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郑振铎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召开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8-11-19 20:17     标题: “郑振铎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召开

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召开






    本网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于2008年11月11日13:30,在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郑振铎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办。院文史哲学部领导、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的领导以及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兼有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内容丰富。杨义、李致忠、王世民和石昌渝分别在论坛作主题发言。发言提要如下:

杨义:
“郑振铎——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研究事业的杰出开拓者。他的一生,始终致力实现其从年轻时代就抱定的“新社会”和“文艺复兴”之梦,其文化业绩遍布文学、考古、艺术、出版、图书收藏等各个领域,尤对中国现代的文学运动、文学编辑、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到文学研究所的创办,他的一生,密不可分地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最为重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其多方面的建树和近千万言的著述,更是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出了一个个里程碑式的记录。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期盼已久的伟大复兴的今天,重温、总结郑振铎所贡献的一切,必将为繁荣我们的文学、文化事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启示。

李致忠:
“郑振铎与国家图书馆”

郑振铎与国家图书馆既有公谊关系,又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1931年秋,南方水灾奇重,北平图书馆为赈灾举办善本书义展,郑先生以私藏参展,以助声势。1947年潘氏宝礼堂藏书欲行出手,但索价太高,郑先生受袁同礼之托,会同张元济、徐鸿宝等名流前去洽商,以助国图一臂之力。最使人不能忘怀的两件事:一是1951至1955年,郑先生以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身份,倾心尽力回购香港陈澄中所藏被誉为“无尚神品”的廖莹中世彩堂校刻的《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北宋刻递修本《汉书》;南宋乾道七年(1171)建安蔡梦弼东塾校刻的二家注《史记》;蒙古宪宗六年(1256)碣石赵衍在今北京校刻的唐李贺《歌诗编》;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孔元措编刻的《孔氏祖庭广济》等104种传世孤罕、名闻遐迩的善本古籍,入藏于国家图书馆。二是郑先生遇难后,其夫人高君箴偕子女郑小箴、郑尔康秉承先生遗志,将先生京、沪两地藏书17224部94441册件悉数献给了国家,拨交?于国家图书馆。其中古籍就有7700多部,善本300多种。这批书的入藏,不仅大大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更为国家图书馆的善本珍藏增色。国家图书馆不但辟室专藏,且组织力量编辑出版《西谛书目》,从而使西谛藏书为更多的人所利用。

王世民:
“郑振铎与文物考古工作”

郑振铎先生是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田野考古方兴未艾时期,郑振铎便着手收集陶俑、版画等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美术考古资料,呼吁赶快进行科学的发掘工作,后来又陆续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煌煌巨著。同时,郑振铎一贯致力于文物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抢救大量的善本古籍;解放前夕,努力阻止珍贵文物的盗运出口。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出任文物局首任局长兼考古研究所所长,为制订文物保护的政策法令,抢救和保护重点文物,大力培养田野考古人才,推进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石昌渝:
“郑振铎与古典文学研究”   

郑振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是古典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古典文学研究,一些具体结论也许已被超越,但他对于古典文学学科的基础建设,仍使后学受益无穷。他的治学方针和原则,仍具指导意义。

一、“文学”概念,在古代含混多义。晚清西学东渐,其含义开始发生历史性变化,至“五四”运动,新文学概念大体形成。1932年出版的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总结了文学观念的历史进步,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以及说唱民间文学五大部门,基本确立古典文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二、郑振铎讲究版本之学,不畏艰难、不遗余力搜集古典文献,尤其在戏曲、小说、版画、弹词、宝卷方面,为古典文学学科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并提供了文献基础。他坚信:没有新材料和新问题,就没有一个时代的新学术;对任何问题的研究,若不以充分占有材料和对材料进行真伪和优劣鉴别为前提,也将是徒劳无功的。

三、郑振铎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他研究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今天或许可以讨论,但它对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的品质的坚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发布时间:2008-11-11 13:55:25
作者: karin    时间: 2009-1-12 11:3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
回顾郑振铎对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杰出贡献

高艳鸽

   本报讯(记者高艳鸽)在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考古学家郑振铎先生诞生110周年、逝世5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主题为“郑振铎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11月11日在京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江蓝生、汝信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石昌渝等作专题发言,回顾总结了郑振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图书收藏、文物考古、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杨义称郑振铎是“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他在发言中说,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研究事业的杰出开拓者。他的一生,始终致力于实现其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的“新社会”和“文艺复兴”之梦,其文化业绩遍布文学、考古、艺术、出版、图书收藏等各个领域,尤其对中国现代的文学运动、文学编辑、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到文学研究所的创办,他的一生,密不可分地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最为重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他多方面的建树和近千万言的著述,更是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出了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纪录。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期盼已久的伟大复兴的今天,重温、总结郑振铎所贡献的一切,必将为繁荣我们的文学、文化事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启示。
    李致忠在题为“郑振铎与国家图书馆”的发言中说,郑振铎与国家图书馆“既有公谊关系,又有领导被领导关系。”他通过讲述有关郑振铎和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事件,真实反映了郑振铎从为国家图书馆赈灾赞展,到为国家图书馆赠书、捐书、倾心尽力征购流失海外的珍贵典籍等一系列感人的义举。
    王世民着重回顾了郑振铎几十年间在文物考古方面所做的大量收集、抢救工作。他在发言中说,郑振铎是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田野考古方兴未艾时期,郑振铎便着手收集陶俑、版画等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美术考古资料,呼吁赶快进行科学的发掘工作,后来又陆续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巨著。同时,郑振铎一贯致力于文物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抢救大量的善本古籍。解放前夕,努力阻止珍贵文物的盗运出口。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出任文物局首任局长兼考古研究所所长,为制定文物保护的政策法令,抢救和保护重点文物,大力培养田野考古人才,推进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昌渝在题为“郑振铎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发言中说,郑振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是古典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治学方针和原则,仍具指导意义。郑振铎在1932年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中总结了文学观念的历史进步,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及说唱民间文学,基本确立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他坚信,没有新材料和新问题,就没有一个时代的新学术,对任何问题的研究,若不以充分占有材料和对材料进行真伪和优劣鉴别为前提,也将徒劳无功,所以他讲究版本之学,不遗余力搜集古典文献,尤其在戏曲、小说、版画、弹词、宝卷方面,为古典文学学科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并提供了文献基础;他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石昌渝认为,郑振铎对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的品质的坚持,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8-11-25 15:26:51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