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七月桃花潭 [打印本页]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0:40     标题: 七月桃花潭

为了图与文的连续性,大家可以查看博客原文:
http://gogoeric.blog.sohu.com/157018225.html

    伏暑,炎夏,人间高温七月天。
    除了工作时间的无奈,真不想把两天的周末也耗在这炽热高温之中,油门一踩,GPS上的显示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镇,距离379公里。
    国家把高速的名字换来换去,非常考验人的智商,这次总算好,在G50上一路西奔,出上海、过江苏、穿浙江、到安徽,在宣城东下了高速,用了四个半小时总算来到了桃花潭边。


[attach]11735[/attach]
作者: 洛洛    时间: 2010-7-26 20:41

看不到图诶。。。。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2     标题: 七月桃花潭

吃完了土鸡汤打底的山里宴,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就躺下了,因为把闹钟定在了4点半,所以就算是肚子里再撑,为了明天的大运动量,也只能乖乖地睡了。
    山里的寂静,让这一觉分外的香,清晨推开窗,透过小院院墙的一角看到了水面上已经铺上了一层浓浓的雾,大脑咯噔一下兴奋了,可以说,我是背着相机冲出小院来到湖边的,生怕少了一秒钟。
    只见湖面上雾如纱,山坡上云如帐,晨曦的光穿过帐、刺破纱,轻轻地盖在了桃花潭水上。虽然我很清醒,但还是觉得自己恍如在梦境中一般,只有靠咔咔按下的快门声才能连起眼前的现实与心中的梦幻。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2     标题: 七月桃花潭

踏雾而来的老乡,世代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但是现代文明也在对世外桃源进行着慢慢地改变,听说这里还要建一个五星级的宾馆,宾馆的沙滩会接到湖边,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度假旅游,到那时,只希望还能留一个清静的梦。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3     标题: 七月桃花潭

渐渐地,湖边多了不少生活的气息,噼里啪啦捶打洗衣的声音不时从前后飘来,晨雾里吱吱呀呀摇船捕鱼的人也多了起来,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4     标题: 七月桃花潭

刚刚过了七点,桃花潭就完全苏醒了,随着太阳高高挂起,雾气也慢慢飘远,梦幻般的一切就象没有发生过一样,眼前就只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普通农村,只是有山有水,显得特别秀气。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5

离开湖边,走进了村子。大多是些有了年头的老房子,屋子里住的也大多是些老人,年轻的小辈都冲进城了。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6

这位老先生姓邢,是从江苏搬来几十年的外来户,老先生的耳朵已经不好了,要大声地凑在他的耳边说话才能听到。家里墙上贴的都是孙子在部队上的喜报,一个人的生活看来都是在思念中消磨,不知道他院子里种的这些丝瓜是否与思念有关呢。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6

老张师傅是个本地的手艺人,靠用竹子做赛龙舟或舞龙的龙头为生,到他家的时候,正有两位杭州去的游客在和他讨论买他家老宅的生意,乡里人进城务工,城里人下乡买房,卖了房有了钱的老张估计要进城换个活法,买了房的杭州人或许拿老宅翻新来做生意,随着人口这么翻来覆去地搅和,中国农村的民俗也许就会在这些年里慢慢的发生些变化。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7

    当然,也有不爱改变的人。黄昏时分,当我再次来到湖边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翁,独个儿在湖边上洗衣服,与湖边其他三五结群在洗衣服的婆姨们特别不同,好奇地上去问了几句,不知道是老翁听不懂我的话还是他的话我不懂,总是回我同一句话,仔细分辨了半天,总算听懂了,他是说:老太婆不在了,老太婆不在了……
    一份惆怅与同情瞬间涌了上来,其实这张照片才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喜欢是因为感动!老翁他怅然若失的表情、青筋皱皮的双臂,读到的是他与老太婆饱经风霜一路同行到最后,还是只能对着千尺深的桃花潭水,不停地念叨着“老太婆不在了”的悲凉。老太婆一直用的洗衣篮子成了他怀念的寄托,不停絮叨的那句话成了他思念的表白,桃花潭再美,也会有生离死别。
    从清晨被自然震撼,到傍晚为生活感动,不长的时间,但在这里却留下了丰富的记忆,美景要抓住,与爱你的人共同的日子更要珍惜。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7     标题: 七月桃花潭

天色渐晚,是归时了。不经意间站到了“踏歌古岸”边,虽然没有汪伦的后人来踏歌送客,但在眼前的桃花潭中,却看到两片轻舟渔回比肩而泊,久经风雨的老木船朴素而实用,正象当地的民风一样。是啊,有这样的民风,才会有当年那待客情深远胜千尺的佳话源远流长,愿桃花潭山长绿、水长青、雾长在、人长善、梦依然……

[ 本帖最后由 ericxp 于 2010-7-26 21:28 编辑 ]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19     标题: 七月桃花潭

下面是附文,但不是广告。
    讲了在桃花潭的心情,最后再说一下在那里的住所,因为住的感觉特别好,所以要帮老板宣传一下。
    起先到不知道这里有家“南泉别墅”,也是为了躲雨误打误撞进了他家的门,听说老板是上海人,在湖边买了个老宅子改造加新建了一个庭院式宾馆,2010年4月18号才新开的张,所以服务员都是特别的热情。位置也很吸引人,推开后门就是桃花潭,摄影看景都很方便,价钱是180元一间标房,挺划算。
    为了躲雨进得他们家,进了门就是一场瓢泼大雨,雷鸣电闪,还居然让我拍到了一张闪电的照片,真是劈在眼前、响声震天。惊喜惊喜,有这一惊,才有第二天晨曦时的狂喜,才有了刚才讲了那么的故事。
作者: ericxp    时间: 2010-7-26 21:20     标题: 七月桃花潭

最后,附上一段关于李白汪伦与桃花潭佳话的轶事,读来对桃花潭更添几分亲切。(内容摘自百度网站)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作者: 洛洛    时间: 2010-7-26 21:24

好漂亮。。。。O(∩_∩)O~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0-7-27 08:22

图好文好意境好,是真好!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27 08:35

引用:
原帖由 ericxp 于 2010-7-26 21:12 发表
吃完了土鸡汤打底的山里宴,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就躺下了,因为把闹钟定在了4点半,所以就算是肚子里再撑,为了明天的大运动量,也只能乖乖地睡了。
    山里的寂静,让这一觉分外的香,清晨推开窗,透过小院院墙的一 ...
在ps过的境界里,没有什么想象不到的!
建议用原图!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27 08:37

还是后面的原图有真正的生活味道!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7-30 08:49

楼主哥哥又出新片啦?美不胜收,怀疑有几张是新红楼的山寨剧照啊。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