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震后北川将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打印本页]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08-11-17 17:12     标题: 震后北川将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震后北川将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

2008年11月17日 09:58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发表评论


  11月15日,星期五。北川文化旅游局局长林川重感冒多日,却一刻不得闲。北川文化旅游局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桌上电话不断响起,林川很忙,嗓子都哑了。“任家坪一带北川中学建成博物馆;北川县城建成遗址公园;唐家山堰塞湖待论证后,发展水上旅游与休闲度假。”林川说,北川县城里,一条路、一块巨石、一幢房屋,甚至一个脚手架,都见证了这史无前例的地震。北川正在筹划,将县城地震遗址、羌文化、唐家山堰塞湖三者合并,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昨天 三倒拐

  必经之路 巨石掩埋

  2008年5月12日之前,北川县城,宁静美丽。北川人的茶余饭后,在湔江两岸留下无数幸福的脚印。郁郁葱葱的山林下,湔江环绕着约3.5平方公里的县城,蜿蜒而去。王家岩下,不时传来孩子们嘻嘻的笑声;景家山脚,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老县城的十字口,从清晨到黄昏,总是热闹非凡;新县城的北川大酒店,门前举行过无数大型活动。

  三倒拐,是通往北川县城一条长约1公里的柏油路,这是通往北川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北川人向外来者介绍北川县城的起点。震前,远方的客人来了,在第一道拐,北川人一定会让来客停下脚步,一脸得意地指向山谷,“看,我们北川多漂亮。”

  山谷中,青山绿水间的北川县城尽收眼底,蓝色、橙色、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湔江上,连接新老县城的吊桥清晰可见;老县城里,北川电力公司蓝紫色的框架格外惹眼;新县城里,毛坝中学操场上的国旗迎风飘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菜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看到三轮车夫在路上揽客……地震发生后,难以计数的巨石将三倒拐压得严严实实,所有的楼房无一例外遭到巨大破坏。

  8月17日,在北川驻守近百日的成都军区某铁血师,就在三倒拐告别北川。如今,为保护地震遗址,县城已封,三倒拐上的巨石也在救援之处得以清理。对北川人来说,依然希望在这里停下来,再看一眼北川。不久的将来,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有可能就在县城遗址中,利用可控废墟作训练场、演习场。

  昨天 北川大酒店

  北川地标 黯然矗立

  北川新县城禹龙街上的北川大酒店,是绵阳市内首家建立在县级城市的涉外三星酒店,堪称北川县城里的地标式建筑。如果说老县城里普通百姓生活得怡然自得,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新县城则代表着北川的另一面,北川大酒店周围,茶楼、饭店、羌族娱乐城应有尽有。北川的干部说,每次县里接待客人,大多选择在新县城进行。2003年10月25日,整个北川喧闹沸腾,大酒店前,色泽艳丽的中国龙舞了起来,身着羌族服饰的北川人唱了起来,禹龙街、禹龙中街,每一个北川人都在奔走相告:这里,成为全国惟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酒店广场前,在5月12日那天,哀鸿遍野,受伤的、受惊的、无助的北川人席地而坐,北川县长经大忠、北川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理孝,从老县城的县委礼堂,翻过乱石绕行而至,安抚着惊恐的百姓,安排了现场自救。5月19日,全国默哀日,北川大酒店门前,各路救援部队为遇难者献上花圈。

  -记者探访:汶川大地震遗址博物馆将原貌再现,游客还可体验到地震来袭时的感觉

  今天 老县城

  抡起锄头 挖出新生活

  10年前,夏家军和王福秀带着两个孩子,从山上搬到了北川老县城的迴龙街。开饭馆、搞装修,尽管只是租房住,如果你问王福秀,那10年过得如何?乐观勇敢的王福秀会笑着回答你,“当然好!”

  11月15日,北川县城铁门右侧的山坡上,络绎不绝的游人远眺着县城。王福秀20岁的女儿夏春菊,穿着一身羌族服装,坐在小摊前,向游人兜售震前、震后、“9·24”暴雨后的照片。漂亮的姑娘并不太爱说话,问到她的家,她回头看了一眼,“已经看不到了。”他们的家离曲山镇幼儿园、曲山小学西校区很近,清晨或黄昏,王福秀总能听到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十字路口的繁华,曾经让开小饭馆的夫妇俩挣了不少钱。

  地震来了,王家岩疯狂地滑坡,县委办公楼没了、县民政局消失了、小学和幼儿园找不到了、县医院成了废墟……在弟弟摊位上聊天的王福秀,拼命往高处跑,还是被一幢倒下的五层楼房挤进下水道,直到5月16日才被救出。5月18日,女儿和丈夫在绵阳的医院里找到了她,但16岁的儿子从此阴阳相隔。“9·24”暴雨之前,王福秀的房子还在,暴雨之后,老县城再次遭到王家岩的泥石流袭击—泥泞之中,王福秀能看到的只剩下一个屋顶。

  11月15日,王福秀和丈夫抡起锄头在山坡上锄地,他们准备将摊位上移,也方便为更多的游人拍照,“坐在那里花钱总有花光的时候,自己总要想点办法,还要继续生活。”

  明天 景家山

  那面国旗 将进地震博物馆

  规划地震遗址公园时,景家山下有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被纳入规划:裂缝与国旗。

  裂缝,指的是曲山小学东校区校门前地震时产生的裂缝。这条裂缝长近120米,最窄处只有数十厘米,最宽处约2米。地震发生后,如果你想找毛坝初中(北川中学新校区),除了一堆巨石看不到教学楼。但凭借一面国旗,你就可以判断毛坝中学原址。地震发生之后,天翻地覆,但毛坝初中操场上的国旗,奇迹般地屹立在废墟之上,感动了无数国民。林川说,如今国旗已经收藏起来了,将会作为地震遗物进入未来的汶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但县城作为遗址公园开放之后,还将会挂上一面国旗。

  明天 北川中学

  公众凭吊 可体验地震来袭

  北川中学师生,感动了无数人。11月15日,任家坪村的村民们开始打桩,准备将教学楼及其废墟用钢网圈定。林川透露,北川中学及任家坪一带,可能最终成为汶川地震博物馆所在地。除了陈列展示地震文物外,博物馆区将设立公众地震体验区。可控地震震动台,地震体验场、地震体验馆等,在这里,公众凭吊遇难者之时,可以体验地震来袭时的感觉。在遗址和博物馆之前,还可能建立抗震救灾纪念设施。

  新闻背景

  一次低速率、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能量积累慢、复发周期长、影响范围大、破坏强度高、次生灾害重、破坏性极强,是一种新的地震类型,这是专家对汶川大地震的定义。这次地震为少有的逆冲兼走滑断导地震,几十秒内形成了汶川映秀—北川—青川300多公里的地震破裂带,北川是汶川地震发震断裂破裂的中段,北川—映秀段的破裂方式为右旋挤压逆冲。北川县城遗址代表了地震对极震区城市的毁灭性破坏,城内建筑结构类型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现代建筑结构类型,倒塌程度和倒塌方式多种多样。两侧有大型山体滑坡造成的巨大灾害遗迹,唐家山堰塞湖是本次地震中形成的最大、最危险的堰塞湖。 (早报记者吴楚瞳摄影方炜)(部分图片由北川文化旅游局提供)  

【编辑:吴博】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8-11-17 22:57

可以好好学学丽江。
丽江九六年七级地震,九七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少数民族地区。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08-11-18 08:23

楼上言之有理,北川的规划是我参与做的,我负责是禹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呵呵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8-11-18 11:02

丽江当年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是对灾区人民一方强心剂。丽江的旅游业,文化产业由此发轫,迄今拥有了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三个世界遗产。丽江也由原来的“口袋底”成为世界知名的一个品牌。不少人说丽江的知名度是震出来的,关键是思路决定出路,如何把大灾难变成大机遇,大机遇促进大发展。如何打好文化这张牌尤为关键。
当时丽江地震的震中在丽江古城附近,古城破坏严重,不少人认为申报世界遗产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事实证明了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地震后一个月联合国专家组来考察,丽江方面突出了丽江古城的三大特性:少数民族,东巴文化,建筑格局。这三个特性是破坏不了的,人还在,文化尚存,古城的水系,街道,布局还保持完整。同时,地震对民居的破坏也给了恢复原貌的契机,通过恢复重建,政府把原来的钢混\违章建筑一并拆除,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缮。
地震十年后,丽江模式成为联合国向世界遗产地推介的保护模式。今年也列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十八个典型之一,是西南五省区中的唯一一个。
当然,当下的丽江也面临旅游发展过热带来了商业化、庸俗化、表演化、断层化等问题。
这也是北川的后发优势。
祝福四川!

[ 本帖最后由 英古阿格 于 2008-11-18 11:03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