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偶来响应张老师号召——岚浅独家私密日记大曝光啦 [打印本页]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3 19:57     标题: 偶来响应张老师号召——岚浅独家私密日记大曝光啦

首先俺想说的是俺接触人类学也不是很久,所以对于撰写田野文本其实没多少心得;年初何其有幸跟导师出去跑了一圈,可回来之后对着厚厚一本田野访谈资料傻眼了——竟然无从下手,导师的意思是俺把这些东西整理成一篇比较学术的文章,但是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东西都经常跑题的我硬是把一次正儿八经的田野调查经历写成了一篇游记惭愧啊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6-3 20:18 编辑 ]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3 20:03

好了,言归正传,既然某人承诺要来个独家私密日记大曝光的,那么现在到了兑现诺言的时候啦以下偶会将俺近十天的田野日记逐一奉上.如果您觉得俺滴文字污了您的法眼,那么请你绕道
如果您愿意不吝赐教,那么请知无不言,欢迎你的批评指正,俺洗耳恭听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6-3 20:18 编辑 ]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3 20:06     标题: 某人日记大曝光正式开始——惠安行纪之前言篇

照理说这次的惠安之行不是旅游参观,而是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相对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一次田野调查,其所得来的资料也都是对事实的记录,绝非凭个人印象而来,所以一番调查之后形成这样一篇纯粹感性的文字似乎是对学术的亵渎,但是每次看着这些访谈记录资料又总觉得将之形成一篇学术意义上的文字似乎还欠缺了些许东西,但是毕竟是去调查了一番的,并且健忘如我,昨日之事今日已觉面目模糊,转眼间从惠安返回已逾数月,如此长久的拖下去只怕最后就连感性的记忆也所剩寥寥,因此现在先将此次惠安之行中的一些主观印象和个人感悟记述下来。
   
           惠安作为我第一次田野的对象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可谓不深,但是一旦想要将这个印象述诸文字却似又总不得其法。想来还是平铺直叙,就以我们此次的行程路线为主线记述一些见闻感悟。我们一行人是在2010年1月11号早上九点左右抵达厦门的,短暂的逗留之后我们随即乘坐大巴踏上了前去惠安县崇武古镇的道路。看着车窗上渐渐浮起的一层白雾想来这一路走来外面的温度应该是在逐渐下降的,只是在车里倒并未觉得,下了车以后才觉得果然是比厦门要冷上一些,我想这种冷大概是风带来的,这里的风吹得很肆意,带着水汽和凉意,但是并不让人觉得难以忍受反而还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
   
           崇武镇是惠安县各个乡镇中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近几年凭借着崇武古城,阳光海滩,石雕产业和特殊的惠女群体等吸引了一批游客,旅游业发展的相当不错,镇上的规划、设施、以及卫生住宿条件都很不错。也得益于此我们很快在向导的指引和帮助下就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了下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在镇里稍逛了一下,然后找了家餐馆吃了餐晚饭随后就回我们暂居的旅馆休息了,毕竟这才是刚开始嘛,要确保明天精力充沛才行。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6-3 20:19 编辑 ]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3 20:09     标题: 2010年1月12号

12号一早起来在一家沙煲粥店吃过早餐然后我们一行人便奔崇武古城而去。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这座城是明代为抗倭而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当地人现在提起古城还会告诉你当年倭寇来犯时所有居民都躲于城内跟敌人对抗之类的话。未入古城远远便先看到了那逶迤的古城墙,随地势起伏蜿蜒而去,残破的外观丝毫不影响它的壮观。来不及细细打量已经随着大家来到了古城里面,我们进来的这个门并不是很大,进去行不了几步便来到了一座庵堂,此庵名为海潮庵,观城先进庙,这也算是我们此行的一个特点了,此后我们每到一村似乎都是先要来庙里庵里或者仙宫一类的场所观察一番,不过这也多亏了此地各种信仰的盛行和这类场所的普遍的存在,不然在北方地区就算是日日往村里跑也未必能有此种机会。
       
      信仰笃深应该也是这次的惠安之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我们一上午在崇武古城走下来大大小小的庵堂,祖厝以及庙堂之类的还真有不少:海潮庵,天王庙,帝王庙…..崇武古城里面的建筑很密集,房屋全都是用石块垒砌而成,大约两米左右宽的道路也皆是由石板铺就,整体看起来自有一种庄重宁朴的感觉。因为房屋建筑密集,土地在古城中就显得很宝贵,所以我们便看到一个个装满泥土的泡沫箱里面茁壮生长的蔬菜,真的是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可谓见缝插针,房前屋后只要能固定一堆土上门就会长出一颗青菜。目前古城之中生活的多是中老年人,我们一路走过来也不时可以看到一两个老婆婆一颗一颗地给那些生长在箱里,盆里或者其他一些破旧的容器里面的蔬菜浇水。
       
        在古城走了一遭,大概都已经感觉到了此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平白的就感觉城中的时光似乎比外面行的慢了许多,感觉在城中已经度过了很久可是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刚刚中午而已,这次出来算是把我多年来饮食不规律的毛病给改了,真可谓是早中晚餐,餐餐及时。初来咋到的兴奋再加上这一上午走下来大家估计也都饿了,所以我们一行人吃起饭来得场面也是相当壮观,这阵势在这个不是旅游旺季的时段里还真是不太容易可以见到的啊。解决了民生问题下一步马上奔赴大岞村。大岞村是崇武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个村和霞西,港墘,溪底,五峰,前垵,龙西这几个村一起被崇武镇上的人称为“乡下人”,据说镇上的人和乡下人之间互相轻视,现在具体情况怎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因为我们的向导爷爷就居住在本村,他本人也曾在村内生活过很久,所以各方面情况都是十分了解的,因此我们在大岞的走访算是比较顺利。我们大概下午一点多钟到达大岞村,因为此时还未到村委会上班的时间,所以我们便先在村中走了一遭,挺巧就碰到有家人结婚正在请客人,之前就知道当地的婚俗比较独特,今天这样子远观一下似乎并未有太特别之处,只是远远看到他们请客时男客女客是不同桌而食的,看来如果想要全面深入了解这些习俗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啊。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在这次调查的向导加翻译的引领下来到了他爷爷家。张爷爷今年已有八十多岁,但是身体还很健康,老伴几年前去世了,所以现在一个人居住。据我们的向导说老人家没事的时候就从大岞村一直走到崇武镇他父母居住的家中。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就对张爷爷进行了一番深访,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还好我们的向导同时也是个很合格的翻译,因此大家兴奋地问了不少东西。中间对门的阿姨还来了一次,因为语言不通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说些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像是在讨论着一些什么事情。跟爷爷的访谈很愉快,也应该算是很成功,因为有很多以前只是听说的事情在这里首次得到了证实,就比如关于当地流行的抱养子习俗以及养子娶其养父母家亲生女儿的习惯还有当地习惯村内通婚的现象等等。
       
      从爷爷家出来时间尚早,刚好又碰上对面的阿姨,于是我们便应邀又到对面阿姨家坐了一阵。阿姨很热情的给我们泡茶,然后大家又东拉西扯的聊了好久,阿姨很高兴,还给我们展示了几套她的惠女服饰。从我们进门到离开,我发现阿姨好像一直都没闲着,就算是跟我们讲话的时候也一直往返于客厅和厨房之间,看样子应该是在断续的做着一些家务。我当时很好奇就问阿姨他们平时不做事的时候都有些什么娱乐项目,本来以为会得到看电视,打牌之类的回答,结果却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阿姨说平时不劳动的时候就是在家里打扫一下屋子啊收拾一下什么的,我当时脑子就迅速的转了一圈,这对于我来说也是在劳动吧?看来我们对于工作和娱乐的定义还真的是有待于进一步统一啊。时间渐晚,我们看到阿姨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往厨房跑的越来越勤,想来是要准备晚饭了,便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于是便带着满肚子的香茗告辞了,我第一次怀疑喝茶是不是也可以醉人啊。
       
      整个村子走下来还有一点倒是我始料未及的:现在原来还会有这么羞怯的村民啊。在我家乡那边村里来了几个陌生人我敢保证被围观的肯定是这几个陌生人,但是我们所到之处似乎都是那些阿姨、阿婆在躲着我们,我甚至看到有些村民偷偷的从门缝里看我们,在我还未来得及给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已经忽的一下把门关上了,难道我像进村扫荡的日本鬼子吗?或者我长得很像坏人吗?当时似乎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情绪弥漫,长这么大被人这么怕对我应该还是第一次呢,我想这不大不小也算是经历了一次文化震撼吧。

       今天的收获真的不小,看一下时间也才下午近四点而已,于是我们一行人便又奔崇武镇政府而去,毕竟一般到下面做调查政府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力量之一嘛。崇武镇政府位于霞西村,这里成为本镇政治中心是1989年以后的事,此前镇政府所在的位置是西华村辖内,当然这些都是后来从黄站长那里得知的。我们很顺利的在镇政府见到了当地文化站的黄站长。跟黄站长的访谈明显同我们跟张爷爷还有那位张阿姨的有些不同。黄站长对崇武的介绍应该说是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他知道自己在讲什么,他也知道当地什么是与众不同的,哪些是比较能吸引外地人兴趣的,这样一来我们同他的访谈就要十分小心了,因为一不小心我们得到的信息极有可能就是他得自于书本的知识,这样同我们实地调查的初衷就相违了,但是作为一个本地的受访者,我们还是可以从他口中获知一二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的。从镇政府出来天已渐晚,因为镇本身不算太大,我们便徒步往我们住的街段走去,并且顺便在回旅馆的路上把晚饭解决了。

[ 本帖最后由 jinjshan 于 2010-6-3 20:15 编辑 ]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3 20:21

感谢啊感谢!岚浅是“雪中送炭”,温暖之情铭记在心。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3 20:28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让张老师见笑了啊
只是希望俺能抛砖引玉啊
玉啊玉啊在哪里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6-3 22:28

在河南乡下,对陌生人不得不防,要不然大白天的猫啊、狗啊之类的家畜,非得给你药死,然后拿回家吃掉。没办法,总有二流子来干坏事。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4 11:59     标题: 2010年1月13号

1月13号,吃完早饭按计划我们来到了港墘村,港墘和大岞一个也是个靠海的渔村,两村的位置刚好构成一个蟹脚的形状,一个伸向大海的大蟹脚。毕竟只是一个沿海的小村镇,因此村镇往来之间是没有公交可做的,当地人基本都是靠一种小型的机动三轮车往返于村镇之间的,因此我们也找了辆三轮车奔港墘而去。仍然是进村先进庙,一下了三轮车就到了龙泉寺门口,倒是也省了我们找的时间,当然要立刻进去敬仰一番喽。当地的佛寺庙堂,无论大小香火都是很旺的,龙泉寺也不例外,但是当时寺里人并不是很多,后来才得知隔壁前垵村的有个新寺刚落成,今天请神第二天要举行开光仪式,所以附近很多人都过去帮忙了。但是也算不虚此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以前未见过的事情。比如我们到达后堂的时候刚好碰上一家要办喜事的人家主人正在请神吃饭,大大小小的碗摆了两大桌,贡品十分丰富,当我们问及为什么摆两桌时,在里面忙活的几位当地妇女告诉我们说是因为神比较多一桌请不完,所以准备了两桌,不过到底需要摆几桌并没有明确限制的,这些就看主人家的能力和诚意了。我当时心中一阵唏嘘,神之于我以前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敬而远之也是我一向所报的态度,但是现在神之于当地村民似乎却是个真实的存在,他们不但敬神并且似乎还希冀能亲近神并由此得到神佛的庇佑。
       
           其实当时很想问他们这些前来享用祭品的都是哪些神灵,竟然一桌还坐不下,但是这种问题在这个场合似乎多有不妥,又加上语言不通,最后终于还是没说出口。当地人的信仰我们没必要赞同但是一定要保持尊敬,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踩到了地雷,就如我们最初在庙里拍照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当地人却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神的极大不敬,于是我们刚辛苦换来的一丝认同顷刻间又化为乌有,毕竟这里的人到寺庙是信仰使然而我们以前很多时候去寺庙可能只是为了参观游览,还记得以前去白马寺的时候总是不好意思跪拜,看见别人跪拜也觉得很滑稽,但是现在置身于此看到村民们跪拜非但没有觉出一丝滑稽的意味,反而是不自觉的为他们那种虔诚所吸引,因为他们来祭拜并非是临时抱佛脚的行为,而是每日来庙中参拜似乎已经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于我一餐不食似乎就不成其为完整的一天,于他们来说不进寺庙生活也是不完整的。扯得有点远了,重新回到我们的港墘村之行。
       
          从龙泉寺出来我们就来到港墘村的村委,今天很顺利的就找到了港墘村的村长,村长为人很热情,在得知我们此行的主要关注对象是惠女群体以后很热情的介绍我们去村委会隔壁的惠女展馆内找一个可以称为地方名人的张总那里了解一些情况,据说张总无论是对惠安女的衣饰还是习俗演进等都是相当了解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张总不但是对这些很了解,更是积极地将这群特殊的存在往产业化的道路上推进。港墘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惠女创作协会写生基地”,而张总本人收集了不少慕名前来的写生人员绘画作品,在目前的展馆内展出的有一部分,另外还刊行了一组名为《惠女风情》的刊物。而他本人还兴致昂想的为我们介绍了他设想的自己关于建立惠女风情博物馆等一系列的发展规划,这些都是在我们下午的时候再访他的惠女展馆取些相关资料时他告知我们的,从跟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这个人不简单,有抱负有头脑,最主要的是他肯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我。

           说起惠女群体才才刚想意识到上面讲了这么一大通却忘了介绍一件最重要是事,正如大家在前段所看到,我们此行确实是奔惠安女而来,惠安女实为汉族群体,但是她们的衣饰还有习俗却十分独特,仅看其穿着打扮一度会让人疑其为少数民族。从昨天的大岞村到今日的港墘村,我们一路行来这种打扮的惠安女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是基本都是些中老年人,听村民们讲现在的年轻人也都不愿意再穿传统的惠女服饰,感觉很土,但是村里至今还是有一些店铺在出售着这些传统样式的头巾、服装之类的东西。在这里,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家门口你随处可见包着花头巾穿着短上衣胖腿裤的惠安女子各自做着自己的活。虽然同为惠女群体,衣服样式大差不差,但是港墘村的惠女服饰跟小岞镇那边的还是不太一样,比如港墘这边的裤子是黑色的,而小岞那边则流行蓝色的裤子等。虽说此地中老年的妇女都是穿这种惠女服饰但也是有个别例外的,比如现在坐在我们对面同我们访谈的港墘村妇女主任张女士。
       
          当我们问起他为什么不穿惠女服饰时她的回答是不习惯,她说他很早就不穿这种服饰了,大概是小时候读过一些书后来又因为在政府做事所以逐渐就不穿了,现在再穿也不习惯了,这里面似乎也是有个习惯问题隐含其中的。每到一处总是会有收获的,认识一人就意味着你又拥有了认识很多人的机会。就例如我们今天先结识了村长,然后由村长引荐又认识了惠女展馆的张总,然后是现在的妇女主任张女士,而通过张女士,我们则又认识了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港墘村的计生副主任张女士。这位张女士至今仍是惠女服饰的穿着者,对自己的生活应该是感到很满足的,这一点从她开朗的笑声和爽朗的回答中可以感知一二。还记得她回答我们的问题是最常用的一个词:马马虎虎。这句马马虎虎让我印象弥深,再加上那爽朗的大笑更是让人难忘。午饭过后,此位张女士又很热情的带我们来到龙泉寺,因为这里是老人家们的聚集地,而寻找一些老人访谈也是我们此行的很重要一点。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渴望倾诉的往事,但是他愿不愿意对你倾诉就完全看我们的态度了。不知是这里的悲剧特别多还是人生本就如此不尽如人意,似乎感觉这些阿婆们的一生过的都好辛苦,一天时光就这样匆匆过去了,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别人的坎坷经历听多了,自己似乎也开始对生活充满了悲观的情绪,但是看着他们虽然历经坎坷但是仍旧坚强的生活着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还有什么理由消沉呢?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4 13:02

好呀!希望继续续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6-4 14:29

精彩,我先回复,然后细读,这样的田野笔记有趣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6-4 14:31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似乎该对那些老人的坎坷经历进行详细访谈,并开始文化追问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6-4 14:34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西。中间对门的阿姨还来了一次,因为语言不通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说些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像是在讨论着一些什么事情。跟爷爷的访谈很愉快,也应该算是很成功,因为有很多以前只是听说的事情在这里首次得到了证实,就比如关于当地流行的抱养子习俗以及养子娶其养父母家亲生女儿的习惯还有当地习惯村内通婚的现象等等。

谈话的细节似乎应该用描述的方式表达出来。。。。。。。。。。。。。。田野需要细节啊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4 15:02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呵呵,多谢张老师鼓励,我会逐一贴上去的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4 15:04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6-4 14:29 发表
精彩,我先回复,然后细读,这样的田野笔记有趣
田野笔记写成这个样子实在让知遥老师见笑了
好惭愧啊

[ 本帖最后由 jinjshan 于 2010-6-4 16:38 编辑 ]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4 15:09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6-4 14:31 发表
似乎该对那些老人的坎坷经历进行详细访谈,并开始文化追问了
呵呵,访谈倒是真的访谈了
只是回来自己对着乱七八糟的访谈笔记也无从下手了
所以就暂且把那个访谈内容搁置了
这个日记的目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行程记述
不然再等一段时间估计连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当时都做了些什么了
文化追问?有机会还要向知遥老师详细请教

[ 本帖最后由 jinjshan 于 2010-6-4 16:38 编辑 ]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4 15:10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我的疏忽啊
这完全是记录者偷懒所致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4 15:27     标题: 听了知遥老师的评点,自我总结一番

首先,在田野过程中及时记录很重要的,当天的田野笔记最好当天能整理出来,否则以后堆在一起自己都会觉得如一团乱麻,惨不忍睹;
其次,田野日记不能等调查回来以后补写,而是要在田野期间就完成;
其三,录音资料和笔录都很重要,录音资料虽然整理起来很麻烦,但是通过其讲话的语调声音我们可以获知许多语言以外的信息,是文字记录很重要的补充;
其四,田野调查不同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参与式观察很重要,对于一件事物,我们要知道当地人怎么看待的,而不是我们觉得怎样怎样就想当然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这样深访的重要性就出来了,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是要二位一体的,两者并举的;
最后,细节很重要。
报告完毕!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真的很2

[ 本帖最后由 jinjshan 于 2010-6-4 16:58 编辑 ]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5 10:42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那他吃,不怕把自己“药”坏吗?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6-5 11:01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这个技术问题,应该不成问题。呵呵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5 11:01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要是自己的田野调查很快成熟起来,最好的激励办法是尽快把它写成规范性的文章,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及时发现调查的疏漏和缺欠,明确在今后调查时注意的事项。马老师说的细节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数字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各种各样的数字,年龄、年代、计量、度量、重量、质量、程度、面积、高度、色彩、质地、大小、形状、味道等等,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锻练出功半事倍的过硬的田野调查的真功夫。这些数据,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善于运用比较法的话,会往往每每有学术上的大发现、大启迪的。

[ 本帖最后由 张润平 于 2010-6-5 11:15 编辑 ]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5 11:04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真是不可言说啊!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5 11:55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张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受益匪浅,以后俺会继续努力的
俺们现在调查时的心理大概很大一部分还是只停留在猎奇阶段,所以.......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5 11:58

继续贴上俺第一次田野调查的日记
箭靶子在此
各位尽情照此招呼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5 11:59     标题: 2010年1月14号

1月14号,天气依旧很晴朗,昨天从港墘村村长那里听说前垵村今天有座新建的寺庙举行落成暨开光典礼,据说仪式很很宏大,这样的好机会又怎能错过呢?所以我们一大早便慕名而来。说起来港墘村的村长真的是我们的福星,从他那里我们得到了很多信息,而且我们跟他似乎也特别有缘,至从认识了他以后大家频频碰面,就比如今天在前垵村大家也遇见两次,更传奇的是那天晚上我们一群人去古城散步的时候居然又碰上了他,真可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再说回来今天参与的这个仪式,这座新建的寺庙名为志心寺,建筑结构为上庙下堂,大殿均在二楼,一楼则是空旷的大堂。仪式办的很隆重,我们一到地方就看到底层的大堂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善男信女,女性除了那些在庙或在家修行的居士外批酱色的僧尼袍服以外,其他的女性信众都是传统的惠女装扮,小姑娘也不例外,据说这些小姑娘多半是父母是信众,所以他们便也被打扮一番,然后也跟父母一起来这边帮忙完成这个仪式。这样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应该不是第一次,因为整个仪式下来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仪式中的位置,看来也都是十分熟知自己在仪式中应起的作用和该有的行为的。
        除了这些当地的信众和居士,还来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一些外地的居士,另外还有十几个特意从泉州开泉寺请来的和尚法师。另外很值得说明一点的是附近村镇多庵堂而少寺庙,由此也基本可知当地出家人多为尼姑(当地人称为菜姑,皆蓄发修行),这些菜姑有很多都是自小出家的,有些是孤儿被遗弃在庵门前,有些则是被家里送去做了菜姑,这些小菜姑也会如普通孩子一般去念小学、中学,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基本都是去念了佛学院。他们在庵堂里修行的方式一般都是师承制,一般都是一个老菜姑带一个小徒弟,这师徒之间常常还是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比如说姑侄。这样的年前小菜姑我们今天见了不少,看着他们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样貌,连心智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却已经准备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信仰,不禁为他们感到惋惜,但看起来惋惜的或许只是我们自己而已,于他们而言他们的生活与其他人并无二样,这种感觉在我同他们交谈的时候感觉更加明显。仪式的过程说来也不算太繁杂,无非就是迎神入庙,然后诵经典礼等,后面甚至还有领导讲话等一些官方的行为,时代真的是在变啊,仪式步骤虽然不多但是出动了很多的人力却也是真的,参加仪式的队伍把村里不算太宽的道路上挤的满满当当,仪仗队前后绵延都不知道有多长,我们一路跟在仪仗队伍旁边前奔后跑,赶着拍照摄像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等仪式差不多告罄而我们也好不容易可以松口气的时候才发现已接近中午了,前后跑了好歹也有几里地的路程,大家也都有些饿了,于是我们就准备找个地方解决一下午餐问题,然后就被告知我们中午可以留在寺内吃斋饭,今天也算是庙里的大日子,又有这么多人来捧场,所以按例是有准备很多素席来回馈大家的,因此今天来的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留下来吃一席斋饭。这样的机会对我们一行人还真是很少有的,于是兴冲冲但是又有点忐忑的找了张桌子围桌做了下来。说忐忑是因为我们并未捐资建庙,这一众仪式我们也并未帮什么忙,总觉得就这样大喇喇的蹭着顿饭有些心虚,生怕被人赶了出去,最后看来实在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和我们同桌的还有三个人,是镇里一家照相馆的老板娘和他店里的两个小伙子,据他们讲是庙里专门请他们过来拍照的,老板娘娘家是北方人,一心想找个信佛的人所以就嫁到了本地,两个小伙子家都是本地的,因为他们都是可以讲普通话的,这样一来我们交流起来就少了之前经常碰到的语言藩篱,因此大家交流起来很顺畅可谓相谈甚欢,还互留了联系方式。今天还第一次真实接触到了据说当地很流行的娃娃亲的当事人,大家聊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们同桌的那两个小伙子中的一个原来就曾定过娃娃亲,只是后来被他给退了,我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退呢,说不定对方是个很好的姑娘啊,他只是很腼腆的笑着说“不想,我又不认识她”。是啊,还需要更多原因吗?年轻人不都是喜欢自己去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吗?
        这桌素席做的很精美也很丰盛,据说请得是菩提斋的大师傅,大家吃的都是心满意足,后来不知道谁还套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开玩笑的说了句:“哥吃的不是斋饭,是文化”。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吃的不仅是文化,还是一种氛围。从摆桌,到布餐具,再到一道道的布菜,随处可见头系花头巾腰围银腰链,身着“节约衫浪费裤”得惠安女子,他们劳动起来身姿轻盈,看起来个个精神都很饱满,似乎并未有一丝被劳作压的身心疲惫的迹象。这时不尽又想起昨天在惠女展馆内张总说起惠安女的个性时所用的一个词:举重若轻。不只是我不知不觉受了他的影响对惠安女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还是他们的确如此,总之此刻我所见的惠安女似乎都是很热爱劳动的,他们面对我们这些外地人的时候有些羞涩,但是在后厨房劳作的时候笑声却又那么肆意,会让你觉得他们对自己手中的工作是充满了热情的,也或许今天本来就是个令人高兴地日子吧。
          吃完最后一道斋菜,大家又稍坐了一下,然后离开时差不多都已经两点多了。据我们的向导说这里离霞西村离得不远,时间也刚好赶上村委会上班的时间,因此我们便步行来到了霞西村。呵呵,得自于港墘村的经验,进村找村干部总是可以受益匪浅的,今天也不例外。于是一下午又很快的花在了和霞西村的两位村干部的访谈上。霞西村是个两姓村,村中居民姓氏非梁即曾,本村内通婚的比率也将近达到一半。到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当地人的思想比较保守单纯,他们通婚的对象多选择为本村或仅限于附近村落之内,嫁的很远的或娶外地媳妇的比例可以说是十分低的,不过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壮大这种现象也在逐渐改变着。如果看到这里你就认为当地人思想保守闭塞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如果留心一下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你又不得不佩服他们头脑的灵活与开通,这种开放与闭塞和谐并存的现象实在是让人惊异又令人赞叹,这里的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他们如此奇特的心灵世界是怎样构筑起来的呢?

[ 本帖最后由 jinjshan 于 2010-6-5 12:00 编辑 ]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5 12:01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6-3 22:28 发表
在河南乡下,对陌生人不得不防,要不然大白天的猫啊、狗啊之类的家畜,非得给你药死,然后拿回家吃掉。没办法,总有二流子来干坏事。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波波,河南乡下民风有这么不淳朴吗?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5 13:19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我坚信你们是很厉害的。努力吧,功成名就的彼岸就在眼前。请继续支持!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6 12:08

1月15日,一如往常我们起床、洗漱然后吃早餐,之后直接来到了崇武镇下属的另一个村:五峰村。崇武镇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石雕之乡”,而五峰村又当之无愧的称得上是是这石雕之乡中的“石雕第一村”,全村大大小小石雕企业近百家,随之而来的就是丰厚的经济效益,当地村民可以称得上是安居乐业。我们到达村里的时候差不多八点多钟,刚好是村委开始上班的时候,有了港墘村的经验,有事找村长,于是这次我们破天荒未进庙先进了村委办公室,但是因为本村的村长同时又是本村的企业家,所以担任村长之职的同时还要管理自己的企业,所以不是整体都呆在村委办公室的,我们今日恰逢他不在村委的时间,好在现在通讯发达,我们还有法宝,一通电话打过去我们今日的行程又见了分晓。在村长的指示和安排下,村委的一个工作人员便先带我们村中四处走了一遭,一路行来,村里人院落的大门让我着迷不已,这些金属栅栏样式的大门打造的实在是太精美了,冰冷坚硬与精细美观共存。金属静静的泛着冷冷的光泽,骨鲠而坚毅;上面的雕花饰物则表现出对于美的强烈诉求,想象着那些寻常的金属栅栏就那样在工匠的手中鲜花朵朵绽放、飞鱼款款而翔,一切都太奇妙了,让人不禁赞叹那些隐身在这些大门之后的工匠,他们的技艺和智慧实在太令人钦佩了,这些金属制作加工的工艺经历了怎样的传习与变革才发展至现今的水平啊。这里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异的地方,总是有一些东西让你的心灵震颤不已。
        我们在五峰村停留的第一站不说相信大家已经能猜出个大概了,当时还是宗教信仰场所,只是今天不是庵寺,而是仙宫,这个宫名为丰三宫,我们到的时候宫门外还零星有几个卖香火的阿婆,宫内同时供奉着李王爷和观音妈。这里的李王爷据说是曾在本地任巡按,为百姓做过不少好事,去世之后被当地人供奉,据说很灵验,是为李王爷。李王爷在第一重殿,李王爷两侧同时还供奉另外两位王爷,所以殿名为三王府,观音妈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观音,供奉在后殿。当地人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妈生日,每逢观音妈生日前夜,当地卖香的店铺甚至通宵营业。据村里的阿婆讲,祭拜李王爷时荤素都可以,拜观音妈时就必须是素的。佛道杂糅的现象在国内并不罕见,这里这种明显的两教神圣共处一堂的景象就是个很典型的证明。我们在丰三宫内前后左右看了一番,然后便在领我们参观村子的那位村委工作人员的引介之下与来宫内参拜的几个阿婆聊了一下,她们平时经常到宫里来拜,有些年龄大又没有儿女的老人家平时便帮宫里打扫一下卫生,这样一个月多少可以拿些钱补贴一下家用。跟那些阿婆访谈结束后我们便又在那位本村向导的引领之下来到了村长的石雕厂参观。
        石雕厂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女工,惠安女的勤劳真的是名不虚传,在很多工作方面她们丝毫都不输于男人。本想同她们聊一下天但是厂房内噪音很大于是我们就自己看了一下然后便到了这家石雕厂老板兼村长的办公室内。于是我们一行人便在村长的办公室内边喝茶边聊天,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我们在村长的安排下到村里一家餐馆内吃了顿午饭,刚茶水喝了不少倒是也没什么饿的感觉,不想几口饭菜下肚突然就感觉更饿,看来是真的饿了。之前聊天的时候村长听说了我们的来意便向我们举荐了村里一位以前的老村主任,一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来和我们访谈,大家约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所以我们吃过午饭便来到村委等待着老先生的到来,老先生因为有午睡的习惯,所以我们到村委的时候他午睡还未起,而我们因为考虑到是老人家,实在不好在他午睡时中途搅扰于是便在村委办公院内耐心等待,但是我们的等待也并非单纯的消耗时间,村委有一对看门的老夫妇,我们便到他们的居处同他们聊了开来,之前就总听说生活中处处是田野,不过像这样见缝插针,绝不放过一个访谈机会的情形还真是第一次遭遇。
        两三点钟的时候老人家终于来了于是我们又继续我们的访谈,同样的程序不同的对象而已,几天下来大家已经没有了初来时的兴奋,但是这位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思维还是相当活跃而且十分健谈,所以整个聊下来双方都还是十分快乐的。我现在发现无论是跟何人聊天,只要我们深入下去总是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出现,就像读书,情节的发展往往出乎你的意料,即使最初看去的时候平平无奇,但是再往下深入却常常发现别有洞天,而跟人访谈也是如此,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这次的访谈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突然可能就会出现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就比如今天同这位老先生的交流,之前还在想此地似乎并未有太多文献中记载的“两头家”的现象,却突然间发现这位老先生的父亲就实在的经历了这样一种家庭模式。不知不觉又是白日西斜,访谈结束后我们同老先生一起在村委门前合了张影,然后便告辞返回了崇武镇。
           今日回到崇武镇时间尚且较早,整日吹着海风却还一次未到崇武的海边看过,于是大家一致都同意去古城海边走走。看来上天真的是很眷顾我们,我们到达海边的时候正是落日西斜渐入大海之时,真的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更为惊喜的是我们还敢上了个日食时刻,看着太阳逐渐由圆变弯,让你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突然就想起几天前的黄昏我们去崇武古城的石雕园散步的情形,看着园内林立的石雕造像,一块块天然的石块在人类的手中就那样变得灵动有形,并且饱含着人类复杂的文化情怀,在此你又不得不感叹人类智慧的奇妙无方。短短几日之内,我们不单是来此调查了一番,并且还经历了一番自然和人工双重的美的洗礼。怀着一颗无限欢喜的心去吃了晚饭,一天时光也就这样拉上了序幕。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6 13:09

可否多邀请你的同学,前来这里给你做伴?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6 23:47

同学们来了围观的多灌水的少
他们忙着英语考试呢,我不好意思打扰啊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7 10:06

那就请他们考结束了再来。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7 11:10

哈哈,张老师你好执着哦,为了论坛真是用心良苦啊
考试结束了恐怕连我都来不了了............
大伙那会只怕都山南海北的跑着做自己毕业论文的田野去啦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7 14:01

哈哈,那正好啊,邀请他们随时把田野的心得发在这儿。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7 18:08     标题: 2010年1月16号

1月16号,一如往常我们在镇上一家台湾砂煲粥店吃了早餐,按照计划今天就要离开崇武前往小岞了,所以一大早起床洗漱后大家就把行李收拾妥当了,吃完在崇武的最后一餐,大家匆匆回到我们这几天留宿的小餐馆取上行李,然后就踏上了从崇武镇发往斗尾港的汽车奔小岞而去。因为这趟车是不能直达小岞的,所以我们便在净峰镇下车然后搭了一辆机动三轮往传说中的小岞行去。小岞三面环海,当地居民多为渔民,据说小岞的特产之一就是鱿鱼丝,有限的田地里种植的大多是甘薯。小岞镇极为普通,明显不如崇武镇的规模和繁华,街道看起来极为破败,这应该是国内很多乡镇所有的面貌吧。我们在镇上转了一圈竟然没有找到一家可以让我们住宿的旅馆,几经打探之下才知道只有隔壁的净峰镇才有旅馆,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又重返净峰镇,几经询问对比最后终于在一家名为金风楼的旅馆住下,但是鉴于几天后发生的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我对这个旅馆的印象实在不怎么好。
        等我们安顿好之后也差不多已经中午了,简单的吃了餐午饭,然后便向当地人询问我们来时在车上看到的一间寺庙怎么走,旋即便乘三轮车前往那里。我们下车的地方是一个村口,我们便沿着通往村内的一条道一路行去,走不了几步便看见前面路上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坊,当看到牌坊横额上题的净峰寺三字之后我们才始知这次要来的寺庙名称,然后我们便按照着路标指示外加一些村民的指点一步步向净峰寺靠近。净峰村是依山而建,沿着通往村里的那条路也即顺着山势一路往上至最高点的时候便是净峰寺的所在,它的所在可以说是附近的一个制高点,所以从寺中向下俯视视野异常开阔,是个遥望沧海,闲观日落的不错地方,难怪当初李叔同也会选此地作为其一个修行之所呢。我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看到在右手边一块平台上有两间小卖部,小卖部旁边的空地上还晒了两堆地瓜干,这还是我们很多人第一次亲眼看到这样晒制的地瓜干,不免还是有些好奇,便凑过去看了起来,大家还就这是芋头干还是地瓜干争论了一番,店里老伯看我们对此似乎很有兴趣便以为我们要买于是便来询问我们买不买,由此我们开始了跟店里老伯还有阿婆的一些简单交谈,在向他们买了一些香火之后那位老伯刚好也要去寺里一趟于是顺便领我们来到寺门前,然后我们一行人便在净峰寺参观了时许,果然天下的好去处很多都被寺庙宫观占了去啊。
        从寺庙下来以后我们原本打算到村委向村长了解一些情况,结果误打误撞,在一位老婆婆的指引下竟然来到了村长家里,正恰巧的是村长那会刚好不在村委,我们行至她家的时候村长正在家中,同往常一样,在进行了一般来意说明之后大家便开始家长里短的聊了起来,这还是我们此行见到的第一位女村长。村长姓艾,是从隔壁村子嫁过来的,跟丈夫是高中同学,俩人都为当时不能读大学而抱憾不已,于是便努力培养下一代,目前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小儿子还正读大学。得知了我们一行人都是从大学下来的,夫妇俩对我们是格外热情,尤其得知我们随队的还有一位福建省06年的文科状元,俩人更是激动,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艾村长的丈夫邱大叔居然还一口叫出了这位状元的名字,看来之前其所述的对大学的特殊感情确实不是一般的深厚啊。
           艾村长届时正准备县里的一个公务员考试,所以我们跟她的访谈结束后形势便即刻逆转,一下子就变成了他问我们一批人答,她简直是看到了救星一般的拿着她公务员考试的几道模拟题让我们帮忙解答,俗话说三个凑皮匠顶个诸葛亮,于是我们综合了每个人的意见最后给出了一个最终答案,还开玩笑的说这个绝对是标准答案。今天下午双方可谓是相谈甚欢,收益自然也是颇丰,不但得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照片资料,而且我们队里的两位美女还有幸亲自得穿了一回惠女服饰,此种机会并不常见,我们一群人也是异常兴奋,拿他们俩人做我们的模特疯狂的拍了一通照片,自然最后同艾村长和其丈夫合影也是顺其自然的一件事。从艾村长家告辞出来天已全黑,于是便怀揣着一种不虚此行的兴奋感回到了净峰镇上,心情好了果然是一切都好,一天的奔波反而并未觉得太累,心中还不禁惦记起了明天将要参与的那个仪式。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6-7 19:50

好样的!就应该这样!有一箭三雕之功效:其一,及时记录下了自己的工作;其二,总结田野作业经验;其三,锻炼了文笔。久而久之,大家气象自然而然就成长起来了。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8 12:15     标题: 2010年1月17号

1月17号,天气依然晴朗,可惜人生却并未因为天气晴朗而有片刻停留,该发生的事总是会在那一刻发生,人活百岁最后亦逃脱不了一个最终结局:死亡。我们今天来参加的便是净峰村里一个近百岁的老人的葬礼。百岁而亡应该是俗称的喜丧,再加上这位去世的老人的一个大孙子也在村委工作,且同艾村长都相熟,所以我们这一群人的行为也并未遭到排斥,丧者亲属倒是对我们随行观礼拍照摄像的行为都没有什么意思,最后反倒是问我们所拍摄的那些录像最后会不会也给他们一份。葬礼可以办的如此的风光,如此的….怎么讲呢?热闹?喜庆这倒是我从未想到的。一个葬礼,吹拉弹唱,又是歌又是舞,甚至还有杂技,让你不禁怀疑自己真的是在一个葬礼的现场吗?彷佛觉得这应该是个什么乡村庙会的场面啊:西游记人物,龙女八仙,道公神婆,舞狮舞龙,军人乐队,名族乐队等等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队八仙装扮的展演队伍,那些呈现在观众眼前硕大的大头面具上所绘的八仙形象实在是太讨喜了,一个个慈眉善目,喜笑颜开,平白就冲淡了不少葬礼上的压抑气氛。当然其它好几班人马的展演都是我以前所未见的,但是这个在以后的调查里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细述。自然并不是每户举行葬礼的人家都会请这么多的表演队伍,请这些队伍的费用不是每户人家都负担的起的,只因今日举行葬礼的这位老翁以其百岁之龄衍生出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家庭,子孙后代可谓繁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葬礼办的这么风光也绝非一人之力。
           相比之下,我们下午在净峰村隔壁的西坵村所见的那个葬礼仪式就简单的多了。我们跟踪完这位百岁老人的葬礼,下午又在艾村长的牵引和帮助下在净峰村的村委同一位以前做过村民组长的阿婆访谈了时许,然后便在艾村长儿子的引领下来到了西坵村。说来此行也确实是挺凑巧,碰到喜事的时候呢所见所谓大抵也都是喜事,譬如在大岞村见人结婚,在前垵村观人寺庙开光大礼,而如今来至此地,一日之内葬礼见了两场,而且前后对比颇大,一个是百岁喜丧,一个可以说是壮年而逝;一个是奢华,一个简单;一个是一片祥和,一个是极度悲怆。这里的情形跟上午的大不相同,逝者家属心中正是悲伤我们肯定不好前去打扰,因此便在门外匆匆看了一眼,然后便在其大门外举行一些仪式的场地驻足观察了一番,恰好就有阿婆同我们搭话,于是注意力便立刻转移,工作重点又回到我们几天来最常做的一件事上:访谈。跟这位阿婆聊完我们便继续在艾村长儿子的带领下在村里逛,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丘氏祠堂。这座祠堂当属新建,建筑风格很现代,整楼楼看起来也很气派,这里的祠堂一般也都是老人活动中心,所以如果想找老人访谈来这里肯定是错不了的,同样的访谈,大致相同的内容。访谈多了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工作地域分工性是很强的,譬如我们在大岞港墘是渔民居多,而五峰呢就是做石雕,磨石头,而现在的西坵村村民无论是出外务工还是在本地则大抵是做泥水工,建筑工。几个村镇之间相距不过数十里,分工却如此明显,并不是随便一地都可见的景象呢。又是充实的一天,晚上回去才发现真的累了,躺下去一觉睡醒又是第二天天明时分了。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9 17:41     标题: 2010年1月18号

1月18号,今天是在艾村长的推荐下来到了净峰镇一家比较有名的做熊胆产品的企业参观,创办这个企业的老总是本地一个典型的惠安女,从最初的一头熊起步,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具规模,这位女老板也算得上是惠女中的精英了。一上午的时间也很快在参观这家企业的黑熊繁养基地和熊胆加工车间以及这个企业的其他一些部门和车间的参观中过去了,最后终于得见了这位女强人,因为这位女老板要赶着同几位客户开会,于是我们同她交谈了片刻便起身告辞了。净峰镇至此也就跑的差不多了,于是我们下午便奔小岞而去。刚好我们的的一位向导刚好有位同学在小岞镇政府里工作,于是我们下午便在他的带领之下开始了我们在小岞的工作。小岞镇上下面村庄的格局和构造同大岞村很相像,房屋建的都很密集,村中只有很窄的道路通向各处,甚至连建造房屋的材料同大岞都一样,都是用那种青灰色的石板叠落而成,看起来也极为大方美观。小岞各村内祠堂庙宇也很多,比如我们今天所到的前海村,村内祠堂庙宇也是随处可见,譬如光明庙,郑顺王庙等,但这些庙基本都是新修的。我们下午抵达一座名为光明庙的庙堂时里面几位老人家正玩着一种我以前没见过的纸牌,看起来极其投入,于是我们四下看了一下便退了出来,出了这座庙门,斜对面就可看到大海,海面上停泊着一些渔船,阳光洒在海面上,景色相当不错,真的会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虽然届时尚值冬日。
           一个下午都不太记得究竟走了几处庙,见了几座祖厝,这些庙堂祖厝屋顶全都是传统建筑的那种样式,飞檐斗拱,雕龙刻画,看起来十分漂亮,但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里的这些庙内香火似乎不如崇武那边。我们在村中一路行走,中途很随机的找一些人家进去和人家访谈,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和善的,他们并未排斥我们的这种行为,但是不知是害羞还是害怕我们会伤害他们,他们大抵不太乐意被人拍照。家长里短的就那样聊了下去然后开始问一些我们想获取的信息,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晚上当我们从一位阿姨家出来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了下来,于是我们便抹黑走到镇上,然后大家一起吃了顿晚餐,我们便同小岞镇上那位间接熟识的工作人员告辞返回净峰镇的住处了。已经差不多九点多钟的时间在这样的小镇上是不太容易找到交通工具的,所以我们便徒步往净峰走去,抬头仰望满天星斗,从未觉得自己离星空如此至今,能见到这样的星空在现代社会也应是一种幸福了。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13 13:14

啊半途而废不是偶滴风格,再接再厉,今天把这个了解了
作者: jinjshan    时间: 2010-6-13 13:18     标题: 2010年1月19号

1月19号,今天一行似乎不太顺利。因为小岞镇上前两日刚发生了一起海难,村中领导忙着安抚事宜,还有就是政府准备在当地建一座火电站,大概是同居民之间还有些冲突需要调停,而又加上那两天正是县里举行公务员考试的时间,所以我们在镇政府,村委基本上是没怎么看到有领导在的,于是便自己摸索着在小岞的各村里游走。小岞各村之间十分秘密,村与村之间似乎并未有什么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从一条街道走来,其实你已经跨越了好几个村庄了。因为缺乏当地人的解说,所以我们对这些村界划分也都不是很清楚。所幸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并不在此,倒也没太大关系,于是一上午便也是走走停停,看看问问,倒是也访谈了几个村民,得到的结果也还不错。鉴于今日所经历的情形,看来走政府这条路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一直在此等着村镇领导归来替我们迅速打开一条路,所以老师便决定下午我们就开拔惠安,看一下当地的档案馆可不可以有所斩获。
          因为我们的那位向导家就住在螺阳,所以便先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吃了顿晚餐然后我们才在惠安县城旁的一家宾馆安顿了下来。虽然也是经常在城里生活的但是初到一个新城还是比较好奇的,于是晚上的时候我们有几个人但一起到惠安城里溜达了一圈,顺便在我们的向导的指引之下认了一下前往县政府的路。第二日一大早起床便冲县政府档案馆而去,但不知是过着这几天大家到这个时候都有一些疲累,斗志不如之前所以影响了运气还是时机不太凑巧,在档案馆的经历也不是很顺利,因为县里之前出过几例官司牵涉到了档案馆,所以现在档案馆的人做事十分的小心翼翼,开放档案也不允许我们拍照,复制,甚至我们在手抄的同时还有几个馆内的工作人员在一旁监视,到最后还要他们再审核一番,突然间就觉得自己本来是来参考档案资料的,怎么就好像是来做贼一样呢,左右合计了一番,这次出来也有几天时间了,而且目的也差不多达到了,档案的事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时间来解决,像现在这种情形进度实在是太慢了,于是我们在档案管里那群人犀利的目光下坚持查了一天便连夜返回了,至此这次的惠安之行也算是结束了,其间实在有许多可说之事,但是本篇的目的仅在于提醒自己此次的行程路线,以及记录自己的一些心理感悟,所以省去了很多精彩的内容,这个以后应该可以在调查报告中获知。且又因很多资料还需深入调查,所以这里更缺乏对一些现象理性的分析,所有这些都留待下次继续吧!也期待自己的记录描述能有所改进!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