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精神错乱的山寨版翻译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4-25 12:29     标题: 精神错乱的山寨版翻译

戴维·李明著:《欧洲神话的世界》,杨立新、冷杉译,三联书店,2010年版。


翻译得极烂,校对得更烂。
真不知道编辑是干什么吃的。
看了前两页,就发现5处校对错误:
“意识”误为“仪式”、“神话”误为“深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全书中所有的“普遍”都写成了“甫遍”、“普遍主义”则写成了“甫遍主义”(你说他是因拼音输入法而致误吧,“普”和“甫”却并非同音字啊)!
更不用說那些脑残的专名翻译,比如说把“弗雷泽”译为“弗拉泽尔”,把他的名著《(新版)金枝》的书名译为“新的金色树枝”,强烈怀疑这位译者是从山寨来的……
难以想象,这样一本具有浓郁山寨版风格的译本,居然是出自三联书店这样的老字号。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4-25 14:12

我觉得博主买的是盗版书。

否则真是三联的杯具。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4-25 16:21

是在卓越买底,卓越也盗版吗?
三联的烂翻译,我见到的不止这一种,以前买过一本《非常规科学》,也烂的很。可见山寨党已经打进了精英阶层内部了。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0-4-25 19:03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0-4-25 19:04


作者: 林中路    时间: 2010-4-25 19:23


作者: 长白恒端    时间: 2010-4-26 21:41

  刘老师,做人要厚道哦,哈哈。
我新买了本《女真民族史》随手一翻,两页发现两处错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让我对广西师范大学也刮目相看了。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5-1 13:21     标题: 豆瓣起狼烟

这个帖子我同时还发在自己的豆瓣上,谁知道惊动了这本书的译者,我给他(她)指出了错误,他(她)非但不领我的情,不请我吃饭:)反倒还到我的豆瓣上大闹天宫,撒野耍赖,那多情善感的pose比这本烂译本好看多了,童鞋们放假闲着无聊,欢迎围观。刘老师“不厚道”的机会不多,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啊:)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2 ... 2710069&ck=VCL-

附:豆瓣战况实录:

2010-04-29 10:09:25 elisa92
  我就是你口中的那位“神经错乱的译者”杨立新,看了你的评论也没有神经错乱。因为不是学英语出身,所以使用了当前社会科学文献常见的较长的句式。谢谢你指出的弗雷泽的译名之误。还有其他的错误请发我邮箱Elisa0812@hotmail.com
  关于你说翻译得很烂,我并不能同意。译稿完成时,三联的编审亲口说过“翻译质量在三联算中上乘”。
  至于你要人肉搜索冷杉先生。为了让你节省宝贵的研究时间,请看过来:http://www.hudong.com/wiki/%E5%8 ... 8%AF%91%E5%AE%B6%5D
  冷杉先生只是为我的译文里的各种译名做了校对,没有参与文章翻译。我也在这里对给他带来恶名致歉!

2010-04-29 10:31:28 彦修
  三联的编审亲口说过“翻译质量在三联算中上乘”。
  ——————————————————————————————
  那个“新的金色树枝”很滑稽~~三联翻译质量严重下滑哦。。。

2010-04-29 11:16:39 elisa92
  楼主把许多校对错误归于译者“翻译得很烂”是很不负责的胡说八道。说“神经错乱”更是无耻的漫骂。楼主也有译著,当心让人看出你译得很烂,是疯子的满嘴喷粪。

2010-04-29 11:44:05 子不语风花雪月
  2010-04-29 11:16:39 elisa92
    楼主把许多校对错误归于译者“翻译得很烂”是很不负责的胡说八道。说“神经错乱”更是无耻的漫骂。楼主也有译著,当心让人看出你译得很烂,是疯子的满嘴喷粪。
  
  2010-04-29 10:09:25 elisa92
    我就是你口中的那位“神经错乱的译者”杨立新,看了你的评论也没有神经错乱。
  
  哈哈……
  
  

2010-04-29 12:13:36 彦修
  哈哈,还是小学的时候,围观过一个男生被迫和一个女生打架,在地上滚成一团。——打酱油的同学欢乐飘过~~遇到不讲理的,走为上策II*^_^*)

2010-04-29 12:27:28 子不语风花雪月
  1,我说过“神经错乱的译者“杨立新吗? 好像没有吧。原贴俱在,可以覆案。
  我说的是“精神错乱的翻译”,对书不对人,就事论事。
  至于说杨立新是“神经错乱的译者”,那是你自己说的,小心杨立新告你诽谤。
  2,将全书的“普遍”、“普通”都译成“甫遍”“甫通”,将“意识”译成“仪式”,将“神话”译成“深化”,将《新版金枝》译为《新的金色树枝》,将“弗雷泽”译为“弗拉泽尔”,将“贝奥武夫”译为“裴欧沃夫”,这样的翻译,难道还不够精神错乱吗? 是不是还要我列举更多?
  3,至于译者是不是神经错乱,那不是读者应该关心的事情,而是医生应该关心的事情。


2010-04-29 13:00:09 子不语风花雪月
  女的?彦修同学,休要吓唬我。
  俗话说:好男不和女斗。
  比如说,我从来就不和三三(女)同学打架,对吧:)

2010-04-29 13:06:40 彦修
  哈,貌似是个女的~~一般真的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吵架思路还清楚点吧~~你看,她那个还没看书、就先报复性地给“失落的天书”打一颗星的行为,以及恐吓“楼主也有译著,当心让人看出你译得很烂”。。。很好玩嘛II*^_^*)有事说事,有理有据,怎么能先恐吓性、报复性的咆哮呢。。。

2010-04-29 13:14:48 子不语风花雪月
  貌似还是夫妻店~~
  听三三的,遇到不讲理的,走为上策。

2010-04-29 13:22:45 elisa92
  呵呵,没有你们两位一搭一唱的水平。我的确是女的,评星那个是小孩子昨晚看到后,觉得气愤,故意弄的。
  没有你们的水平高,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一个人似的。
  “好女不跟两男斗”。做学问的这样说话,我真是佩服,无语。就此偃旗息鼓!
  还要说上一句,谢谢你们贴的冷杉老师的书,有些我还真没有,也算此役的斩获,谢谢啦O(∩_∩)O~~

2010-04-29 13:27:43 elisa92
  豆瓣还没有用熟,才看到小孩又用我的号来骂人,我已经批评她了,在这里道歉了。

2010-04-29 13:38:50 子不语风花雪月
  回Elisa92:
  我说过,就事论事,对书不对人,这本书确实有些问题,这是毋庸否认的。说此书“烂译”,也许言重了,若因此为你以及冷杉先生带来困惑,还请谅解。

2010-04-30 09:18:46 elisa92
  我也回头看了看,的确有许多令人汗颜之处。可能3年前的水平的确无力应对社科类博士论著。希望持续关注新书《巨人的聚散》,尼采胞妹整理评注的尼采与瓦格纳通信集。欢迎多提中肯意见,不希望再见到骂人的话。

2010-04-30 21:50:18 lothar
  刚从三联书店买回此书。再次证明了买书之前要看看douban

2010-05-01 01:32:25 lovebruckner
  致风花雪月:
  1.那个译者会把“普遍”译成“甫遍”??那是校对错误,知道吗?看来你这个sm曾经把“普遍”译成“甫遍”吧?
  2.说“神经错乱的翻译”难道不是在漫骂译者吗?你懂不懂汉语?
  3.岂能随便说“山寨翻译”?你攻击出过你书的三联书店吗?我看你颇像山寨出身的。
  4.《金枝》怎就不能译成《金色树枝》?那是你的“定译”吗?你算老几呀。
  5.以后再开骂别人前,自己先去看看精神科医生。
  

2010-05-01 12:59:13 子不语风花雪月
  本来我看你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翻译“的确有许多令人汗颜之处“,态度还算老实,以为你终于接受了我的批评,因此我昨晚上把原贴中比较尖锐的词句删了,也算给你留个面子。现在你居然又变了马甲来寻衅胡闹,给你台阶下你不要,那就让你把原形现出来在这里丢人现眼吧:
    
  1,你那译文的错误明摆着,我指出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你的那些骂人贴,掩盖不了任何事实,而只能让你自己丢人现眼,所以你的那些骂人贴我不会删,放在这里,它们将是你(杨立新或者冷杉)的永久的耻辱,除非豆瓣最终关门那一天。(这个帖子以及你的其他帖子,我已全部保存,不要想赖账)。
  2,也许你们夫妻中终究还有那么一点良知未泯,觉得自己那样满口昏话太不像样,也许是觉得是终究觉得自己理亏,想挽回点面子,因此你谎称那些骂人贴是你家儿子擅作主张所写,我靠!你家儿子才四岁啊(这是你自己在豆瓣上说的)。四岁还是上幼儿园的年龄吧?就会上网骂人!给你儿子的将来积点德好不好,也给自己积点德好不好,做父母的在外面丢人现眼,却那四岁的娃娃当挡箭牌,天底下有你这样做父母的吗?当时我我没有揭穿你,是想给你留点面子。
  3,别以为你穿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一条狗,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同一条狗。
  那个lovebruker和那个elisa92是你杨立新同一个人,你们翻译夫妻店注册lovebruker,最初不过是方便自吹自擂地叫卖自己的译著吧,这个Lovebruker在豆瓣上深情款款地说多么多么期待冷杉先生的最新译著,靠!潘金莲帮武大郎卖炊饼也不会这样肉麻吧?在天涯上最新注册,到我的天涯博客上撒野的,也是你吧? 你不会说这个lovebruker也是你儿子吧?你们家造儿子不至于和你们家造书一样地粗制滥造吧?  

    
作者: 品三    时间: 2010-5-1 16:14

2010-05-01 13:30:28 子不语风花雪月  

本来我看你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翻译“的确有许多令人汗颜之处“,态度还算老实,以为你终于接受了我的批评,因此我昨晚上把原贴中比较尖锐的词句删了,也算给你留个面子。现在你居然又变了马甲来寻衅胡闹,给你台阶下你不要,那就让你把原形现出来在这里丢人现眼吧:
      
  1,你那译文的错误明摆着,我指出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你的那些骂人贴,掩盖不了任何事实,而只能让你自己丢人现眼,所以你的那些骂人贴我不会删,放在这里,它们将是你(杨立新或者冷杉)的永久的耻辱,除非豆瓣最终关门那一天。(这个帖子以及你的其他帖子,我已全部保存,不要想赖账)。
  2,也许你们夫妻中终究还有那么一点良知未泯,觉得自己那样满口昏话太不像样,也许是觉得是终究觉得自己理亏,想挽回点面子,因此你谎称那些骂人贴是你家儿子擅作主张所写,我靠!你家儿子才四岁啊。四岁还是上幼儿园的年龄吧?就会上网骂人!给你儿子的将来积点德好不好,也给自己积点德好不好,做父母的在外面丢人现眼,却那四岁的娃娃当挡箭牌,天底下有你这样做父母的吗?当时我我没有揭穿你,是想给你留点面子。
  3,别以为你穿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一条狗,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同一条狗。
  那个lovebruker和那个elisa92是你杨立新同一个人,你们翻译夫妻店注册lovebruker,最初不过是方便自吹自擂地叫卖自己的译著吧,这个Lovebruker在豆瓣上深情款款地说多么多么期待冷杉先生的最新译著,靠!潘金莲帮武大郎卖炊饼也不会这样肉麻吧?在天涯上最新注册,到我的天涯博客上撒野的,也是你吧? 你不会说这个lovebruker也是你儿子吧? 你们家造儿子不至于和你们家造书一样地粗制滥造吧?


:lol :lol :lol
作者: 品三    时间: 2010-5-1 16:23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5-1 13:21 发表
别以为你穿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一条狗,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同一条狗。



太经典了!
才子啊!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5-1 19:11

发帖发成了经典,
骂人骂成了才子?

作者: 王京    时间: 2010-5-2 13:36

如果说应该对著作内容有相关专业研究,是要求过高,那么至少语言和一般专业常识要说得过去,才能揽这瓷器活吧?
可看留言,自己承认不是英语出身,又缺乏相关的常识,那为什么一定要翻译呢?
一定要翻,花点时间查查,哪怕是上一下网,也不至于有这么多硬伤。为什么不呢?
而硬伤到了这个程度,也确实让人怀疑三联是否认真进行过编辑和校对。
宗迪老师话说的狠,但这是个商品,太烂,也总得让人发发牢骚吧。
不惜变换身份加以攻击,批评就那样难以接受吗?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5-2 19:03

真是太恐怖了,三联竟堕落成这样?!!!

我本宁愿相信那是盗版被温柔老师给撞上了,现在看来还真不是。

这两位译者是夫妻店?冷杉是男的,杨立新是女的?

我看得有点糊涂了。

这么开店也太不道德了。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5-2 19:06

引用:
原帖由 品三 于 2010-5-1 16:23 发表




太经典了!
才子啊!
【别以为你穿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一条狗,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别人就不知道你是同一条狗。 】

哈哈哈,机器人也顶这个!!!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2 21:16

溜进来瞧掐架滴。。。

温柔老师某种程度上给这本书做了个广告,我毅然决然地买了一本,看看到底有多错乱。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2 21:18

我前几天看商务、三联和广西师大的书都发现了错别字。

把我膈应滴。。。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5-2 21:38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5-2 21:18 发表
我前几天看商务、三联和广西师大的书都发现了错别字。

把我膈应滴。。。
不要膈应,现在的书里要是没有点错误,那才叫新鲜呢。呵呵,辩证的看,辩证的取舍。 不全信书。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0-5-2 22:12

 hahaha 都翻译成这样了还能狡辩……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2 22:51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这才叫本事。。。。
作者: 微蓝    时间: 2010-5-2 23:41

现在的出版社很多都是求效率,所以质量远不及原来了;连三联这样的品牌出版社都这样,真不敢想象那些小出版公司的质量了,以讹传讹,悲哀……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5-3 01:34     标题: 垃圾译著举隅

这不仅是一个效率或者质量的问题,而是人是否有基本的自知之明和羞耻心的问题。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229072/

  我知道这本译著完全是一个垃圾,但不知道它如此垃圾。今天上网找到了这本书英文版的前几页书影,对照了一下译文,结果不对不知道,一对吓一跳,就说绪论第一段,8个句子,这个译者居然译错了5个,而且有些还是基本的词义和语法错误。我说他是神经错乱的烂译,他居然还觉得委屈。TNND!
     
  《绪论》第一段原文:
    
  The word "myth" has many --often conflicting--meanings attached to it, all of which have some validity. On the level of everyday usage a myth is a false story or belief. The common meaning applies in some sense to hallowed religious stories as well. For most people it is a myth that walking under a ladder brings bad luck. But it is also fair to say that for a non-Jew and probably for many practicing Jews, the parting of the Red Sea is a myth, or that for non-Christians and many Christians, the Resurrection is a myth. In this sense a myth is a story that is outside the scope of our actual experience and therefore, literally, impossible or false. Seas do not part and humans are not resurrected. The Red Sea myth and the Resurrection myth, however,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 the ladder myth because, for the cultures to which they belong, they convey some significant trut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source of being.
    
    
  第二句:
    
  On the level of everyday usage a myth is a false story or belief.
    
  烂译: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讲,神话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或信仰。
    
  正译:在日常用语的层面上,神话是一个虚假的故事或信念。
    
  说明:
  1,你从哪本词典上查到false有虚构的意思?
  2,belief在此只能译为信念,而不能译为信仰。比如下文说,从梯子上走过会带来厄运,这是信念,而不是信仰。
    
  第三句:
    
  The common meaning applies in some sense to hallowed religious stories as well.
    
  烂译:甫遍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也适用于神圣的宗教故事。
    
  正译:在某种意义上,(神话一词的)这种通常含义也适用于神圣的宗教故事。
    
  说明:
  1,把“普遍”写成“甫遍”,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了。
  2,但即使你把“普遍”写对了,你还是译错了。这句话中“common meaning”前有定冠词the,表明此语是承上一句而来的,common meaning特指上面提到的“神话是一个虚假的故事或信念”这种通常所理解的含义,所以这里“common”可以译为平常、通常、一般、日常、普通,但就是不能译为“普遍”,“普遍”在学术语境中一般意味“普遍有效性”,是为学术共同体普遍接受的意思,这里用了“普遍”,意思就全反了。
  3,你没有译出定冠词,说明你根本没有读懂这句话和上句话之间的关联。
  4,你的译文中,间隔三个字就出现两个“意义”,难道你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没教过你造句或写作文吗?
    
    
  第五句:
    
  But it is also fair to say that for a non-Jew and probably for many practicing Jews, the parting of the Red Sea is a myth, or that for non-Christians and many Christians, the Resurrection is a myth.
    
  烂译:不过,对于一个非犹太教的人、也可能对许多虔诚的犹太教徒来说,红海的分离是个神话是合理的,或者对一个非基督教的人和许多基督教徒来说,耶稣复活是个神话。
    
  正译:不过,对于一个非犹太教徒,甚或对于很多讲究实际的犹太教徒来说,说(摩西)分开红海的故事只是一个神话,是说得过去的,同样,对于一个非基督徒,甚至对许多基督徒来说,说耶稣复活只是一个神话,也是说得过去的。
    
  说明:
  1,Jew这句话里出现两次,两次的意思是一样的,你上面译为“犹太教的人”,下面却译为“犹太教徒”,你不嫌麻烦汉语还嫌麻烦呢。下面的“基督教的人”和“基督徒”存在同样的问题。该统一的地方你不统一,该避免重复的地方(上句的两个“意义”)你不避免重复,说你精神错乱难道冤枉你了吗?
  2,“practicing”一词,你从哪本词典上查到它有“虔诚的”意思?这已经是你第二次不顾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混译一气了(参见上面的false)。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会容许你说摩西分开红海只是一个虚假的神话吗?他不当场给你这个亵渎他们的信仰的混蛋两耳光才怪!
  3,你的译文没有翻译出“say”,因此翻出的句子文理完全不通。——fair指的不是“红海分离”这回事,而是“说红海的分离是神话”这个说法。
  4,这句话中关于犹太教徒和关于基督教徒的论述,是并列从句,“it is also fair to say”统领这两个从句,你的译文却把“耶稣复活是个神话”翻译成了一个独立的句子,难道英语老师没有教过你语法啊?
    这短短的一个句子你就出现了三处致命的错误:译错了一个词,漏译了一个词,漏译了一个从句关系,难道你这还不算烂译?
    
  下面的两个句子,也都译错了,我懒得一一给你挑错了(靠!你又不请我吃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做英语翻译改错联系。
    
  第六句:
  In this sense a myth is a story that is outside the scope of our actual experience and therefore, literally, impossible or false.
    
  烂译:从这种意义上讲,神话是一个超乎我们真正的经验范围之外的,从而在严格意义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虚构的故事。
    
  正译:此这种意义上说,神话是一个超出我们实际经验能力之外的故事,因此可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者是虚假不实的故事。
    
  第八句:
  The Red Sea myth and the Resurrection myth, however,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 the ladder myth because, for the cultures to which they belong, they convey some significant trut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source of being.
    
  烂译:然而,红海的神话和复活的神话十分不同于从梯子下走过的神话,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前两者传达的是人类和生命的根源之间关系的某些重要的事实。
    
  正译:不过,摩西分开红海的神话和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与从梯子地下走过就会倒霉的神话是很不相同的,对于其各自所属的文化而言,这两个神话传达了某些关于人类存在与存在之源之间关系的真谛。
    
  提示:这个烂译中,有一处语法错误,有数处理解错误,译者根本没有理解某些关键词在神话学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5-3 02:19     标题: 谢谢宗迪老师

这个事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要了解外国的学术成果,学好外语是必须的,学贯中西可能太难,但是学懂中西,学通中西还是可以的。

以后在读译著的时候,一定要看译者是谁。没有相关学术知识的人做的都是鸟事,还不如不译,这年头英语谁都读得通,但能弄透学术著作的意义,不是会外语的人就能做的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10:46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长鸿,我俨然看到你是在凌晨两点回的贴。。。

你这是醒了还是没睡?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5-3 11:10




“甫遍”与“普遍”

看来这个“甫遍”要成论坛的流行语。。。


图片来源:卓越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11:19

感谢杨立新,又为汉语增加了一个词汇。。。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5-3 11:23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第二段“一气呵成”,5个“的”字1个句号,中间再无停顿。
哈哈哈,这样的中文水准竟然被三联看上了?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5-3 12:22     标题: 《欧洲神话世界》英文版部分书影网址

google读书真好: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 ... e&q&f=false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5-3 12:32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是的,俺在那里也建了个书架。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5-3 12:50

刚才发现,译者居然把绪论的标题也翻译错了。
绪论标题原文为:myths and mythologies,译者译为:神话和神话学,完全是想当然。
mythology一词,既可以指神话学,也可以作集合名词讲,指(一个民族、一个文化共同体)的神话或神话体系,如中国神话,希腊神话,而作者在这本书里面讲的就是欧洲各民族的神话体系,如第三章题为Greek mythology,第四章题为Roman mytholgy,第五章题为Celtic Mythology,这些标题中的mythology显然只能译为“神话”或“神话体系”,而不能译为“神话学”,而绪论中复数形式的mytholgoies显然就是指这些民族的mytholgy而言的,所以绪论标题只能译为“神话与诸神话(体系)”、“神话与诸民族神话”或“神话与神话种种”。——译者不知道mythology的两个意思,表明其缺乏基本的神话学常识。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13:04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温柔老师,三联也要恨死你了。
这下梁子结大发了。。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5-3 13:04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同意,看了一下目录,也去google了几页。

这本书无涉神话学。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13:09

三联估计回去要定社规了。以后温柔的书不准出啊。。。。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5-3 13:31

“神话”的神化。
想起一句台词:偶滴神哪!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21:44

我感觉到今晚或明日这里会狼烟四起。
童鞋们,小板凳都准备好,好戏要开锣喽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5-3 21:46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5-3 21:44 发表
我感觉到今晚或明日这里会狼烟四起。
童鞋们,小板凳都准备好,好戏要开锣喽
小板凳1来报道。。。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5-3 21:51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好像这位童鞋也拜过三口大师鸟?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21:58

那位童鞋见神就拜的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5-3 22:00     标题: 推荐大家看看季羡林先生多年前的一篇文章

谈翻译(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4日18:52 新浪读书

1991年5月3日

题目虽然是《谈翻译》,但我并不想在这里谈翻译原理,说什么信达雅。只是自己十几年来看了无数的翻译,有从古代文字译出来的,有从近代文字译出来的,种类很复杂,看了就不免有许多杂感。但因为自己对翻译没有多大兴趣,并不想创造一个理论,无论“软译”或“硬译”,也不想写什么翻译学入门,所以这些杂感终于只是堆在脑子里。现在偶有所感,想把它们写出来。因为没有适当的标题,就叫做“谈翻译”。

题目虽然有了,但杂感仍然只是杂感。我不想而且也不能把这些杂感归纳到一个系统里面去。以下就分两方面来谈。

论重译

世界上的语言非常多,无论谁也不能尽通全世界的语言。连专门研究比较语言学的学者顶多也不过懂几十种语言。一般人大概只能懂一种,文盲当然又除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非要翻译不行。

但我们不要忘记,翻译只是无可奈何中的一个补救办法。《晏子春秋?内篇》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移到淮北,叶还能相似。一篇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倘若译成另外一种文字,连叶也不能相似,当然更谈不到味了。

譬如说,我们都读过《红楼梦》。我想没有一个人不惊叹里面描绘的细腻和韵味的深远的。倘若我们现在再来读英文译本,无论英文程度多么好,没有人会不摇头的。因为这里面只是把故事用另外一种文字重述了一遍,至于原文字里行间的意味却一点影子都没有了。这就是所谓“其实味不同”。

但在中国却竟有许多人把移到淮北化成枳了果子又变味的橘树再移远一次。可惜晏子没有告诉我们,这棵树又化成什么。其实我们稍用点幻想力就可以想象到它会变成什么离奇古怪的东西。倘我们再读过中国重译的书而又把原文拿来校对过的话,那么很好的例子就在眼前,连幻想也用不着了。

十几年前,当我还在中学里的时候,当时最流行的是许多从俄文译出来的文艺理论的书籍,像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卡尔斯基的什么什么之类。这些书出现不久,就有人称之曰天书,因为普通凡人们看了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自己当时也对这些书籍感到莫大的狂热。有很长的时间,几乎天天都在拼命念这些书。意义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念一句就像念西藏喇嘛的番咒。用铅笔记出哪是主词,哪是动词,哪是副词,开头似乎还有径可循,但愈来愈糊涂,一个长到两三行充满了“底”、“地”、“的”的句子念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如坠入五里雾中,再也难挣扎出来了。因而就很失眠过几次。译者虽然再三声明,希望读者硬着头皮看下去,据说里面还有好东西,但我宁愿空看一次宝山,再没有勇气进去了。而且我还怀疑译者自己也不明白,除非他是一个超人。这些天书为什么这样难明白呢?原因很简单,这些书,无论译者写明白不写明白,反正都是从日文译出来的,而日本译者对俄文原文也似乎没有看懂。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抗议,认为我是无的放矢,因为这样的书究竟不多,在书店我们只找到很少几本书是写明重译的。其余大多数的译本,无论从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中国很少有人会的文字译出来的,都只写原著者和译者的名字。为什么我竟会说中国有许多人在转译呢?这原因很复杂。我以前认识一个人,我确切知道他一个俄文字母也不能念,但他从俄文译出来的文艺作品却是汗牛又充栋。诸位只要去问一问这位专家,就保险可以探得其中的奥秘了。
像这样的人又是滔滔者天下皆是。我现在只再举一个例。一位上海的大学者,以译俄国社会科学的书籍出了大名,他对无论谁都说他是从俄文原文直接译出来的。但认识他的人却说,他把俄文原本摆在书桌上,抽屉里面却放了日译本。这样他工作的时候当然是低头的时候多而抬头的时候少,也许根本就不抬头。倘若有人访他,却只看到桌上摆的俄文原本而震惊于这位大学者的语言天才了。

我们现在并不想拆穿这些大学者们的真相,这种人也有权利生活的。我们只是反对一切的重译本,无论写明的也好,不写明的也好。把原文摆在桌子上,把日译本放在抽屉里,我们也仍然是反对。科学和哲学的著作不得已时当然可以重译,但文艺作品则万万不能。也许有人要说,我们在中国普通只能学到英文或日文,从英文或日文转译,也未始不是一个办法。是的,这是一个办法,我承认。但这只是一个懒人的办法。倘若对一个外国的诗人、戏剧家或小说家真有兴趣的话,就应该有勇气去学他那一国的语言。倘若连这一点勇气都没有,就应该自己知趣地走开,到应该去的地方去。不要在这里越俎代庖,鱼目混珠。我们只要有勇气的人!

著者和译者

著者和译者究竟谁用的力量多呢?不用思索就可以回答,当然是著者。所以在欧洲有许多译本封面上只写著者的姓名,译者的姓名只用很小的字印在反面,费许多力量才能发现。在杂志上题目的下面往往也只看到著者的姓名,译者的姓名写在文章的后面,读者念完文章才能看到。他们的意思也不过表示译者和著者不敢抗衡而已。

在中国却又不然。我看到过很多的书,封面上只印着译者的姓名,两个或三个大金字倨傲地站在那里,这几个字的光辉也许太大了,著者的姓名只好逃到书里面一个角落里去躲避。在杂志的封面上或里面的目录上有时我们只能找到译者的姓名,甚至在本文的上面也只印着译者的姓名,著者就只能在本文后面一个括弧里找到一块安身立命的地方。从心理上来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译者就害怕读者只注意著者的姓名,但又没有勇气把著者一笔抹杀,好在文章既然到了他手里,原著者已经没有权利说话,只好任他处置,他也就毫不客气地把著者拼命往阴影里挤了。我不是心理学者,但我能猜想到,变态心理学家一定在他们的书里替这些人保留一块很大的地盘的。

我还看到几个比较客气一点的译者,他们居然肯让著者的姓名同他们自己的列在一块。但也总觉得心有所不甘,于是就把自己的姓名用大号字排印,著者的姓名用小号字,让读者一看就有大小偏正之感,方法也颇显明。我立刻想到德国大选时希特勒的作风。现在被谥为希魔的德国*者当时正兴高采烈,在各个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墙壁上都贴满了放大了的选举票的式样。上面写了他自己和戈林、戈培尔、赫斯、福利克的名字,下面印了两个圈,一个很大,一个很小,像是太阳和地球。年纪大一点的或眼睛近视的无论如何也不会看到那小圈。这当然有它的作用,因为赞成希特勒的人要在大圈里画一个记号,小圈却是为反对他的人预备的。结果希特勒果然成了功,百分之九十八的德国人都选举了他。我总怀疑有些人根本没看到那小圈,既然每个人都必须画一个记号,他们只好拿起笔来向大圈里一抹了。我们中国这些客气的译者的心理同希特勒大概差不多,这真可以说是东西映辉,各有千秋。至于他们究竟像不像希特勒那样成功呢?这我可就有点儿说不上来了。

我前面说过,有的译者没有勇气把著者一笔抹杀。但这里正像别处也并不缺少有勇气的人。有一位姓丁双名福保的大学者“著”了一部几十册厚的佛学字典。我们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因为这种工作需要多年的搜集和研究。我们从来没听说中国有这样一位专家,现在却凭空掉出了这样一部大著,不由人不怀疑。书的序里提到日本织田得能的佛教大词典,我们拿来一对,才知道原来就是这部书的翻译。但丁先生却绝对否认是“译”,只承认是“著”,因为他添了些新东西进去。我又有点糊涂起来。译一部几百万字的大著只要增加十个字八个字的新材料就可以把这部书据为己有,恐怕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来译书了。但丁先生的大“著”并非毫无可取,里面插入许多丁先生的玉照,例如,研究生理时代之丁福保,研究医学时代之丁福保,也颇琳琅满目。丁先生的尊容也还过得去,虽然比畹华博士还差一筹。但我终于恍然大悟。以前有的人想把自己的玉照登在报纸上,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给兜安氏大药房写信,当然附上玉照,信里说吃了某某药,自己的某某病已经好了,特此致谢。于是隔了不久,自己的尊容就可以同名人一样出现在报纸上,虽然地方不大对,也顾不了那样许多了。现在丁先生又发明了一个方法,使以后想出名的人再也不必冒充自己有梅毒或瘾君子写信给大药房了,真是功德莫大。我们能不佩服丁先生的发明能力吗?

另外还有一位更有勇气的人,当然也是一位学者。他译了几篇日本人著的关于鲜卑和匈奴的论文,写上自己的名字发表了。后来有人查出原文来去信质问,他才声明因时间仓促把作者的名字忘掉了。这当然理由充足,因为倘若在别人和自己的名字中间非忘掉一个不行的话,当然会忘掉别人的,谁不爱自己的名字呢?

我上面只是随便举出两个例子。像这样的有勇气的人,在我们中真是俯拾即是,比雨后的春笋还要多。只是在我们国内耍这一套,关系还不太大,因为好多人都是彼此彼此,心照不宣,但偶尔让外国学者知道了,就不免替我们丢人。我上面说的丁福保的字典,一位现在剑桥大学任教授的德国汉学家就同日文原文对照过,他把结果告诉了我,弄得我面红耳赤半天说不上话来。在外国这是法律问题。倘若一个人在自己的博士论文里偷了人家的东西而不声明,以后发现了,立刻取消博士头衔,我希望中国的法律也会来制裁这一群英雄!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22:08

先不说翻译了,有个事真是不吐不快,但吐了我就被人吞了。
今晚看圈内人的一本书,翻开前面的插图,赫然印错了一位前辈的名字,前前后后错了十来次。
实在看不下去,就翻到了后记,我的个天,同一个后记里有两位教授的名字前后是不一致的,有一位同仁的名字也是错的。
后来啊,我后记也没看完。。。。。。
强烈谴责如今出版社的编辑们!!!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3 22:26     标题: 敢情如此

也是我孤陋寡闻不知这两位翻译的大名。循着温柔老师指引的道路去做了一些资料工作,敢情冷杉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译作等身啊。而且杨立新女士跟冷杉先生多有合作,另有《死亡帝国》、《古代罗马》等译作,如此丰富的翻译经验不该出现这么多低级错误的啊。
所以,温柔老师,我坚定地认为所有的错误都归于出版社的校对和编辑!!!!

卓越上给出的简介:
冷杉,男,著名翻译家。温州出生,北京成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从事过多年中英互译工作(外文局,中译英;新华社,英译中);做过多年大学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兼过数职(北大、清华英语教师,央视翻译);当过几年音乐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和译丛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在国外游学一年。最爱还是翻译,迄今已出版了译著近60部,译自英法德文,在两岸三地出版,内容涵盖文学,美术,音乐,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等。近年尤喜好诗歌翻译。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5-3 23:09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5-3 22:26 发表
迄今已出版了译著近60部...

所以啊
呵呵
太多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5-4 13:57

冷杉冷闪了呵!
作者: karin    时间: 2010-5-4 19:16

俺是来打酱油滴

[attach]7646[/attach]
作者: ClariceChen    时间: 2010-5-4 21:22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喔椰~~看了这张书影,我有一个大发现椰~~那就是:原来汉语也可以说成这样椰~~~
作者: ClariceChen    时间: 2010-5-4 21:29

顺便说一句,“google图书”搜索确实不错
作者: 穆昭阳    时间: 2010-5-6 08:49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可以看看《古代艺术与仪式》,翻译的很到位,装帧排版都不错,我正在看呢,挺不错的一本书
作者: 陈刚    时间: 2010-5-9 10:23

翻译成这样也敢出版,佩服。
刘老师直言不讳,也使民间文学的初学者避免误入歧途,也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多推荐经典书。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5-9 23:17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4-25 12:29 发表
全书中所有的“普遍”都写成了“甫遍”、“普遍主义”则写成了“甫遍主义” ...
今天和三联的,和位编辑一起吃饭,中间提到杨老师的这本书。
据三联的朋友说,“甫遍”和“甫遍主义”的问题,确实不是由杨老师造成的。
工厂在印刷前将其中一个“普”字更换为“甫”字,结果使用了替换功能,将全书的“普遍”全都更换成了“甫遍”。而责任编辑以及校对都没有重看校样,所以酿成大错。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5-9 23:21

敢情,以后这段故事将进入图书出版史、翻译史、xx史了。
那么,金色树枝是不是也是在工厂里被催肥了?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5-9 23:39

杨老师辩解时怎么没说这个错字的事?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5-10 11:33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5-9 23:17 发表

今天和三联的,和位编辑一起吃饭,中间提到杨老师的这本书。
据三联的朋友说,“甫遍”和“甫遍主义”的问题,确实不是由杨老师造成的。
工厂在印刷前将其中一个“普”字更换为“甫”字,结果使用了替换功能,将 ...
我也从来没有说这个问题是杨老师造成的,原贴是这样说底: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全书中所有的“普遍”都写成了“甫遍”、“普遍主义”则写成了“甫遍主义”(你说他是因拼音输入法而致误吧,“普”和“甫”却并非同音字啊)!

我用的是“写成”,而不是“译成”,所以这笔账我从来没有算在译者的头上。她不好好看我说的是什么,硬要往自己身上拉,将千钧的重担一个人挑,我也木办法。

[ 本帖最后由 刘宗迪 于 2010-5-10 12:47 编辑 ]
作者: 杨嵘    时间: 2010-5-14 07:21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从争论中看出,很多错字应该是编辑的问题。

争论中看见双方都这样骂人,哎。 骂仗原来真会上瘾的。

[ 本帖最后由 杨嵘 于 2010-5-14 07:24 编辑 ]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5-14 13:47

如此把善意的批评理解成“骂”,那真的该骂了。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10-5-14 14:36

支持刘老师。
作者: 品三    时间: 2010-5-14 18:45

我们不是“骂”,我们是“辩”。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