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开发满族民俗文化 服务江城经济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7-29 01:11     标题: 开发满族民俗文化 服务江城经济

  开发满族民俗文化 服务江城经济

  新浪城市联盟  2010-07-28 09:19:38 江城晚报




  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曾经在中国民族文化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吉林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满族的主要发祥地,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满族聚居地,其满族民俗文化底蕴极其丰厚。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很多极具价值的满族民俗文化正逐渐走向消亡。那么,我市究竟有哪些满族民俗文化遗存?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使其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7月26日,市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就我市满族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问题展开了专题座谈。市政协副主席张文才与市文联、市民委、市旅游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同出席了座谈。

  关键词1满族语言

  抢救和保护满语言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张林满族语言文字不仅记载、见证了满族的历史,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前不久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满族人口虽然超过了1000万,但能识能译满文者寥寥无几。满族语言文字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我市作为满语言发源地之一,抢救和保护满语言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建议:1.加强以满语言为主的满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全面系统地开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2.建立吉林市满语言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在乌拉街满族镇建立吉林市满语言生态文化保护区。3.改革乌拉街满族学校的现有体制和课程设置,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充实专业的师资力量,推动满语教育的快速发展。4.组织专家与市档案馆、图书馆合作,共同清查我市满文档案资源状况,使其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5.着手编写地方乡土教材,开设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手工艺课程和具有满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及美术课程。6.开展满语言文化遗产的国际学术交流。举办“吉林满语文化国际论坛”和“吉林满族文化遗产博览会”,进行满语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2满族家谱

  正确认识满族家谱发挥修谱的社会效应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尹郁山家谱是记录家族、支族、宗族人口学、历史学、民族民俗学、宗族制度、人物传记、经济史及与地方史有关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在吉林地区,清代八旗世家谱牒,从内涵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可如今,满族家谱不仅存在残缺现象,还存在严重失传等问题。建议:1.重新审视家谱的社会功能,充分认识修谱的社会效应。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认真做好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团结互助、共同致富等方面的指导与引导工作。2.民委、文化、旅游、档案等相关部门,应积极搜集相关素材,做到资源重组、资源共享。3.新闻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在注重历史意义的同时,多在现实意义方面做文章。

  关键词3巴拉文化

  发掘抢救巴拉文化打造关东旅游王牌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李桂华吉林地区的满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巴拉文化。巴拉文化与满族文化同源,是东北女真文化最后的遗存。巴拉文化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原生态文化遗存,对它的抢救与开发,应以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载体。建议:1.开发巴拉人的居住环境。因为原生态的居住环境最能体现民族风情的形式与内涵,是开发旅游的目的地。2.以巴拉文化为龙头,整合与之伴生的特色文化资源,以巴拉文化为根、满族文化为干、现代关东文化为支脉的丰富形态,打造大关东文化标志性品牌。3.注重复制具有巴拉及满族生活和萨满教等元素,注入与自然景观相生共融的人文内涵,使关东独特的自然与这方水土特有的人文互相彰显,成为品牌的两翼。4.将独特的巴拉文化内涵,以风情节的方式进行全面而鲜活的呈现,既是最好、最有效的保护,也是旅游开发最精彩的亮点。

  关键词4满族民居

  保护乌拉建筑遗存重塑关东历史文化名镇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于海民作为满族重要发祥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乌拉街,素有“一街、两衙、三府、四祠、八庙”之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历史城镇、街区、古建筑为标志的城镇文化特色和传统特色正逐渐消失。如果历史街区及满族民居能够得到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集文化、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建议:1.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组进行调研,横向摸清民居及历史建筑在地域空间的分布,纵向掌握城镇不同历史阶段建筑的完整序列,编制科学、合理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复原规划。2.成立以相关领域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名镇专家委员会”,对城镇建设项目及保护措施提出论证意见,监督有关部门予以落实。3.实施历史建筑的修缮复原,将山川形势、历史建筑内涵作为整体来加以规划;具体的建筑、地段,保护整体格局和视觉环境;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文化、旅游建设统筹考虑,避免互不衔接、脱节断层的规划格局。4.挖掘名镇现有民俗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适度开发利用,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扩大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影响。5.建立清代打牲乌拉历史陈列馆、乌拉满族民俗博物馆、清代乌拉满族文化一条街、东北土特产品集贸中心、乌拉影视拍摄外景基地等人文景观。

  关键词5打牲乌拉

  发掘打牲乌拉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江汉力我市对打牲乌拉乡土文化的发掘整理比较滞后,并且没有站在打造品牌的高度进行系统开发。“打牲乌拉”每年都会通过头鲜贡、二鲜贡、三鲜贡、年节贡、寿诞贡等进贡数十种山野菜,这些宝贵资源迫切地需要用乌拉贡品的品牌包装上市,推向全国。建议:1.尽快成立打牲乌拉乡土文化课题组,盘清我市现有乌拉乡土文化的底蕴,摸清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家底。2.制定发掘打牲乌拉品牌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开发出包括乌拉贡品中可利用的、可复原的、可发展的单独项目和系列项目。3.对濒临绝迹的物种,进行抢救性繁育和保护。加紧完成《贡品名录》编著,把历史出处、掌故传说及制作加工方法等一并纳入,以增加其可读性和传播性。4.通过论证,建几个打牲乌拉乡土文化基地,或者有意识地建设既可连成片、又可独立的贡品基地和旅游线路。基地和线路中可划出围场、采集区、渔猎区、表演区等。5.通过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故事和乌拉历史传说、民间传说,编拍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电视剧、乌拉风光的专题片以及具有表演性的乌拉歌舞等,打造本土文化品牌。6.筹建打牲乌拉历史文化博物馆。7.推进打牲乌拉贡品及有地域特色的商品的注册工作。8.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宣扬和普及打牲乌拉文化。

  关键词6民间工艺

  传承满族民间工艺技术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李侠满族民间工艺品涵盖衣、食、住、行以及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其特点鲜明而独特。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满族民间工艺品的遗存越来越少,部分制作工艺已失传,还有些工艺正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现有生产的工艺品,又失去了原始手工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质感,使满族民间工艺品面临着消亡和变异的局面。建议:1.开发和宣传原汁原味的满族民间工艺,打开满族民间工艺品市场,使之成为吉林市旅游业的主打品牌商品。2.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满族民间工艺馆,由满族民间艺人现场演示、宣传、推销满族民间工艺品,打造吉林特色旅游商品和独特的人文景观。3.对满族民间工艺品进行开发“包装”。如悠车、大烟袋等可按比例缩小,制作成精美的装饰品;旗袍、坤帽、布枕等可以制作成儿童服装;各种反映满族人生活的人偶,可制作成纪念品摆件。4.为满族民间艺人的传承搭建平台,树立他们的社会地位,为他们解决所需资金,使其安下心来,更好地传承满族民间工艺。5.通过招商引资,把满族民间工艺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关键词7祭祀文化

  复建望祭殿打造满族祭祀文化品牌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傅宝仁我市西部的小白山及山上的古建筑是我国唯一独具关东地域特色的满族文化遗存,承载着清代官祭长白山和满族祭祖等满族传统民俗文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小白山上辉煌壮观的望祭殿、祭器楼、官厅、牌楼、御道、鹿囿等清代古建筑已不复存在。吉林八景之一的“白山鹿囿”更是有名无实。因此,开发小白山、复建望祭殿等仿古建筑,是打造独特的满族祭祀长白山、中华祭祖旅游文化品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1.恢复小白山上清代国家春秋祭祀长白山神的望祭殿、祭器楼、官厅、御道、鹿囿、牌楼等古建筑,从而使小白山得以全面开发和利用。2.打造每年一次的类似“祭孔大典”“祭黄陵大典”的满族“祭长白山大典”。这样可使海内外的广大满族同胞齐聚吉林市,并拉动吉林市的招商引资和旅游经济。3.复建望祭殿后,要努力使之成为海内外满族同胞祭祖的朝圣之所。4.恢复吉林八景之一的“白山鹿囿”,开展以赏鹿、游山、购鹿产品等旅游活动。在小白山北侧山脚平坦处,建集吃、玩、购、娱于一体的满族民俗山庄,打造清代“龙兴之地”原汁原味的满族民俗传统文化品牌。5.应全面规划,有序、适度、合理地开发小白山,除复建原有的古建筑外不应再增建楼阁。小白山是吉林市西部重要的山林绿地,对我市的生态调节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它植被的栽植和保护,应全面进行规划。

  关键词8萨满文化

  传承、开发吉林萨满文化特色产业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关云蛟萨满文化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世界各地只有很少的遗存,而且正向着消亡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是,萨满文化后继乏人。此外,萨满仪式用品也在大量地流失,萨满活动的礼仪、音乐、歌舞、医术、天文等非物质文化有的已经失传。萨满文化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古老而又奇特的文化事项,均是开发旅游的特色宝贵资源,若能将其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产品。建议:1.大力培养萨满文化的传承人——萨满(包括栽力、锅头),是保护萨满文化的根本。2.我市系萨满文化的核心地区,应建立自律性社团组织,以便对萨满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管理。3.帮助解决萨满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4.建立健全萨满文化保护的各种规章制度,以保护萨满文化资源的合理挖掘、科学利用,避免使萨满文化发展误入歧途。5.根据我市的萨满文化的特点,统筹安排整体开发,使其功能最大化。同时,可以与满族民俗文化相结合,建一个满族萨满风情园,让来访的游客尽情享受满族的特色文化。6.深挖萨满文化内涵,全面展示萨满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可以举办萨满文化节,打造精品。7.全面挖掘,在萨满祭祀饮食、食品,萨满音乐、歌舞,萨满文化展览及艺术品,萨满祭祀等方面进行多元开发。

  关键词9表演艺术

  弘扬满族传统表演艺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何新生满族表演艺术是开启满族文化的另一扇大门。但目前能真正反映吉林乌拉满族地域文化的节目还非常少,而且缺乏吸引力,没有起到展示地域文化之“魂”的作用。建议:1.建立满族艺术表演团体,充分发挥满族表演艺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组建原创班子,挖掘、整理、提炼满族独具特色的传统原生态表演艺术资源,为表演团体提供剧本。3.要处理好商业表演和萨满祭祀的矛盾,做好满族祭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开发。尤其是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把满族萨满祭祀礼仪活动与满族萨满表演区别开来,把满族萨满祭祀礼仪中的表演艺术的精髓部分提炼出来,作为艺术元素运用到创作和表演中。

  关键词10饮食文化

  挖掘满族饮食文化开发特色小吃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李江满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小吃风味独特,花样品种众多,其原材料完全是来自深山的绿色健康食品,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因此,深入挖掘满族饮食文化、开发特色小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可以扩大吉林市的知名度;其二,可以扩大就业,并带动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其三,可以形成一种氛围,甚至把吉林市的满族饮食行业做大做强。建议:1.建设满族小吃食品街。吉林市是满族发祥地,现有的满族小吃遍地都是,我们需要将现有的满族餐饮进行整合,并对其饮食文化遗存进行深入挖掘。2.利用好丰富的山野菜资源,通过满族传统的加工储藏工艺,在山野菜的深加工和市场推广上多做文章。3.将满族小吃制作技术申请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做好进一步发掘、传承工作。4.政府搭台,民间唱戏。要充分利用会展、招商、节庆活动,充分展示多种多样的满族小吃,让人们在餐饮中体验满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11满族体育

  开发满族传统体育丰富全民健身内涵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刘立国满族传统体育以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趣味性和多元性形成了独特的形式和鲜明的风格。但不可否认,有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失传,如兴于唐代渤海国的马球,现在已经完全失传。此外,一些仍然存在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多都没有得到广泛开展,有的甚至处于衰退和濒临失传的境地。建议:1.将保护、开发满族传统体育列入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日程。尤其在满族聚居地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更应积极地开展这项工作。2.大力宣传开展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宣传满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适合东北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对竞赛场地要求不严、便于开展比赛等优越性。3.将满族传统体育、游艺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既能丰富中、小学的体育课内容,又培养了民族体育的传承人。4.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院的平台,开展满族传统体育与游艺活动。在城市有条件的居民社区也应积极推广满族特色体育与游艺。5.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特别是传承人的培养。6.定期举办满族传统体育与游艺赛事,尤其是莫勒真大会(即体育竞技大会)。7.将满族的传统体育与游艺先引进到旅游业的开发中去,如各旅游民俗村游客的娱乐活动、满族风情节的满族风情表演等均可作为活动内容。(市政协文史委供稿)


作者: merlinfly    时间: 2010-7-31 15:18

东北地区都有这些文化啊!
作者: merlinfly    时间: 2010-7-31 15:18

萨满文化是不是包含了你列举的很多文化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8-1 14:02

这些条目,哪个地区都有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