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费孝通谈人文资源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0-7-18 17:17     标题: 费孝通谈人文资源

  
费孝通谈人文资源

□王嵩 余前广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与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35年8月,费孝通携前妻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社会调查,这是他实地研究中国农村的开始,也是他结缘西部、结缘少数民族地区的起点。

  关注人文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费孝通所说的人文资源,是“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

  人文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再生性。费孝通指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有很多是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旦被破坏掉,就永远无可挽回。”

  费孝通区分了文化生态与人文资源的不同,在他看来,文化生态谈的只是保护的问题,人文资源则表达了更为积极的态度,人文资源“之所以称之为资源,就是因为它不仅是可以保护的,而且,还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是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有所作为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人文资源的认识具有阶段性。“在经济落后时期,人们不大可能会认为人文活动留下的遗迹和传统是一种资源,是经济的发展才促进了人们对人文资源的认识。”费孝通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才可能发现人文资源的宝贵之处。

  费孝通认为,“经济的发展只能解决我们生存的基本问题,但如何才能生存得更好,更有价值,使自我价值的发挥得到更宽阔的拓展,并从中发展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是需要在原有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用文化和艺术的再发展来解决的。”

  在费孝通看来,真正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因素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无所不在的网……它对一个社会的作用,经常是决定性的”,正是这种力量导致了不同地区在相同的政策、体制条件下却发展迥异。因此,研究人们这些日常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交往心态以及与之有关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对区域发展研究、民族关系研究等有着重要意义。

  而保护和利用人文资源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外交流。费孝通以1950年代访问少数民族的文工团为例,指出,民族之间最容易接触和交流的就是艺术,它是靠感触、靠感情交流的东西,而且这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可以有效地沟通不同的文化传统。

  另外,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在费孝通看来,从事艺术文化研究的专业学者要做些实际的工作,避免对人文资源的商业化矫饰。

  从文化自觉高度观照人文资源

  费孝通是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观照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的。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费孝通在考察西部人文资源时多次强调,一定要注意民族问题,一定要承认多元性,“在这个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猛烈席卷过来的时候,不要把西部这些多元的文化给冲掉了,给毁灭了。”

  保护、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需要学者、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参与。学者首先要了解历史,费孝通认为,应当把人文资源放到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研究,研究的不仅仅是人文资源本身的历史,而是整个历史对艺术的表现。其次要实地调查,费孝通主张选择各种具有不同文化类型的社区进行考察,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比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出结论。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只有“提高我们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大家在文化历史方面的修养,这样,人们才会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人文资源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费先生的人文资源思想

  有着深刻的学术渊源

  1990年代后期,全社会逐渐认识到开发西部在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有关西部开发主要集中在物质文明和经济利益层面,往往忽略了文化艺术层面。费孝通根据自身研究见闻,大力呼吁保护、开发和利用西部的人文资源。

  作为一代大师,费孝通有其独具一格的学术思想,他对人文资源的考察研究是以此为基础的。

  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其研究方向要考虑人文方面的需要,需要“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其重视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他站在中西文化互补的高度,试图超越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价值中立与价值相关的简单二元对立,以此拓展社会学的研究界限。

  从文化的功能来看,费孝通深受马林诺斯基功能论的影响,他将马氏的理论简言为“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在他看来,“文化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再追求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研究文化,是为了把中国文化当中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呼吁保护人文资源,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它。

  从费孝通的研究旨趣来看,“志在富民”是其学术研究的基点与归宿。一方面,这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在儒家“学以致用”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费孝通形成了以了解中国、推动中国进步为目的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对社会科学价值观的理解,在费孝通看来,“不存在不产生社会影响的学术作品,影响只有好坏大小以及社会空间范围之别,”诚如他所言,“人类学如果不从实际出发,没有真正参与到所研究的人民的生活中去,没有具有一定的实践雄心,就难以获得自身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0-5-11 15:34:29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