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八大名绣”之一 全国从业者不过四五人
发丝绣濒临灭绝传承堪忧
提起苏绣,几乎无人不知。可是说起鲁绣,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就更甭说鲁绣中济南的特色发丝绣了。这种古老又独特的地方绣多是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并且深受成功人士及收藏者的青睐。而就是这样宝贝,全国的从业者不过四五人,技艺精湛者更是凤毛麟角,这种古老的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许多绣品贵为国礼
济南本土却知之甚少
鲁绣是济南市政府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又独特的地方绣种,是济南特有的高档艺术品,有别于其他刺绣。鲁绣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济南发丝绣。在清朝出版的《顾绣考》一书中就有“远绍唐、宋发丝绣之真传”的记载,最早的发丝绣传世珍品是南宋的《东方朔像》,该作品长一市尺,宽八寸,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济南发丝绣工艺复杂、做工精细异常,一幅作品需耗时十天至数百天才能成功。因此发丝绣存世量极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徐秀玲(艺名:徐苓)女士是全国著名的鲁绣大师。她从1978年开始研究鲁绣,至今已有31年。长期的工作与教学经验使她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她多次为著名人士绣制肖像,许多绣品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作品深受成功人士及收藏家的青睐。徐秀玲创作的《竹林七贤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家珍品(金杯)奖。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在这里见到了鲁绣大师徐秀玲女士。徐秀玲带来的一幅鲁绣作品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惊叹。作品俨然是一幅清隽淡雅的水墨画,若不是先前得知,没有人会知道竟是一幅绣品。徐秀玲告诉记者,现在的鲁绣全部是手工制作,每幅作品大约两三个月才能完成,而且是高端的作品,多是作为国礼或是收藏品,面向普通大众的作品很少。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宣传量不够,人们没有获知的途径,有人想买都买不到。知道的人少,销路也成问题。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让鲁绣走到了现在的尴尬境地。
办了个鲁绣学习班
学员却只是“感兴趣”
采访中,记者从徐秀玲那里了解到,从五十年代至今,专业从事鲁绣的不足20人,现如今,全国只有四五人,而且全都集中在济南。“现在最紧迫的事情不是如何发展,而是鲁绣如何生存,如何拯救的问题。”谈及鲁绣的发展前景,徐秀玲非常担忧。老师紧缺,技艺高深,学员发展难都是眼前棘手的难题。
徐秀玲现在自己办了一个鲁绣学习班,学员几十人,年龄从18岁到60岁不等。“他们都只是对鲁绣感兴趣,并不是想专门从事这一行业。而我们的技艺要传承发展,需要的是专职人员,把鲁绣当做自己的工作来全力学习研究。”谈到学员问题,徐秀玲说,学来容易求精难。制作鲁绣需要一针一线来完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现在的年轻人碰针线的很少,能有耐心坐下来坚持的就少之又少了。而且,要制作好的作品不是只靠时间就可以磨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悟性,100个人中也难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为了使鲁绣这一古老的技艺不失传,徐秀玲每周日都进行公益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鲁绣。再除去每周三天教授学员的时间,能安心创作作品的时间并不多。有时为了一幅作品,要工作到凌晨。培养出鲁绣的传人,让更多的人知道鲁绣,创作更好的作品成了徐秀玲的全部工作。
只能完全依靠手工
要成纪念品路还很长
用鲁绣描绘济南特色景点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绣出济南的历史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独特的技艺加上本土特色,这无疑是最具济南特色的经典,这样的纪念品也定会受到游客的青睐。可是,如何让鲁绣走出当前的困境,仍是一个难题。
据民俗艺术馆的刘馆长介绍,现在的鲁绣作品完全是手工制作,一幅作品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价格肯定不菲,这样就很难面向大众。要想价格能让群众普遍接受,只能培养更多的学员,而学员发展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鲁绣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宣传。
徐秀玲告诉记者,鲁绣特别是发丝绣很难机械化,头发的强度不够,极易被拉断。而且发丝绣不同于其他的刺绣,它有上千种颜色,而电脑刺绣只有十几种。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产业化批量生产。以后可以制作小幅的作品,装裱起来作为旅游纪念品,但是目前完全依靠人工,人员少,耗时长,工作量大,价格可能低不了。
来自:山东商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