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传承人保护尚缺良好环境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8-11-19 22:34 标题: 传承人保护尚缺良好环境
传承人保护尚缺良好环境
发布时间:2008-10-19 07:46 来源: www.ccdy.cn 作者:林理
[attach]415[/attach]
国家级“非遗”项目智化寺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本兴和尚已年逾八旬。
[attach]416[/attach]
像厂甸庙会这样的民俗类遗产,如何确定传承人还在争论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人来传承的文化,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得以代代相传,因而,对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他们传承活动和生活的保障也是“非遗”保护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不久前,北京市针对“非遗”传承人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生存和传承状态不容乐观,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传承保护工作还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是缺少一个比较科学的传承保护体系。虽然“非遗”保护工作已进行了多年,相关部门和单位也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但是,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就拿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来说,虽然文化部制定了关于国家级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办法,但是对于如何保护这些传承人却没有具体的政策,同样,北京市也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可供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庞杂的学科体系,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比如个人传承与集体传承等问题,不是平均“撒胡椒面”就能解决的,而需要制定出科学、完整的政策,来指导各级各部门的保护行为。
其次是投入不足的问题。这里关键是认识问题。比如北京市西城区就比较重视,他们在2005年制定了一个计划,要将一些“非遗”项目的原始资料汇编成册,目前第一本岔曲资料大全已经收集了140多万字,正在整理。他们还准备收集影视资料,成立一个队伍。现在西城区文化馆已经同意提供场地,区政府还设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里面包括一个小剧场,现在都在运作当中。其他有些地方也比较重视,比如在宣武区空竹抖得好可以上重点中学,老墙根小学、上斜街小学都设有空竹课程。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
再次是如何保护的问题。目前“非遗”项目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在北京市已公布的94个传承人中有人已经过世,因而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今年6月出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采取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技艺和知识等,有计划地征集并保管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建立有关档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对开展传习活动确有困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予以支持,支持方式主要有:资助传承人的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提供展示、宣传及其他有利于项目传承的帮助。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由此可见,对于传承人的保护主要有两方面,即生活上和技艺传承上。
对于传承人生活上的保护相对简单一些,基本上就是给予生活补贴,以及提供医保、养老保险等服务。民间艺人的生活往往都不富裕甚至很困难,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传承工作的积极性,更造成后继乏人的结果。比如昌平区刘村镇漆园村龙鼓队队员平均年龄已经有60多岁了,都是农闲的时候练习,村里只能拿出很少的补贴,因而基本上是靠个人爱好和做思想工作激发、引导,来维持工作,但是这个问题不是靠有责任心就能解决的。通州运河号子的唯一传人赵庆福已70多岁,当地文化馆非常希望给他一些补贴,但是没批,他们只能在请他演出时给一点报酬。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矛盾还体现在一些集体项目上,比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等方面,这些项目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实现的,因而如果只给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往往会造成团队内部的矛盾,反而影响了项目的传承。
寻找传承人、保护传承人的最终目的是保护项目,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项目的生存环境,即使保住了眼下的这批“人”,“艺”仍有可能面临失传。对于技艺传承的保护则主要体现在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静态主要是指资料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对那些年事已高的传承人,应尽快将他们的技艺以书籍、影像等方式记录下来。动态则包括设立传承基地及带徒补贴等方面。除了资金问题,目前传承人反映比较强烈的就是没有演出及培训场地,另外就是由于待遇太低而找不到徒弟。大兴区长子营白庙村音乐传人贾朝生认为,要将这个项目传承下去得有点手段,他们现在保存了100多个曲目,学员每学一个曲目,都应该有所奖励,这样才有吸引力。平谷大鼓传承人周相如说,他们想办班,但需要政府的支持。现在他们自己投资刻一些光盘,把大鼓传承下去,但由于投资太大,只录了十几个段子。北京皮影剧团归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现在连团址都没有,借住的是宣武区文化馆的旧馆,其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都出现了问题,基本属于濒危状态。北京皮影剧团演员队队长路宝刚表示,他们曾经想办班,但不管从哪儿招过来,解决不了待遇问题还是留不住人。经他手教过的孩子不少于15个,可是目前在团里工作的只有3个,因为他们每个月只能给500元。国家级项目天桥中幡目前也没有训练场地,只能以演代练,想琢磨点新的东西都没办法。另外,过多的公益活动也干扰了传承人对于项目的深入钻研,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传承人的精力,影响了传承工作。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傅文刚还表示,现在年轻人对民间艺术了解得太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传承人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人也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公众都能了解“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情况,打响他们的知名度,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7-21 10:55
当下对传承人的关注大多倾向于身份的认证及资金的扶持,更多的传承也为这两件重头戏四处奔波。窃以为传承人的问题更多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如何保障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传承文化生态的相关机制亟待建立。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6-12 18:17
旧文重读。顶之。
作者: 清圆 时间: 2015-4-2 17:05
再不保护,就全都成韩国的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