山川、人文、风物志)相关记载:“
十月十六(阴历)为寒婆婆生日,候此日晴雨卜一冬寒暖。”
2、《宜昌府志》(同治四年版)、《孝感县志》(光绪九年版),分别在“风俗、“节序”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十月十六日,俗云寒婆婆此日渡江打柴,晴则一冬多雪,雨阴则一冬晴明。”
以上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习俗记载,我猜想这个习俗最初可能还是从鲁班与寒婆婆故事中分离出来的。有待考证。
以下是网上搜集到了寒婆婆传说的两篇异文:
1、韩(谐音“寒”)氏和儿子马和尚寡母孤儿苦度岁月,非常艰难。韩氏对儿子百依百顺,而马和尚却吃喝嫖赌什么坏事都干,终于倾家荡产。于是他就骗韩氏说:“已是十月十六了,进入严寒,可我家还没有一根过冬的柴,你就去打点来吧。”接着,他驾船把韩氏骗上江心的沙洲,扬长而去。以后,他卖掉仅剩下的房子,不久又输得精光。想起老娘定已冻死,那头上的玉簪倒是可以拔来变卖。十月二十四日,他又去沙洲,不料老娘未死,正在叹气。她想:“儿子不肖,只能怪自己对他娇惯!”马和尚横起心来,踢死母亲,拔走了玉簪,变卖以后,再去赌场。玉皇大帝知道了,让风吹走小船,把马和尚困在沙洲上,要把他冻死。不料马和尚身强力壮,他捞鱼虾充饥,烧芦柴烤火,居然熬过了严冬。玉皇大帝又知道了,见已春暖花开,就突然来了个倒春寒,结果了马和尚的性命。从此以后,每逢十月十六日,人们就记起是寒婆婆打柴的日子,会教育子女别学马和尚。十月二十四日若是起风下雨,就意味着马和尚过不了江,来年必有倒春寒。
2、寒婆婆叫寒菊梅,嫁给了财主富竹君。富竹君不务正业,把家产全卖光了,住进牛棚。他逼妻子每天过江到寒山凹去砍柴,卖钱度日。她终于冻死在路上。玉帝可怜她,每年这天都刮大风,使人记住这可怜的小媳妇。在利川市还附会有小媳妇冻死的具体地点,叫寒坡寨,转成寒婆寨。冬天,行人都要捡柴丢在村口,不断捡,不断烧。
这两篇异文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鲁班寒婆婆的传说相比,应该是在更小的地域流传的,很可能还是人们附会在寒婆婆习俗上的。
而最终关于寒婆婆传说的北纬29度流源线路,需要进一步考察。
参考资料:
Google地图,《恩施日报》,新恩施论坛,湖北论坛民间传说,湖北炎黄研究会网站,
丁科淼_新浪博客。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2 07:02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2 07:04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0-8-24 20:28
很好的思路,很好的材料!
认真的梳理一下,可以做出更大的文章:认真学习一下芬兰学派的理论,尽可能再找些材料,结合移民和鲁班信仰,也包括大山区的生活实际,寒假再回老家去做调查!
看来,这几次调查,收获不小,进步可观呀!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1-5 01:23
永州永州。
这个文章有下文吗。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5 17:12
引用:
原帖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1-5 01:23 发表
永州永州。
这个文章有下文吗。
这个不是写成的文章,一个灵感而已,因为我身边居然有两处以寒婆婆传说命名的地方。 后来查资料得知这个和鲁班信仰、传说也有关系。再后来用了一下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看了一下其他地方的地名,发现这个还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当然江西填湖广和这个传说线路只是我的猜测。 要弄这个传说,得先把全国关于鲁班信仰、寒婆婆传说的资料搜集全才行。
如果你说永州,那正好是处在这个传说线路上的。
不知道北方有没有,或者再南边的沿海一带有没有???我也在寻找这些地名。 怕GOOGLE搜的不全,不过比较而言,今天的GOOGLE地图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地理查询工具,基本上已经精确到每个小地名了~~~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5 17:13
标题:
民俗学界有没有做 小地名 研究的??
作者:
wuting9033
时间:
2011-4-21 22:30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我觉得做有关地名的研究应该蛮有意思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