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丹霞申遗花了十几亿 媒体呼吁申遗者报账本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贺
时间:
2010-8-15 14:18
标题:
丹霞申遗花了十几亿 媒体呼吁申遗者报账本
福建泰宁丹霞地貌(2009年5月16日摄)。新华社发(余和平 摄)
新华网广州8月13日电 (记者赖少芬、刘文国、李丹)最近,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等六个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一些网友欣喜之余提出:这六个景区为“申遗”花费的资金总额达十几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到底花在哪儿了?景区“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为了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景区门票是否会大幅涨价?如果景区门票不涨价,又该如何偿还巨额的贷款?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对相关景区的负责人及申遗专家等进行了采访。
“申遗”花了十几亿元,到底花在哪儿了?
中国丹霞地貌“申遗”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在哪儿了?近日,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粗略估算,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投入是十几亿元,主要花的“大钱”有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改线和扩建、景区“三线下地”和卫生设施建设等。比如崀山的一条过境公路从景区内迁出,花了1.5亿元。这样景区里以后只有旅游道路,车辆大大减少,对于内部环境整治和游客安全都有利。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博物馆、游客中心、管理中心、监控中心和各种监测设施(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灾害、森林防火、旅游点监测)等。比如丹霞山、龙虎山都新建或扩建了博物馆。
三是景区综合治理,主要是拆迁景区里不合理或有碍景观的建筑和各种服务设施,搬迁核心区内不适宜发展或有碍发展的村庄,景区内设施和村庄的整治改造等。比如丹霞山“申遗”的总投入是1.2亿元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就用在拆迁上,拆了景区内的8座宾馆等。湖南崀山拆迁、改造村庄民居4000多间,目标是今后家家可以达到办农家乐的条件。
此外,还有几笔“小钱”,主要用于“申遗”过程中,包括景区内步行道修整、改造、新建,观景台、服务点、标识系统的新建和改建等。
而就申遗工作本身的花费,包括规划编制、研讨会、论证会、国际咨询、公共活动等费用则比较有限。以贵州赤水为例,仅花费了400万元。
记者从各个遗产地了解到,景区“申遗”的资金主要都是用在以上几个方面,只是由于各个景区环境整治量等方面的不同,需要的费用也不尽相同。
据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侯荣丰介绍,丹霞山“申遗”的投入主要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和遗产地保护。其中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有碍观瞻建筑物的拆除、旧村改造、厕所和道路牌指引、拆迁区绿化等,遗产地保护则包括保护站建设、大气水文气象等各种监测设施的建设、丹霞山博物馆新馆的建设等。
景区门票不涨价,贷款怎么还?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要求,“中国丹霞”地貌景区不得擅自随意提高门票价格;涉及门票价格调整的,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并按规定程序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那么,不提高门票价格,景区是否有能力偿还“申遗”的贷款?
“事实上,景区靠门票提价来增加收入是短视的。”彭华说,在整个旅游消费里,门票只占10%-15%,大量的消费花在吃、住、行、娱、购上。门票提价与收入的增加并不成正相关,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门票太高可能把很多人挡在门外。相反,维持稳定价格,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比如扩大服务性消费等,对于整个旅游收入乃至周边城镇和乡村发展的拉动效应更大。
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等景区表示,短时间内并不打算通过门票提价来增加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景区就无法偿还贷款。
崀山“申遗”共投入4.5亿元左右,其中包括国家项目资金、省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周建新告诉记者,银行贷款的1.55亿元将主要靠两个方面的收入来偿还。一是门票,虽然景区承诺门票三年内不涨价,但目前游客已经明显增多,比去年同期相比翻番;二是靠经营项目,目前已经计划实施的有索道建设项目和环保车项目,这些项目都将为景区增加新的收入。
据侯荣丰介绍,丹霞山“申遗”的资金中,国家和省共投入4500万元左右,韶关市筹措一部分,还有就是贷款几千万元。目前景区偿还贷款的压力并不大,今后将主要通过完善设施、增加服务来提升游客的数量。2009年丹霞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丹霞山成功申遗后,游客数量已经增长了近一倍。如果每年的游客数量可以突破100万人次,以现在丹霞山日常门票每张100元来计算,年收入可以达到1亿元左右,偿还贷款是没有问题的。
赤水市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办公室主任吕平说,赤水“申遗”投入的2亿元基本都是银行贷款,这些贷款前三年全部由遵义市和贵州省财政贴息,三年后如果赤水市政府还款仍有困难,省财政还将再贴息两年。赤水有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旺季都是一房难求。未来二至三年内,赤水将大力完善景区内外的各种服务设施,整个旅游业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而银行贷款还款年限是12年,三至五年以后,即使景区门票价格不上调,按期还贷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申遗”,是为保护遗产还是为发展经济?
“申遗”成功对遗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各地对“申遗”成功的前景都有着各种期待,但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同样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湖南省新宁县宣传部副部长陈湘运说,“申遗”的目的是想提高崀山风景区的知名度,打响旅游品牌。但申遗成功后,当地也将严格按照《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对景区进行保护和管理。
贵州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办公室主任傅玉良说,“申遗”成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难以估量的,但这也意味着保护的责任更大。保护不好,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不仅要摘牌,还会将其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申遗”成功后,保护是第一位的,利用是第二位的。保护好了,才能可持续利用,也才可能发展。只想通过申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肯定拉不动,只有把各项保护措施都完善了,才能真正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侯荣丰说,不可否认政府“申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利用“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力量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拉动经济发展。但“申遗”成功之后,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全世界游客的监督下,政府在开发利用的时候无疑会慎之又慎,提高资本进入的门槛,一些可能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的项目都会被拒绝,这对世界遗产本身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而此前为了“申遗”,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客观上已经给遗产本身带来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其实从‘申遗’的目的来说,保护世界遗产和发展当地经济并不矛盾。”彭华认为,一个地方“申遗”是对资源保护的选择,是对遗产保护公约的承诺,是一种责任。“申遗”本身意味着要接受监督,等于是给自己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每走一步都要承诺保护,所有行为都要体现保护。同时当地政府肯定也要考虑到,“申遗”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这是一个可以做到两全的选择,既做到保护遗产又做到促进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
本文来源:腾讯新闻
作者:
张贺
时间:
2010-8-15 18:36
“申遗到官员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
1、花的是百姓的钱。
2、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回扣。
3、成功的话是自己升官的重要筹码。
4、成为知名景点带动了鸡的屁,也是升官的一个筹码。
5、百姓可能会有怨言,但他们只是屁民,不足为虑,要真闹得凶了还有城管,反正叫城管花的钱也是用他们的。”
这是腾讯网一名叫“坐井观天”的网友的评论,我觉得极有道理!
作者:
张贺
时间:
2010-8-15 18:37
申遗花了十几个亿,太夸张了吧!
作者:
张贺
时间:
2010-8-15 18:40
[热帖]耿直 发表评论:“申遗”本来是个好东西当地政府如果将十多个亿用于民生方面,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吗?所谓的“申遗”只是得到一个证书,而这个证书只不过是外国的一个团体出的,换句话来说,他们为了外国的一个团体花十多亿。值得吗?还有这些钱的使用,事前是无对外宣报的,到了得到结果才草草交代,我们纳税人还有什么好说呢?
本评论来自:腾讯网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8-27 20:08
问的好!!!!十多亿元值得吗???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