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端午节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lixiaorui2008    时间: 2010-6-2 17:54     标题: 端午节随想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眼前不觉浮现出了大人们包粽子、插艾草,小孩子们佩香囊、看龙舟赛的情形来。端午节.有说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到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因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用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说端午节源于纪念伍子胥.这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报了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阔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时有吴国大臣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以自裁。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也有说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此事有人为之立碑作诔颂扬孝心。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还有人考证说端午节是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据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逐渐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当然.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还有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总之.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不争的事实。故而,端午节是个文化节.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爱国、孝道等诸多内涵的节日。然而.就在2004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为中韩两国端午节申报文化遗产上争持画上了句号。我们不禁要问.端午节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吗?怎么会成为别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尽管有人说韩国人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而不是端午节.所谓“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为乞求丰收和安康、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然而不得不使我们思考的是.韩国的端午祭无疑是中国的端午节演变而来的.可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演变到人家手里.就变得有声有色.比中国的端午节办得更加多姿多彩呢?记得从小就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看纸鸢飞翔于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心灵上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而如今.茫然四周.悄然间却遗忘了许多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今天.端午节的龙舟.依旧在比冀双飞么?清明时节的行人.依然泪雨纷纷么?故乡里的社戏.是否还在铿锵作响呢?中秋节的亲人.还会匆忙相聚在圆月的清辉之下吗?瞧.圣诞节的街灯。彻夜明亮:情人节的鲜花卡片,到处飘香...⋯若不是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人还记得自己的端午节吗?
啊!我儿时的端午.儿时的节!我永远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想
作者: 张银丹
作者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七中

[ 本帖最后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6-2 22:41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