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学祥]从《金刚经》看台湾民间宗教信仰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贺
时间:
2010-8-1 11:08
标题:
[王学祥]从《金刚经》看台湾民间宗教信仰
一、前言
无论在任何时候,不管在什么地区,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精神的重要支持。即便是科学昌明的现代,人们对于宗教的需求不但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消减,反而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
以台湾地区而言,宗教发展的情形可说十分繁荣,不仅各宗各派别立山头,坊间更是「三步一庙,五步一寺」。尤其到了节日祭典、作醮法会的时候,大批信众更是争相簇拥,譬如每年农历三月的大甲妈祖出巡,在八天七夜的遶境期间就有数十万人不眠不休地追随膜拜,台湾宗教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1]
。
台湾的宗教信仰所以能蓬勃发展,除了政府立法给予自由发展的保障,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民众本身的信心。民众愿意虔诚地信仰宗教有着许多可能的原因:平稳自己的心灵、培养内在的修养、祈祷神迹的加持、期待愿望的达成……,这些各类不一的需求是造成宗教兴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值得进行探讨的重点。
在各个宗教之中,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意识,也就是以人作为教法义理所探讨的主轴,这和一般以「神」为主的宗教信仰相比确有着很大的讨论空间,因此引发笔者计划以「台湾民间宗教信仰」作为探讨范围,透过佛教《金刚经》的角度探析台湾人民对于宗教信仰所抱持的观念与想法。
《金刚经》详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有「经中之王」之称,《金刚经》的文字浅白而有深刻的涵义,乃进入佛教义理研究的重要门户。谨尝试探究《金刚经》的义理,了解佛教对于宗教信仰的看法,进而藉与台湾民间的宗教信仰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期能为宗教研究的议题提供具有价值的成果,并能引发更多的研究可能。
二、内容
(一)台湾的民间宗教信仰
1.台湾地区的宗教现况:
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第7条:「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又第13条:「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可知台湾地区对于宗教采取极为开放的态度,人民拥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根据2003年内政部编印之「宗教简介」内容,目前在内政部登记有案的宗教包括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理教、天理教、轩辕教、巴哈伊教、天帝教、一贯道、天德教、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摩门教)、真光教团、世界基督教统一神灵协会(统一教)、亥子道宗教、中国儒教会、太易教、弥勒大道、中华圣教总会、宇宙弥勒皇教、先天救教、黄中、山达基宗教等25种宗教。分布在全国7510个村里共有18616座神坛、寺庙,平均每村里达2.48所
[2]
,而各宗教的信徒或教徒合起来约有1000余万人,以全台湾2300万的人口来算,几乎每2人中就有1人具有宗教信仰。
2.台湾民间宗教的信仰状况
台湾地区的居民多半源自明末清初之际的闽粤移民,他们在远离家乡时,同时也将家乡的守护神一并移植,如泉州的广泽尊王、漳州的开漳圣王、粤东客家的三山国王等,虽然各地信仰的神明不一,不过台湾人民对于宗教的看法甚为包容,所以不但没有产生排斥的现象,反而融合成为共同的信仰。
「敬天」与「法祖」是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主干,神明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1)自然崇拜-如日月星辰、山川雷雨风火及动植物等。(2)灵魂崇拜-如人鬼或孤魂厉鬼。(3)器物崇拜-如灶神、床母及门神等。由于对宗教信仰采取高度包容的态度,同时对在生活中处处充满「崇敬」的心理,所以台湾地区的民间宗教应该可以说是「满天神佛」的多神信仰,不但神明的来源没有一定的说法,同时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教义以及一定的宗教仪式。
3.台湾民间宗教的信仰心理
台湾民众对于民间宗教的信仰有其各自的需求,根据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郑志明在<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文将台湾民间宗教的信仰心理归类为下列几种:「跟父母信的」57.3%,「寻求平安」25%,「寻求精神寄托」15.5%,「修身养性」13.9%,「寻求安慰」 8.9%,「趋吉避凶」 8.6%,「减少烦恼」 8%,「了解生命意义」 6.6%,「寻求真理」 6.1%,「寻求智慧」 5.9%,「亲友热心引介」 5.4%,「结识朋友」 2.5%等。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可知,许多民众的宗教信仰是承自父母而来的,其次才是追求自我修养,以及寻求趋吉避凶之道。
所以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传承与推广多半是代代相传,即俗谓的「拿香跟拜」。因此在宗教信仰的选择上,台湾民众较少针对宗教教义以及内涵进行个人信仰的选择,而是将信仰当作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郑志明教授又指出台湾民间宗教主要出自对「养生送死」的生活需求,是与世俗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心理依凭,此种民间宗教信仰对于各种不确定感的存在具有支持与抚慰的作用,也是凝聚地方认同感与团结意识的重要动力。
除了是民众心理与行为的文化治疗体系,台湾民间宗教同时也是一种长期民俗的文化传承,背后更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系统:只要虔诚地信仰,神明就会给予庇佑,协助信徒趋吉避凶,此即台湾民间宗教信徒的普遍信仰心理。
4.台湾民间宗教的神人关系
想要探讨神人关系就要先从「相信有无神明存在」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郑志明,2001年)指出有51.3%的人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至高至上的神明,不相信的有35.8%,不知道的则有12.2%。其中不相信有一个至高至上的神明的群体中,并非否定神明的存在,而是认为神明可能有很多个,而不只是唯一。所以在台湾大部分民众的心里,世界上的确有神明的存在。
一般相信神人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神明能依天命来安顿人的生命存在,也就是人的命是注定好的,即便是神明也只能依照个人的天命予以适度的引导;其二、神明与人的关系是互动的,只要人能虔心祈求神明,神明就会给予感应,亦即人的运是可以改变的,而神明就有替人改换运势的能力。所以在台湾民间宗教的认知中,神明具有强大的能力,祂是善恶是非的评断者,也是赐福降祸的执行者,然而神明只能更易一时的「运」,而不能改变与生俱来的「命」。此外,「天助自助」正是说明神人互动的关系,神力只是一种辅助,必先藉由「人」自发性的努力,才有可能感动「神」而得到庇佑。所以神明在信徒心中的形象是十分崇高的,但成功的关键仍决定在「人」的手上,因为神明不会任意赐福,唯有用心努力的人,才能获得神明的庇护。
(二)《金刚经》探析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共有五千多字,流传于中国的《金刚经》共有六种译本,依译出时间先后为: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344~413或350~409)译。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北魏.菩提流支(508~?)译。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陈.真谛(499~569)译。4.《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能断经》),隋.达磨笈多(?~619)译。5.《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7).能断金刚分》),唐.玄奘(602~664)译。6.《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称《能断金刚经》),唐.义净(635~713)译。其中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最受中国佛教僧俗的喜爱而流传最广。
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书来说,以「金刚」为名,乃取义「历劫百生而觉性不坏;照诸法空,无微不彰。」又「般若」为梵语,并无相对应的中文词汇,暂且翻作「妙智慧」,其妙用在于「体悟真理,发现真理,证觉真理,而了悟生死,得以解脱。」又「波罗密」乃梵语,意思为「渡到彼岸」,也就是「从生死烦恼的大海中,渡到不生不灭,清静安乐的境地。」
[3]
所以《金刚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以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
关于《金刚经》的源流相传是如来佛讲大般若经共六百卷,讲经的地方,及法会的次数,共计四处十六会。而《金刚经》即在十六会中的第九会,讲经的地方是中印度舍卫城南边的给孤独园,讲经的时代,约在中国周穆王9年的时候。
今本《金刚经》为鸠摩罗什译本,分作三十二分,系梁.昭明太子所分,依序为: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大乘正宗分第三、妙行无住分第四、如理实见分第五、正信希有分第六、无得无说分第七、依法出生分第八、一相无相分第九、庄严净土分第十、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如法受持分第十三、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持经功德分第十五、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究竟无我分第十七、一体同观分第十八、法界通化分第十九、离色离相分第二十、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一合理相分第三十、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其中第一分说明法会因由谓之「序分」、第二分至第三十一分是说《金刚经》的宗旨谓之「正宗分」、第三十二分是说流通后世谓之「流通分」。
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大师在1975年曾于国父纪念馆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从《金刚经》说到般若空性的研究>,星云大师将《金刚经》的主旨总括为十六个字-「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证而修。」所谓「无相布施」是说布施时没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无我度生」是说度众生不是只度一部份而已,应该要发广大心度尽所有的众生,直到无余涅盘的境地。「无我」并非说没有我这个人,而是思想和智慧的一种境界,亦即摆脱有形的对待关系的束缚,把自己安住在无人我无对待的上面,使自己与虚空和宇宙同等,心佛众生原无差别,一切众生是我心中的众生,一切诸佛是我心中的诸佛,一切万物皆在我心中,除心之外,哪里还有众生呢?能如此想,虽度众生,而无有一个众生可度;「无住生活」是说不要迷执五欲六尘的外境,在一切衣食住行的生活上不要贪着,对于世间上的一切,不要去比较、分别、计较,这正是使自己进入无住生活的境界。心灵一旦到达无住境界,内心就会开阔得如宇宙虚空一样,那就再也不会把日常中的小事放在心上了;「无证而修」是说无得才是真得,无得而修才是真正证悟而得,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并不须有所增加或改变才会光明,假如有修、有证、有得,就不是本来的面目了,只有无得而得才是真得,无修而修才是真修,无证而证才是真证。
简单来说,《金刚经》就是要破除「名相」的迷思,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都是人为心念所生,而无自身独立存在的真实性,人心受到名相的牵引就会造成「分别」的观念,即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所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因为有名相的分别,就会有所执求,那么本然清净的自性反而会受到蒙蔽而有所窒碍。又于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直接说明世间之法都是有所为而成,一切生灭无常,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亦如电,终归于虚幻,因此唯有突破所谓有无、善恶、人我、是非等名相的执着,才能回复本然的清净自性,也才有可能体证真理,进而了脱生死,常处自在。
(三)《金刚经》与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比较与分析
笔者尝试以修习《金刚经》的心得作为探讨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角度,主要藉由比较的方式来突出二者的异同。打算进行的方向有三:1.对于「神与人」的看法。2.对于「烦恼」的看法。3.对于「因果」的看法。
1.对于「神与人」的看法:
《金刚经》完全从「人」的立场出发,而没有涉及神怪灵异,亦即高度肯定人的自觉能力,认为如果人能够往自己的内心进行探求,就有可能回归最本来的清净,进而出脱所有自心妄作的烦恼。民间宗教的信仰则重视显赫的神威,神明是善恶是非的评断标准,具有赏善惩恶的能力,所以人要行得正、作得正,才能避免所谓的「天谴」,也才可以得到神庥永被,而享有幸福愉快的生活。
2.对于「烦恼」的看法:
「烦恼的起因与解决之道」是所有宗教的核心问题之一。就烦恼的起因而言,《金刚经》经文说明烦恼不是从外而来,而是自心随着外境牵引而有所造作,终致烦恼不去;而民间宗教认为烦恼的成因主要有二:其一曰「命」,其二曰「运」。命属天定,命中注定的劫数是必经历程,所以是很难化解的,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去超越,其间所遭遇的辛苦才能成为自我提升的考验;运有起伏,所谓「风水轮流转」就是最好的说明,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人的运势就如波浪起伏一般有高有低,而遭逢低潮就会带来烦恼,相较于难以更易的命定劫数,运势的低潮则可藉由行善积德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管是《金刚经》认为的贪执起烦恼,还是民间宗教所说的命运起伏,其实都点出人生在世一定会有各种的境遇,境遇的本身其实没有所谓的悲喜,真正引发烦恼的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因为心念有所执或有所偏,以致自我禁锢苦闷之中而不得解脱。
《金刚经》认为对治烦恼之法就是不起烦恼,不起烦恼的功夫是不假外求的,因为烦恼起于自心的妄作贪执,所以必须学习认清世间诸象皆属实际存有的虚幻,随因而生,随缘而灭,贪执其中非但无益,更可能让自己陷入无止尽的痛苦轮回,因此唯有避免分别心的升起,同时不执着于世间的名相,自然能随处自在而不起烦恼;从民间宗教的信仰来看,烦恼的解决通常是「要人也要神」,从个人的修养来说,若能心存正念就可无愧天地,即便遇上艰困的处境,也能心怀坦荡而不为烦恼所扰。如果是遇上出乎意料的考验或难以解决的疑难,信徒则会藉由问神、祭改等宗教仪式寻求宽解之道,宗教仪式的效力是目前科学无法检证的,比较可以肯定的是透过宗教的仪式可以平稳信徒的心情,甚至减轻烦恼的程度。简单来说,民间宗教相信只要奉行诸善,就能积福修德,就能得到神明的眷顾,也就可以降低产生烦恼的机会。
3.对于「因果」的看法:
「因果不昧,报应不爽」是《金刚经》与台湾民间宗教共同的看法。不同的是台湾民间宗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在许多人的想法,行善除了可以帮助他人,同时也是替自己累积未来的福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更指出神明是善恶的评断者,也是赏罚的执行者,因此除了多做好事之外,也要虔诚地尊敬神明,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而《金刚经》虽然也讲布施,也讲功德,但是不讲多少布施会有多少功德,因为世间所谓的布施、功德都是人为的名相,过分强调就会产生分别之心,而引起不应有的贪执,最后行善反而成为一种横在心中的罣碍。所谓瓜熟蒂落,因果之间自有机缘,所以能用不执求的心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世间万事任凭缘起缘灭,自是无处不清凉,无时不自在。
三、结语
台湾民间宗教的信仰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代表的神明,这是源于一种对生活表达崇敬的心理。不仅神明的来源很多元,更特别的是对于其它宗教的神明也能够融入既有的信仰体系,譬如供奉道教神祇妈祖的庙宇,可能同时供奉着佛教神祇观世音菩萨。因为具有包容与融合的特性,所以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性是非常大的,却也因此很难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教义。
台湾民间宗教的信仰多半被视为家庭生活的一种,所以信仰流传的方式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而信仰的内涵也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举凡出生、学业、健康、事业、婚姻、生子、迁移、死亡都会先请示神意再行决定。神明与人存在一种互动关系,神明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天命,而会引导民众走向注定的路,但是只要民众好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同时能够虔诚地供奉神明,那么神明就会协助消去厄运,转危为安。
民间宗教信仰源自对生活的崇敬之情,所以形成「万物皆有神」的信仰体系,信徒虽然相信神明具有转移祸福的能力,不过凡事成败的关键仍然取决于「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说明神明不会主观地赐福降祸,所有的感应完全和个人行为的善恶互相符应;《金刚经》则不讲求超人的神力,而是站在「人」的立场进行生命义理的探讨,其主要的观念就是「破执」,也就是超越所有的名相,避免贪着的心态,不贪不执自能回复清净自性,一如尘尽光生的明珠,始得照破山河万朵。
无论是相信神明的民间宗教,还是重视自性的《金刚经》,二者都很重视「人」自身的努力。就民间宗教信仰来说,自助而后天助;就佛教《金刚经》而言,自性本来清净,只待扫尘除垢。尽管说法有若干的差异,可是万法不离其宗,也就是「为所当为,不贪得失;行所当行,不执毁誉。」
_____________
参考书目:
(一)专书部分
1. 李亦园:《信仰与文化》(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8年)。
2. 钟华操:《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台中:省文献会,1979年)。
3. 刘枝万:《台湾民间信仰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3年)。
4. 林本炫:《宗教与社会变迁》(台北:巨流出版社,1993年)。
5. 林美容:《台湾人的社会与信仰》(台北:自立晚报,1993年)。
6. 高贤治:《台湾宗教》(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95年)。
7. 董芳苑:《探讨台湾民间信仰》(台北:常民文化,1996年)。
8. 林美容:《台湾民间信仰研究书目》(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7年)。
9. 石万寿:《台湾的妈祖信仰》(台北:台原出版社,2000年)。
10.蒲慕州:《台湾宗教研究》(台北:台湾宗教学会,2000年)。
11.南怀瑾:《金刚经说甚么》(台北:老古出版社,2000年)。
12.宁玛巴青年念佛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白话入门》(台北:光美印务局,2002年)。
13.张珣:《文化妈祖:台湾妈祖信仰研讨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2003年)。
(二)翻译著作
1. [日]国分直一着,邱梦蕾译:《台湾的历史与习俗》(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2. [日]增田福太郎着,黄有兴译:《台湾宗教信仰》(台北:东大书局,2005年)。
(三)学位论文
1. 庄芳荣:<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学史研所博士论文,1987年)。
2. 周雪惠:<台湾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行为之探讨>(台中: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
年)。
3. 徐嘉樯:<台湾宗教信仰的认同与身份>(台中: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年)。
4. 陈美燕,《「迷信」与俗民宗教信仰-一个言说现象的反省与批判》(新竹:清
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年)。
5. 黄庆生:<我国宗教团体法制之研究>(台北:铭传大学公共管理与小区发
展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02年)。
6. 洪晟晏:<从宗教法规分析台湾宗教与民间信仰—以妈祖信仰之检讨为例>(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
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
(四)期刊论文
1. 宋光宇:<当前台湾民间信仰的发展趋势>(《汉学研究》第二卷第一期,1984 年,199-234页。)
2. 瞿海源:<台湾地区民众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态度>(《变迁中的台湾社会-第一次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资料
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8年,页239-276。)
3. 吴汝钧:<《金刚经》研究>(《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1993年,页3-46。)
4. 杨惠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四期,2001年,页185-230。)
5. 郑志明:<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辅仁宗教研究》第三期,2001年,页1-53。)
注释:
[
1]
台湾地区盛大的宗教活动还有:庆安宫西港香、东港东隆宫王船祭、台东炸寒单、大稻埕霞海城隍祭
典、北港朝天宫妈祖文化祭、艋舺青山王夜巡等。
[2]
本文关于神坛、寺庙的数量调查资料引自86年由省、市府民政厅(局)所提供之内政部宗教团体普查数
据。
[3]
关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名说法引自宁玛巴青年念佛会出版之《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白
话入门》。
本文转载自: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18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