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国伟: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灰满襟    时间: 2010-5-13 15:31     标题: 张国伟: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摘要:歌谣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生活,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一直延续着。在新的时代里,产生了许多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映人民新生活的红色歌谣与新民歌。文章通过分析当代时政歌谣中所隐含的讽刺成分,揭开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当代时政歌谣;讽刺成分;红色歌谣
  
  一、时政歌谣中的讽刺成分
  
  我国歌谣种类繁多,因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所有这些种类之中,时政歌谣的讽刺成分最为突出。时政歌谣,是劳动人民有感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是歌谣中政治色彩最浓斗争锋芒最利的武器,传达着时代的情绪,鞭挞普遍存在的现象。俗语云:“观时政而知得失”,大凡政治事变的发生,政治措施的实行,政治人物的出现以及政治形势的转变等,都有生动的时政歌谣出现。它们以隐蔽、半公开或公开的形式出现着,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深刻透析着政治现实。如晋代《抱朴子》中的一首《恒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作为主流话语外的民间表达方式,时政歌谣是主流政治话语在民间的异质化表达和显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此理想而斗争的精神,是旨在谋求平等话语权的一种释放压抑的途径。当代,由于新旧社会性质不同,讽刺歌谣的内容,手法和流传流方式也不同。如果说在过去它是阶级压迫的产物,以逆风而生、以谣传谣的形式流行,那么,在今天讽刺歌谣便是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硕果,它非但勿需隐蔽于地下悄悄进行,而且活跃在人民口头上,发表在报刊上,成为党和政府听取群众政岐见,改善工作,改善工作调整政策的有力参考。人民群众对种种社会腐败行为的揭露批判,通过当代新的时政歌谣不胫而走,对不轨行为起到了重要的警示和监督作用,体现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不朽生命力。
  
  二、当代时政歌谣讽刺意味的表现
  
  时政歌谣作为人民有感当代政治现状的思想在口头上的反映,其主要的成分大都是揭露讽刺性歌谣,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着种种社会不当现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讽刺社会现实的歌谣
  它致力于讽刺当前社会的种种不正规现象。《十人歌》是当前流行很广的时政歌谣,它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和普通民众置身于现实的态度和心态,是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嘲讽。从《十人歌》中,我们马上联想到许多社会的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十个人八个商,还有两个要开张”,这是商业气息过分浓重,造成人们“下海”热的生动写照。随社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早已屏弃“种农轻商”和“无奸不商”的偏见,商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刺激着人们从上的巨大热情。“十个人八个喝,还有两个要凑桌;十个人八个侃,还有两个搞房地产;十个人八个跳,还有两个倒股票”“十个人八个贱,还有两个婚外恋”则是当今吃喝成风的不良风气、房地产过热和混乱、全民炒股的股票狂热和人们生活混乱,思想过偏等不当社会现象的有力概括,即时的提醒着人们的各种行为。
  (二)针砭人们之间关系错位的歌谣
  歌谣与社会底层民众的鱼水关系,决定了时政歌谣的与时俱进,反映人们身边事的作用。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民众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新的时政歌谣也就不段出现,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代弊病和歪风邪气。
  如《贫与富》写道:
   贫穷时养猪,富裕后养狗;
  贫穷时种稻,富裕后种草;
   贫穷时想娶老婆,富裕后想找情人;
   贫穷时老婆兼秘书,富裕后秘书兼老婆。
  这反映出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社会矛盾,这是传统与现世的冲突、人们之间贫与富的冲突。“贫穷时老婆兼秘书,富裕后秘书兼老婆”,十分深刻的描绘了当代社会发展中,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正常变化,老婆与秘书不分,关系错位严重。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正是由于时政歌谣的与时俱进,反映人们身边事的作用,使得时政歌谣被看作是时代的镜子,即时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气及民众的不同心理。随时警示着人们应该洁身自好,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讽刺腐败的歌谣
  时政歌谣是来自民间的,它也就具了有人民性,反映着人民内心真实动态,说出老百姓的心里话。在许多反映民对官看法的歌谣中,民众的心声是值得留意的。民谣运用简洁的语言一针见血的给予揭露批判:“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又如现普遍流行的一首《领导干部的一天》:
   上午轮子转,中午盘子转,
   下午骰子转,晚上裙子转。
   上午,你说我、我说他。中午,你吃我、我吃他。
   下午,你赢我,我赢他。晚上,你搂我,我搂她。
  这些都反映出了我国农民对官员干部的看法,希望以某种宣泄的方式和抨击性语言对现在的一些干部进行回击和反抗。尽管有些丑恶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但歌谣的讥讽却仍是毫不留情。“能吃能喝者,官升如直线”,“上午,你说我、我说他。中午,你吃我、我吃他”这在一定程度揭示了官员的腐化,表达了人民对贪污腐败官员的痛恨。同时也让我国政府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制定措施,改变这种官场腐化现象。民谣通过这种非严肃的形式,寄寓了我们民众和政府严肃的政治思考,表现了口头作品的无限魅力。
  
  三、当代时政歌谣的功能
  
  现代时政歌谣兴起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它是人民当代时政思想的表达,为人民所喜爱,直抒他们的胸臆,宣泄人们的情绪,成为人民影响时事政策的舆论工具,成为社会稳定的晴雨计。它是人民的心声,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
  (一)宣泄功能——缓解矛盾情绪
  时政歌谣的首要社会功能是表达人们的思想,宣泄他们的情绪,表达出他们爱与憎的情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生物本能在群体中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无论是肉体行为的压抑,还是心理压抑,对人们来说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如果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宣泄,一旦积郁起来集中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
  时政歌谣为人们提供了宣泄的平台,人们通过歌谣把自己对时政的不满与愤慨全部表达出来,起到宣泄的效果,求得心理上的满足。我国当代一首歌谣《四话公仆》,表达了人们对官员之间腐败行径的憎恶:
   上级面前说假话:“成绩显著进步大……”
   群众面前说官话:“研究研究议议吧……”
   大会小会说套话:“改革继续要深化……”
   民主生活说空话:“今天天气哈哈哈……”
  歌谣作为宣泄的工具,其能让人们对时政的不满通过歌谣的形式转化出来,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发展,为我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舆论功能——时代的镜子
  古代时候的民众常用歌谣做为舆论的工具,去影响政治,表达他们的参政愿望。刘毓崧在《古谣谚》序中说到:“盖谣谚之光,由于舆诵。为政者酌民言而同其好恶,则刍荛崶菲,均可备询,访于輶轩。昔者观民风者,既陈诗,亦陈谣谚。”说明历代的君主都很重视谣谚的作用,常常派出专门的官员到民间去了解民情,观察舆论动向。
  大多时候群众对政府政策的实行及官员的臧廉贤否都是在私下议论的,形成一种舆论的压力。渐渐的人们将议论的观点汇编起来,创出顺口的歌谣,使得讨论内容广为传播,这样一来,歌谣的放映时代的舆论作用就形成了。在当代,虽然有了大众传播媒体、报刊、广播杂志等舆论机构,但歌谣的舆论作用却仍然不容忽视,他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呼声,这对于政府内部的一些上进的人士,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的,激励和教诲他们。如《送行贿者》,通过对行贿的讽刺,提醒干部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远离不良之风:
  行贿无季节,随时可发生,
  携礼潜入夜,勾结悄无声。
  会面人如故,彼此心自明,
  晓盖红官印,便告交易成。
  歌谣的舆论作用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其价值的,它是时代的镜子,对政府了解社会情况有极大推动效果,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他的存在意义,认识到它对我们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教化功能——规范人们道德行为
  时政歌谣的价值还体现在教化上。它是警世格言,能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养。中国民众历来都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和对自我的道理约束,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的属于风俗习惯中的规章制度,礼俗禁忌之外,人们还通过歌谣自觉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些歌谣不只具有使观念、法规制度话的作用,还具有实施社会压力和社会控制的功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约束规范作用。如歌谣:
  “奶奶买肉少半斤,爸爸买肉多半斤。
   一少一多啥原因,小小秤论长眼睛,
   认识奶奶是家属,认识爸爸是科长”。
  歌谣对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进行了曝光,对人们的道德进行拷问和警示。揭示了有色眼镜看人的不良社会行为。
  歌谣对人们的教化功能时刻存在着,它通过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讽喻现象来教育人们,规范人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语带辛辣,笔锋犀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为人民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仁斡.浅议当代讽谏歌谣[M].新疆艺术,1994,(6).
  [3]谢贵安.中国谣谚文化—谣谚与古代社会[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张国伟(1986—),男,四川成都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0-5-14 06:26

一个切近社会的好选题!
注意的小问题:
传播学的视野下,类型学的观念,将这些当代最直接的风谣作出细致的发生学的分析,更有力量!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