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化学者:传统文化的恢复必须考虑现代化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6-4 17:52     标题: 文化学者:传统文化的恢复必须考虑现代化的问题

文化学者:传统文化的恢复必须考虑现代化的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04日 11:21 来源:北京晨报 




  李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

  申遗、修庙、建文化广场……传统文化正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在继承发扬的同时,很多地方首先考虑的可能并非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所能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其他效应。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文化,然后才考虑产业的问题,但现在很多地方恰好相反。

  恢复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盖几栋房子、修几座庙,李河说:“传统文化的恢复,必须要考虑到现代化的问题,传统文化必须要和现代生活融合,它的恢复才是有意义的。这就引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问题,怎么样才能文明地传播文化?”

  传承前提

  先理解文化再传播文化

  只要文化产业一上马,各地就会一窝蜂地修城建庙,但问题在于,建的人自己不懂,看的人也感觉不到文化所在,李河说:“延续文化本身没有错,但是延续文化不是投资多少钱就成,而是要体现出文化所在。”

  文化产业,首先要有文化。李河说:“建文化广场,修庙盖城,这些其实只是文化的外部成分,是外延,而不是内涵。文化的内涵是精神上的,现在很多时候有些负责人一拍脑袋,就要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盖古城什么的,而且互相攀比,好像越大越贵就越好,这不叫文化,只是一种投资。修建出来的,也只是建筑,而且是没有什么特别用处的建筑,也不是文化载体。因此,在延续文化、传播文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文化的精神内涵。”

  理解文化的内涵,并非所有的传统都值得恢复和发扬,李河说:“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有大的传统,比如曲阜的儒学传统,有小传统,可能是一座土地庙,一个地方习俗。还有一些东西并不适合延续,比如跳大神。理解这些东西之后,才能知道怎么做。有些东西是纯粹学术意义的,就让它在学术领域就好了;有些东西只适合在博物馆里,那就让它呆在博物馆里好了。”

  传承意义

  传统必须深入现代生活

  把传统文化供在庙里是没有意义的,延续传统文化,需要使传统文化现代化。故纸堆的传统只有学术研究的意义,要传播传统文化,就必须使它深入现代生活。

  李河说:“文化既然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就必然会对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产生影响,不能产生精神影响的就不能称之为文化,这就是我们很多地方在文化产业上的问题。”

  所谓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传统文化要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对此,李河说:“这种融合应该是恰当的,是健康的,是可以滋养心灵提高文明程度的。这是传播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文化产业的时候存在问题,在小传统上,还说跳大神,它对于人们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在大传统上,比如祭孔、祭黄帝,烧香磕头,烟火缭绕,可是这种东西带给人的是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祭奠孔子,我们说是想延续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把它变成一场烧香大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并非说烧香不可以,但是烧香不是目的,也不是主要的内容。”

  继承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盖几栋房子、修几座庙就可以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和现代生活融合才能有意义。如何文明地传播文化,是目前文化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承载体

  软件硬件缺一不可

  传统文化曾经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断裂,离现代生活已经很远,那么,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现代化呢?

  李河表示说:“要使传统文化现代化,就需要载体,包括硬件上的载体和软件上的载体。”

  什么是载体?李河说:“硬件上的载体,也就是物质载体,一是建筑本身,比如已经毁坏的寺庙等,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其实就是在做这些,特别是还有一些本来没有的,凭借一段传说就造出来很多建筑,而且投资很大、规模很大。其二是物质载体它所负载的意义。很多建筑是和当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城墙、寺庙等场所,本身是当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他们的原始功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展示功能。因此,我们对于这些建筑的态度自然也要变化,也就是说关注的应该是它在现代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原始功能,因为它的原始功能在现代已经没有意义了。”

  作为传统文化的第二种载体,即软件上的载体,李河说:“所谓软件载体,比如传统节日、习俗等,它是一种仪式上的重复,参与的人会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洗礼,从精神上和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产生联系,恢复这些仪式的重复,使人们参与进去,这是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的途径。”

  传承方式

  按程序文明地传播

  文化传播需要载体,但是各地的文化产业投资却存在问题,这是一个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李河说:“文明的传播文化,需要程序的参与。”

  李河说:“大约100年前,法国和德国有一场文化和文明的争论,法国人主张的是精神上的东西,德国人主张的是法律,程序上的东西。这个争论没有对错,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用文明的方式传播文化,也就是用合理的程序来传达精神。”

  如何才是文明的传播文化呢?李河说:“和文明相对的是蒙昧、野蛮,某些人一拍脑袋不假思索的决定,不计成本的投资,这可以说是蒙昧、野蛮的方式。而如果按照严谨合理的程序来做,就是文明的方式。”

  建立严谨合理的程序,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李河说:“首先,我主张人大介入,不仅仅是监督,而是从策划、了解、审批、拨款、监督等全程的介入,因为人大本身代表着民意。从决策、立项、资金全方位的程序化,就是文明的方式。其次,是谁来做的问题,不是地方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应该由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要有社会力量的介入,要有专家学者的指导。因此我认为文明的方式是,以政府为主导、辅以专家学者的指导,并允许社会力量进入,这就是我们说的用文明的方式来传播文化。”

  晨报记者 周怀宗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