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元节 它的传统被遗忘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8-18 16:57     标题: 中元节 它的传统被遗忘

中元节 它的传统被遗忘


中国网  2010-08-18 09:49:00   来源: 北京晨报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



民俗专家、“灯谜大师”翟鸿起



  以“中国情人节”的名义,今年的“七夕”热闹非凡。
  “可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民俗学家翟鸿起不以为然:“织女和牛郎都有两个孩子了,这能算是情人关系吗?”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影后,还有一个尴尬的“中元节”呢?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它却悄无声息。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中元节”?明天,它是否会彻底销声匿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果实对种子的感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须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


  中元节是如何消失的
  上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文革”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祭祖:祭祀五代以内先人。
  放荷灯:以为先人引路,荷灯又叫河灯,样式很多,普通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河灯。
  灯会:即小孩举“莲花灯”游街。
  送羊:此说源于沉香救母,沉香劈山后欲追杀舅舅,二郎神无奈,只好许其每年中元节赠羊两只,因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都姓杨(羊),且羊通“祥”,舅舅送羊遂成节俗,但真羊太贵,送不起,多是送面做的羊。
  老北京怎样过中元节  
  吃七色菜:还有吃七种食物之说,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古代女孩7岁总角,14岁出嫁,此外49岁绝经,包括人死了也以7为周期停灵送葬,中元节是鬼节,自然要围绕7来做文章。
  大型法会:主要是请宗教人士超度亡灵,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超度仪式后还要烧大法船,逝者家属将送给逝者的衣服、纸钱等放到法船上,一起焚毁。(陈辉/文)


  该不该过中元节?
  高巍: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同意
  我认为应恢复中元节,因为它积极的内容远多于消极,感恩、孝亲、敬祖等,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过去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太同意,什么叫封建?封建指“封土建诸侯”,是政治词汇,与文化关系不大;而“迷信”是指盲目地相信,中元节强调感恩,这怎么能说是盲目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必须学会宽容,要允许价值的多元。如今每年中元节,北京许多路口都会有人烧纸,追念先人,这说明传统可能会被淡化,但绝不会消亡,但从具体行为上来说,这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对人们这种心理需求予以正确引导呢?比如组织一些公祭,或集体放河灯等。
  对于中元节传统,我们不能一面无视它的存在,一面又以各种理由来屏蔽它,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

  翟鸿起:曾经盛行,现在不宜提倡
  中元节在老北京确实比较盛行,但我认为现在不宜提倡,毕竟它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迷信等。此外,在过去也不是人人都过中元节,至少没端午节热闹。
  如今我们恢复了很多传统节日,但舛误颇多,因为我们文化存在一个断层,人们对于历史并不真的了解,想当然、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
  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就完全不靠谱。此外清明节也不对,过去清明这天没人扫墓,而是在城里举办大型法事,扫墓是在清明前后10天进行。在南方,如今祭奠先人的风气日渐热烈,这不单是文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类活动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也更虔诚。这是不是迷信呢?我看不能绝对化。
  如今很多想法大家可以说、可以探讨,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逐步学会了尊重,但具体到中元节,我认为暂时还不宜提倡。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0-8-18 17:03

我们洛阳农村,清明不上坟,而是在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上坟。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8-21 16:47

河南省信阳过的“七月半”就是古代的中元节,要不是看了这篇文章,我还真不知它们的关系。
7月初一和初二是“新月半”,十五是“老月半”,过了十五就不能过了。民间俗信,“七月半,鬼成串”,“饿鬼等不了七月半”,如果不烧,孤魂野鬼就到处抢钱。不得好死的鬼就爱找运气低的人,老人们夜晚都会在路上烧点纸给他们。
文革时不让烧,人们就偷偷烧,爷爷说必须得烧,抚养后人就是为了死了有人给自己烧点纸钱用。
清明节是上坟祭祖,不在家摆饭,那天也不吃好的东西。“七月半”在家里烧纸,给老祖宗摆贡品,老祖宗吃了然后活人再吃。烧纸后男孩磕头,女孩不许磕头。人们都说,女儿只管一代,外甥肯定不会来给姥爷烧纸。而儿子却可以世世代代给自己烧纸钱用。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父权制,从夫居,女性的被边缘化,不可避免,而且根深蒂固。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8-21 17:17 编辑 ]
作者: 品三    时间: 2010-8-21 18:01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0-8-18 16:57 发表
中元节 它的传统被遗忘
中国网  2010-08-18 09:49:00   来源: 北京晨报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
不知道是“专家”的原话还是记者的加工,没一句经得起推敲。
“民俗学家”的名声,就是这样被败坏的吧?
作者: 爪哇堂    时间: 2010-8-21 18:17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中元节和盂兰盆节,所指同一,但却是不同宗教的不同话语。
中元节,这是道教的称呼。盂兰盆节是佛教话语,按太史文《幽灵的节日》考证,应该是比道教晚起。
在上文《稀里糊涂成“鬼节”》一段文字里面,鬼节可以时空错乱好几趟,真是佩服某些民俗专家的想像力啊。
ps. 道教的中元节,见黎志添、游子安、吴真(等)著:《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
 
道教重視三元日,三元即指正月十五上元日、 七月十五中元日、 十月十五下元日,在六朝道教的傳統中,三元日已為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的重要日期,後來更視為三官誕辰,是道教的重要節日。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著名高道寇謙之(365- 448)已將三元的概念具體化,指出「上元為天官賜福之辰,中元為地官赦罪之辰,下官為水官解厄之辰」。直至現在,大多香港道教壇堂,都會在上元、中元、下元三個時段,啟建法會,期望達到向三官大帝祈求賜福、赦罪與解厄的信仰目的。
作者: 爪哇堂    时间: 2010-8-21 18:32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8-21 16:47 发表
河南省信阳过的“七月半”就是古代的中元节,要不是看了这篇文章,我还真不知它们的关系。
7月初一和初二是“新月半”,十五是“老月半”,过了十五就不能过了。民间俗信,“七月半,鬼成串”,“饿鬼等不了七月半” ...
河南信阳这个节俗,体现了中国古代七月十五的“普度”精神。
香港也有类似的节俗——

中 元 節 亦 稱 盂 蘭 節 , 是 一 個 結 合 了 佛 、 道 二 教 的 節 日 , 中 元 法 會 尤 為 各 道 堂 重 視 。 中 元 日 是 地 官 大 帝 的 生 日 , 這 一 天 , 地 官 下 凡 分 別 人 間 善 惡 。 各 道 堂 在 這 期 間 建 醮 普 度 舉 行 幾 晝 連 宵 的 法 會 , 設 壇 祭 禱 、 虔 誦 經 文 、 水 陸 超 幽 , 力 求 陰 陽 普 渡 , 及 闡 揚 孝 道 。 到 了 盂 蘭 節 , 全 港 各 區 均 有 搭 棚 演 劇 、 派 平 安 米 、 燒 街 衣 拜 祭 孤 魂 等 。 據 習 俗 , 人 們 以 「 放 水 燈 」 通 知 水 中 孤 魂 普 渡 , 香 港 宮 觀 則 乘 船 舉 行 水 幽 儀 式 , 超 渡 水 上 亡 魂 , 因 此 有 將 之 稱 為 「 中 元 水 陸 施 幽 法 會 」 。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8-21 19:43

施孤,七月半。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8-21 22:14

七月半,丽江纳西族地区也很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举办三天,其实质是祭祖,头天把祖宗迎请回家,挽留一天与家人团团,第三天又请送回去。其源头可能与汉文化有关,但与纳西族传统的祖先崇拜相结合后有了变异。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21 23:33

土家人也过兴“月半”,也是七月十五。

而且一进七月,一般就有很多“青蚂蚱”(又作“亲蚂蚱”,土家语:qin ma zhuer)飞到家里来,土家人认为这是已故的 亲人 ,所以当我们在家里看到青蚂蚱的时候,都会好好保护他们,不会伤害他们,母亲总会说 这可能是爷爷奶奶~~ 所以当亲蚂蚱在门口的时候,我们还要把他们请进屋~~ 然后让他们自己飞出去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1 23:35 编辑 ]
作者: 洛洛    时间: 2010-8-22 00:02

都好丰富啊。。。。
记忆中我们家这边没有过这个节日的习俗。。。

倒是从电影《七月》和《七月禁忌》中得知
但是也都和鬼扯上关系,成为了鬼节。
作者: 洛洛    时间: 2010-8-22 11:55

昨晚问了老爸老妈
他们说我们这边七月半的时候就祭祖
七月三十会“插地香”,据说那天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前插香、点蜡烛。
作者: 爪哇堂    时间: 2010-8-22 16:16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1 23:33 发表
土家人也过兴“月半”,也是七月十五。

而且一进七月,一般就有很多“青蚂蚱”(又作“亲蚂蚱”,土家语:qin ma zhuer)飞到家里来,土家人认为这是已故的 亲人 ,所以当我们在家里看到青蚂蚱的时候,都会好好保护 ...

广东有说法:蝴蝶(只能是黑色或木色的)是已故亲人的灵魂化成的,回到世间来探访。
作者: 爪哇堂    时间: 2010-8-22 16:17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0-8-21 22:14 发表
七月半,丽江纳西族地区也很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举办三天,其实质是祭祖,头天把祖宗迎请回家,挽留一天与家人团团,第三天又请送回去。其源头可能与汉文化有关,但与纳西族传统的祖先崇拜相结合后有了变异。
这跟日本的节俗很相近:祭祖,祖先回归,团聚三天。
怪不得日本人总说他们的祖先可能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有同源关系呢

[ 本帖最后由 爪哇堂 于 2010-8-22 16:18 编辑 ]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8-22 18:03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1 23:33 发表
土家人也过兴“月半”,也是七月十五。

而且一进七月,一般就有很多“青蚂蚱”(又作“亲蚂蚱”,土家语:qin ma zhuer)飞到家里来,土家人认为这是已故的 亲人 ,所以当我们在家里看到青蚂蚱的时候,都会好好保护 ...
我们那里是蝴蝶。。。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8-22 18:04

引用:
原帖由 爪哇堂 于 2010-8-22 16:16 发表


广东有说法:蝴蝶(只能是黑色或木色的)是已故亲人的灵魂化成的,回到世间来探访。
不过不在七月半,是在清明左右。。。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8-22 18:06

小孩子有时就不管是不是黑色或木色的了。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8-22 18:39

中元节是道教的称呼。盂兰盆节是佛教的称呼。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8-23 08:42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需要保护的。。。。。。。。。。。。。。。。。。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否还存在,是否还在大范围内长时间地得意存留很关键
作者: 洛洛    时间: 2010-8-23 12:01

昨天在和朋友聊到七月半的时候,他说,
他们那儿(江西南部),会烧纸钱祭祖,纸钱上涂上鸭血。
他说涂上鸭血,祖先才能收到。

我想问,为什么要涂鸭血呢?
家里在过年的时候会“请年菩萨”,除了菜之外,也会放一碗鸡血,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 seawly    时间: 2010-8-23 12:30

这几位所谓专家论证的东西与百姓生活何干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