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教科书的编写也属于剽窃? [打印本页]
作者: collector 时间: 2010-7-11 13:35 标题: 教科书的编写也属于剽窃?
教科书的编写也属于剽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1日 04:12 信息时报
《论剽窃》(美)理查德·波斯纳 著沈明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近日,关于著名学者汪晖早年博士论文涉嫌剽窃一事再起波澜,70多位学者联名发公开信,呼吁成立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谈论起学术腐败,论文剽窃,著作抄袭,近些年频有发生,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俯拾皆是。因此,现在读这本由美国著名法学家理查德·波斯纳写的《论剽窃》非常应景,这本一百多页的小书将有助于厘清一些与剽窃有关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论剽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法学家理查德·波斯纳,现今他在中国法学界也很知名,他写过一系列关于“法律与文学”方面的著作,读起来颇有兴味。《论剽窃》在波斯纳的众多学理高深的学术著作之中并不显眼,但别小看这本一百多页的小书,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家手笔。一个小小的剽窃问题,他的分析竟然涉猎到历史、法学、文学、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本关于“剽窃”主题的小书正好可以当作对近期抄袭问题分析的理论凭据。
波斯纳在《论剽窃》中提到,严格来说,教科书的编写也属于抄袭的一种,“很多教科书仍然以已经去世多年的作者的名义出版,在不署名的自由撰稿人、驻出版社作家和编辑构成的写字大军的努力之下,原初作者对作品的贡献已经被稀释到近乎消失的程度。某些教科书完全是捉刀代笔之作,名义上的作者仅仅被视为营销工具”。但是这种抄袭我们之所以并不在意,是因为它并不构成欺骗,我们没有要求教科书的原创性。那到底什么才是剽窃呢?波斯纳在《论剽窃》中认为应该把“剽窃”这个词的含义限定在“非双方合意的欺诈性抄袭”的范围内,并且强调说,这个定义其实并没有穷尽所有的智识欺诈类型。
“剽窃”的概念曾经过一番历史的变迁。在17世纪,“借用”别人的作品并使其更好地传播被认为是一种荣耀,尤其在文学领域。当代有些文学作品却被认为是剽窃,构成侵权和欺诈。侵权是一种可以通过诉讼获得损害赔偿或者其他法律救济的民事过错,欺诈也常常是犯罪,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难道仅仅是时代不同了?说起这种形式的剽窃,波斯纳在书的开篇就提到一个例子与郭敬明抄袭颇为相似。19岁的哈佛大学学生卡薇娅·维斯瓦纳坦出版新书后,被揭露从著名作家麦卡弗帝的几本小说中几乎逐字逐句抄袭了很多段落。事后维斯瓦纳坦辩解说,她拥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力,能够过目不忘,因此在读过那些小说后很多情节已经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在写作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当成自己的原创作品。波斯纳在分析这个事件的时候说,如果在17世纪,维斯瓦纳坦很可能会逃脱剽窃的恶名,因为如今被我们当作剽窃的作品在当时看来不过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这种变化到底如何产生的呢?波斯纳认为,变化之一是“与今天的麦卡弗帝相对应的17世纪的时候不太可能从写作者中获得可观的收入”,换句话说,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驱使才造成了今天很多剽窃事件的产生。
此次汪晖涉嫌抄袭事件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复杂,迄今为止,关于20年前的学术是否规范,汪晖博士论文中的某些章节是创造性模仿还是抄袭,汪晖是蓄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王彬彬提供的证据和分析是否准确,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也就是说,在剽窃事件的认定上存在两极化的分歧,这种分歧其实也与“剽窃”概念本身的界限模糊有关。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汪晖的博士论文1988年通过论文答辩,二十多年间,《反抗绝望》作为研究鲁迅的经典之作一直都是很多高校的必读书目,而且迄今不断修订出版,已经有了四个不同的版本,但为何直到今天我们才发现其中涉嫌抄袭的内容?当年汪晖的博士论文是由很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统一审阅通过的,他们又该在此次事件中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问题都需更加深入持久的探讨和挖掘才能厘清。波斯纳在《论剽窃》的最后说到,剽窃问题需要的是冷静的评价而不是强烈的谴责或者简单的辩护,我举双手赞同。
作者: 品三 时间: 2010-7-11 13:48
引用:
原帖由 collector 于 2010-7-11 13:35 发表
某些教科书完全是捉刀代笔之作,名义上的作者仅仅被视为营销工具”。但是这种抄袭我们之所以并不在意,是因为它并不构成欺骗,我们没有要求教科书的原创性。...
这哥们说的很是。
“编”、“著”,以及“编著”,是三回事。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13 20:13
书是一波一波的往外扩展,真正的经典也就那么基本。
作者: 李汝宾 时间: 2010-7-14 10:01
我认为“编写”且注明参考书的不应该是抄袭。
作者: ClariceChen 时间: 2010-7-14 23:29
至今尤记大学时看过的几本不同版本的文学理论教材,所言内容大同小异,正应了那句话,“我们没有要求教科书的原创性”,无语~~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16 21:51
天下文章一大抄!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7-17 11:08
关键教科书是有主编的,没有引注、参考,就变成编委们的成果了。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21 09:00
来个公开的规定,
编的教科书不算入学术成果?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21 09:01
虽然编也要有学术功底和思想。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7-21 09:19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很多高校本科和研究生考试的指定教材。那里面对作家风格的修饰词让人很无语,拼了命的造新词,就好像不说简单点就显示不出作家的风格,显示不出写史人的水平似的。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7-21 09:20
都是玩文字游戏,实在没啥好讨论的。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22 08:02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7-21 09:20 发表
都是玩文字游戏,实在没啥好讨论的。
不过,编写教材如果好的话,也能显示编者的功底的。
但是,眼下编写教材的人和教材中所引的人都是有关系的。
差序格局?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7-28 00:30 标题: 副教授论文疑被剽窃却“蛮开心” 称理论被认可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22日 13:40 来源:云南网
论文疑被抄袭他却很高兴。 记者 曹红蕾/摄
论文被抄袭,他却很高兴。他说,研究生教材《高等工程地质学》的编写者基本汇集了国内的权威专家。这本书抄袭了他的论文,说明学界开始认可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土形成理论了。而此理论若成立,将颠覆几十年来建立的“中国红土、岩溶体系”。让他揪心的是,“抄袭还抄错了!”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符必昌将涉嫌抄袭的中南大学博导徐林荣告上了法庭。
符必昌是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全国发行的研究生教材《高等工程地质学》(2005年3月第1版)在“红粘土”一节大量抄袭了他的论文。“我当时越看越兴奋!”符必昌说,这本书的编写者基本汇集了国内的权威专家,还包括7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他们编的书里用了我的理论,说明他们对这个理论的认可!”
事情还得从1989年说起。那时,刚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符必昌带着学生,在呈贡实习。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石窑上面为什么覆盖红土?符必昌回忆着,包括所有权威的教科书在内,对于红土的解释,都是碳酸盐风化形成。“从我上大学时,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但面对眼前白色的碳酸盐,符必昌对红土的形成产生了质疑。
符必昌深知,红土还具有表征地球发展演化的重大科学价值,红土对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十几个省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红土、岩溶基础理论的研究关系到对石漠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研究,关系到机场、桥梁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课题。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在云南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开始了10余年的调查和研究。
给学术界带来一场大地震?
1997年,他们终于得出阶段性结论:红土不是由碳酸盐形成的,而是花岗岩、玄武岩等硅酸盐通过“风化作用、微团粒化作用、成土作用”三个作用后形成的。随后,他与黄英、方丽萍共同撰写了《红土化作用及红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一文。
符必昌等人提出的理论,与传统的“红土”概念有着天壤之别,甚至完全是对立的。“一旦这个理论被学术界认可,俨如一场地震,必将给学术界带来很大的动荡。”而且,将证明目前的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城市建设工程存在问题,因为“基础理论就是错误的”。
但是,想推翻一个“权威”了几十年的“真理”,何谈容易?只有一步一步来。因此,这场“公布”,他们一准备就很多年。没想到,3年后,他们在别人编写的高等教材里发现了自己的理论。
“抄袭还抄错了!”
《高等工程地质学》由赵树德、廖红建、徐林荣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其中,“红粘土”一节由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林荣编写。昨日,记者对比符必昌等人的论文和这本教材,发现确有几段是相同的,即介绍“风化作用、微团粒化作用、成土作用”三个作用如何形成红土。
符必昌介绍,他后面仔细读这本教材时,觉得不对劲了。“他们同意我们的方法论,却在结论里又用了以前普遍的结论,即红土是由碳酸盐风化形成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又回到以前的错误理论了吗?”符必昌着急了。
“抄袭还抄错了!”符必昌说,他一定要纠正错误,以免造成更大的误导。此外,“太不尊重我们了”,《高等工程地质学》并没有将他们撰写的《红土化作用及红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一文列为参考书目,也没有署他们的名字。
“目前剽窃学术成果并随意篡改内容的行为泛滥,并且愈演愈烈,学术作品剽窃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剽窃普通作品的危害。”于是,符必昌委托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张宏雷,将徐林荣、机械工业出版社以及售书商云南清华实业有限公司一起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高等工程地质学》一书的出版、发行、销售,收回并销毁已发行的侵权书籍《高等工程地质学》;公开赔礼道歉并连带赔偿原告损失8万元。日前,昆明中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我没有必要去抄袭!”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徐林荣教授。他表示,主观上,他并没有必要去抄袭符必昌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因为他和符教授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之前他和符教授不认识,“得知这件事情后,我们很重视,我也愿意接受媒体和大众的监督。”
至于《高等工程地质学》是否抄袭了符教授的研究成果,徐林荣表示,因为这是一本高等院校教材,在主编下面设了编写小组,他负责其中一个编写小组,而涉嫌抄袭的章节是小组中另一位老师所编写。“得知符教授的质疑后,我们很重视,向那位老师了解情况,那位老师还没有答复。目前还在进一步沟通中。”他也告诉记者,《高等工程地质学》的编写人员名单里,并没有这位“老师”的名字。
“对于向法院起诉,符教授有其本身真实的感情,我们很尊重,也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徐林荣说,“对我来讲,不管怎样,以后会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
徐林荣教授是否认可符必昌的“红土不是由碳酸盐风化形成”的理论呢?他表示,术业有专攻,他对红土的研究不是很多,对此也没有专著。“我们只是编写了一本教材,教材就具有普遍观点。”关于符必昌说的“抄袭还抄错了”的观点,徐林荣说:“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无意对符教授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而且我的专长不在这里,我没有任何回避的意思。”
记者 曹红蕾(云南信息报)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0-7-28 08:06
呵呵,心正则诚!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