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六分队暑期返乡调查之总结阶段意见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0-8-10 15:38
标题: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六分队暑期返乡调查之总结阶段意见书
自汉川善书小分队八月七日圆满结束调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六分队第二次返乡大调查已全部结束,这也是较为正式的第一次人类学田野调查。尽管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严重不足,大家的学术训练也明显欠缺,尤其我们在每一个调查题目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几乎没有前期研究基础的低位上,但是,大学生们的热情与乡情、虚心向学与敏而好学的状态,已经令所有的酷暑与难题都烟消云散了。
相信大学生们的未来之路,作为一名不称职的指导老师,愿意为大家的学习与调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乐意与你们艰辛而激情满怀地同行!
在此,暑期过半,想给返乡调查团队队长们提三点建议:
1 集中心思整理资料,务必于八月二十号上传论坛;
2 完成一份整体的调查报告(大于三千字),具体请先学习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山大学教授周大鸣先生主持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网站的相关知识,极好的一个资源网站呢!
3 联系队员们,让他们对团队调查报告提出修改意见,越细致越好,越忠实越好,越有所思越好!
感谢你们的精彩拼搏!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0-8-12 06:31 编辑
]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10 16:10
标题:
利川小分队收到!
作者:
王一然
时间:
2010-8-11 14:06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收到了!
给老师的民间文学课程提一点意见:偶尔带领您的学生到田野实习,真正领略乡间采风、民间文学的魅力!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11 19:18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心有余力不足,其实老师很痛苦
能带我们搞协会就已经很不错了, 长大的民间文学可能后继无人,二级大学没有历史,不重视文科,很难建设起来民俗学~~~~~~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0-8-11 21:37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可能老师要去带领另一批民俗学爱好青年走向田野了~~~
想来,还真是感伤啊!
不过,大家也不要放弃!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条路,接下来的该我们自己走了。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0-8-11 21:39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我们也痛苦,现实太残酷!即使后继无人,我们也要作最后的坚持!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11 21:43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所以大家记住,长江大学是开始,是起点~~~ 从这里,走向北京,走向上海,走向广东~~~~ 走向田野!!! 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壮大都是前辈们坚持耕耘的结果,我们比起那筚路蓝缕的年代要好得多,比起初创期盲目的岁月要幸运得多。 赶上文化遗产保护,无论从研究还实践上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时代赋予了新一代民俗学子更加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8-11 23:21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0-8-12 06:44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0-8-11 23:21 发表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谨记英古先生的教谕!
童鞋们不必太过认真了!都什么年代了,蜘蛛网到处可结,你们都不是长大培养的,知道吗?长大只是一个随风飘摇的长江之舟,东海才是你们成长的港湾呀……
君不见英古之劝勉么?
君不见笛威之激情么?
君不见上海之风情田总么?
君不见恩施之诗情月母么?
君不见北京之与童鞋一起熬夜狂欢的彝族美女公主之侠义豪情么?
君不见日本之华侨爱东先生之魔法无边么?
君不见一个个隐形的导师与网友们热情似火的关注与勉励么?
一个字:
谢!
两个字:
感恩!
三个字:
行动中!
……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12 17:30
标题:
“你们都不是长大培养的,知道吗?”
大二上学期之前我们是长大培养的,一工部差点把我一生给毁了。
大二上,遇到恩师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顿觉一股清泉淌入心田,大二下,又“遭遇”民间文学,倍觉得原来文学还可这么学
大三上,一次次美丽的“神话”之旅,我才明白原来“教书匠”与“伯乐”是有区别的……
短短两年之中,最幸运的是我们居然遨游于中国民俗学的最高端的飞船之中,我们正在历练成为一个合格的宇航员。
田野是一种实践,保护是一种行动,学术训练更是一次不错的机遇,千万把握住!
作者:
王一然
时间:
2010-8-15 16:46
标题:
房县调查之总结书
请大家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王一然 于 2010-8-15 17:04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0-8-16 21:02
非常棒!支持!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8-17 21:15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向王会长学习。 “按部就班,如法炮制”
这次房县调查机会很好,虽然跟北大这种顶级团队 "撞车" , 但是这种交流又是十分珍贵的,还能遇到陈连山教授,真是幸运,估计慧子会扼腕叹息她怎么没遇上。
就像昨天,一个马山的小姑娘(其实也不是小姑娘,人家是马山本地人,现就读于江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网上看到我们的调查报告)打来电话,向我询问马山民歌调查的事~~ 还有之前的温州大学民俗学会 湘潭大学民俗学会 中国计量学院民俗学会都与我们在网上交流过,这种非正式的友好交流会促使我们向别人学习,以便做得更好。
我们去长阳 去利川 甚至去马山,都觉得很遗憾我们不能在他们那里挂牌,也就是感觉自己不是“正规军”,但是回头一想,不是有一个原则叫“民间事民间办”吗,权当我们都是民间的精英队伍吧,在这个浮华狂欢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能保留一份“民间情结”是多么不易啊~~~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0-8-18 19:42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遗憾否?不遗憾!
留点悬念嘛,以后在见老师又有别样情感啊!
开始是准备考连山老师的研究生的,后来,嘿嘿,决定加入“仰泳团”——陈泳超老师团队。
能否顺利入团,还得奋力一搏了!
这段时间在上“烤”研政治课,感觉还不错哦!
暂时告别田野一段时间,俺会想你们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