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张国庆]为什么是奥巴马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1-12 17:33 标题: [张国庆]为什么是奥巴马
为什么是奥巴马
□ 张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8年11月6日
--------------------------------------------------------------------------------
奥巴马会提醒人们林肯也只做了一届国会众议员,而作为黑人政治家的他,更是特别感念林肯解放黑奴的壮举。同样相似的是,林肯做总统时遇到的是南北战争的巨大考验,而奥巴马一旦入主白宫则将收到来自布什政府解决伊拉克战争遗留问题的“见面礼”。
--------------------------------------------------------------------------------
丘吉尔说过,“这不是最终的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这恰恰只是开始的结束。”用这句话诠释奥巴马与麦凯恩已经落下帷幕的白宫之战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说,一年之前,奥巴马还仅仅是一位具有冲击力的政治新星的话,如今,他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为希拉里和麦凯恩惋惜之余,人们也为奥巴马的脱颖而出,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希望所感慨,而在回顾奥巴马的成长历程时,我们也会发现,他的胜利并非偶然。
求变的美国
应该说,从参加初选伊始,奥巴马就十分引人关注,并受到了媒体的热烈追捧,这不仅在于他的非洲裔背景所连带的创造历史的可能性,更在于他代表了一种试图变革的新生力量。就像奥巴马自己所说的那样,“华盛顿的领袖们似乎不能以实际的、合乎情理的方式携手工作。政治变成如此痛苦的党派纷争、如此受金钱和势力的影响,以至于我们无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是我们首先要改变的事情。”很显然,奥巴马把改变华盛顿的政治面貌,作为了竞选的主要“卖点”,而他的希望也正在于人们的求变心态。
过去七年多美国特殊的政治氛围,则是奥巴马脱颖而出的最佳“出场布景”。就像76年前,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人们对经济状况极度失望的情境下出场一样,奥巴马面临的是人们对现实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双重不满。
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民主党人迎来了久违的“上风上水”的竞选环境,年轻气盛的奥巴马,更是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求变心理。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种求变氛围推向极致,从而为奥巴马入主白宫铺平了道路。
布什的“镜子功能”
布什也在奥巴马的胜利上起到了重要的陪衬作用。如美国媒体所说的那样,在厌倦了布什政府的生硬政治及四处惹火的外交政策之际,奥巴马的到来给人一种应运而生的感觉。换句话说,在与布什“共舞”将近八年后,美国人急切地希望能换一种风格,换一张面孔,换一套思路,以便换来新的变化。
信任感的流失,是共和党政府留给麦凯恩的最大的负资产。过去几年中,不仅备受争议的伊拉克战争引起了民意基础的极大动摇,而且接踵而至的发生在共和党内部的丑闻,共和党政府推开的一扇扇“门”,布什政府在卡特里娜飓风危机中的尴尬表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而次贷危机的升级更是使民众的不满情绪上升到极点。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的坦诚、正直、果断,带给选民以好感和信任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而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共和党总统布什的执政乏力也便成为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巨大负担。由于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麦凯恩也就很难在选民中广泛建立起对他以及共和党人的信心,而奥巴马创造历史也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金融风暴的马太效应
客观地说,麦凯恩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对这场选举也准备了多年,但很遗憾的是,在“决赛”到来之前,他已背负起太多包袱。其中既有布什政府留下的阴影,也有年龄和健康问题上所引发的忧虑心理。尽管共和党人一再拿里根为麦凯恩壮行,但麦凯恩的72岁高龄,已经患过5—6次皮肤癌的历史,总还是会使人担心他上台后身体会否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国家处在经济困境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会引发相当一部分人的忧虑。
而同样遗憾的是,麦凯恩在竞选搭档的选择上,也未能顾及此问题,在他选择佩林之后,相当一部分选民就表示不会再支持他,因为不看好佩林“替补出任”总统。实事求是地说,佩林也是一位很出色的女政治家,但与奥巴马的搭档拜登相比,无论是在政治经验,还是在全国性民望上,都有很大差距。即便是与麦凯恩的初选对手罗姆尼、朱利安尼等相比,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尤其致命的是,在大选日到来之前,还发生了金融风暴这样牵动人心又降低民众对政府信心的事件。与伊拉克战争不同的是,金融风暴切身地影响到几乎所有家庭的生活,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杀伤力极大。在走向投票站的路上,相信许多人会看到也会联想到金融风暴的深刻影响,作出的选择也会更倾向于寻求“换马”。
相比之下,民众对变革的期待,举国上下的救市之辩,则有利于人们树立对奥巴马的信心。在一些政治家和学者看来,拯救股市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最佳途径是让中小投资者获得收益,是让那些弱势群体获得实质性的帮助。这也正是国会激辩救市方案的关键所在:是帮助犯错误的资本家,还是帮助中低收入阶层?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进行系统性的变革?而关心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变革,也恰恰是奥巴马为人看重的方面。
亲民特质
民生牌,显然是奥巴马最有力的竞选“助手”。作为年轻的政治家,奥巴马似乎更擅长“形象设计”,而与同乡的林肯总统及同样在危机时刻力挽狂澜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联系起来,则是他最成功的“引爆点”。
在一些人提到他从政经验尚浅时,奥巴马会提醒人们林肯也只做了一届国会众议员,而作为黑人政治家的他,更是特别感念林肯解放黑奴的壮举。同样相似的是,林肯做总统时遇到的是南北战争的巨大考验,而奥巴马则将收到来自布什政府解决伊拉克战争遗留问题的“见面礼”。
像出身贫苦的林肯一样,奥巴马的草根背景,以及他从街头少年到社会精英的转变历程,都使得他更容易为选民所接受。而从政治心理学来说,候选人越是具有与普通选民经历和观点上的相似性,就越发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也便由此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而事实证明,奥巴马发展草根力量的能力也十分之强,在筹款方面更是有着独到之处。
同样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身处的危机,以及他亲民的救市理念,更是为奥巴马所深深认同,也唤起了人们改变现实的渴望。而与小罗斯福在病榻上体会普通人的疾苦相似,由于曾长期在芝加哥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奥巴马也积攒了大量与基层民众打交道的经验,而复杂、坎坷的成长经历,更是让他对美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有着深切认识。尽管从政时间不是很久,但奥巴马总是能够旗帜鲜明地为穷人争取权益,努力推动促进社会公平的法案,而这也是奥巴马颇得草根力量信赖和支持的关键所在。
政策开放性
奥巴马的政策开放性也十分令人期待。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的表态中,奥巴马提出了与当年肯尼迪一样的主张,希望能够招揽跨党派人才入阁。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奥巴马更是坦言:“我所提出的治国理念,都是靠这些民主党人及共和党人帮忙。将来在白宫内,他们都会在我周围。”这种不拘泥于党派成见的现实选择,也使选民对未来的白宫有着更多期待。
而在对外政策方面,奥巴马也与麦凯恩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提倡对话解决,而麦凯恩则拒绝与伊朗现政府进行对话。一些评论家担心麦凯恩对德黑兰的外交政策过于强硬及高压,这种毫不妥协和让步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对方的进一步敌意。
麦凯恩对俄罗斯领导人普京也一直十分厌烦,他一直想把俄罗斯从G8赶出去。这一点不但与欧洲诸国意见相反,甚至他的共和党同事们也不赞成。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很多美国人乃至一些俄罗斯人都对奥巴马有所期待,希望他能与同样年轻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联袂改善处于困境的美俄关系。
奥巴马执政风格的理性和政策的开放性,对于未来的国际关系有着很强烈的指向性。从奥巴马更注重对话和沟通,更讲求平等,更强调美国的全球责任等方面看,在重振经济成为美国核心任务的背景下,人们有理由期待,这位新人的到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的国际形象,并很可能会使美国更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变暖等国际问题的解决中。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1-12 17:36
奥巴马赢得大选 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张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8年11月6日
本报综合报道(记者袁华杰)北京时间11月5日中午,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第43位总统。
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在北京时间12点发表败选感言,承认自己竞选落败,并祝贺奥巴马赢得总统大选,成为首任黑人总统。麦凯恩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这是美国民众释放的一个特殊信号。”
北京时间13点,奥巴马来到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发表以“美国的变革”为主题的获胜演说。他说:“在美国,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美国终于迎来了变革时代。”近百万奥巴马的支持者聆听了演说,他们不时发出阵阵的欢呼声,现场加油声震耳欲聋,相当的热闹。
奥巴马阵营除了在自己的优势州获胜,还在传统的共和党地盘,如弗吉尼亚、印第安纳等州获得了胜利,这无疑将重绘美国政治版图。
据悉,奥巴马在超过半数女性选民、2/3拉丁裔选民和几乎全部黑人选民的支持下,获得了这次选举的胜利。此外,他还赢得了占投票总人数10%的新选民支持,尤其是那些年龄在20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很大一部分宣称自己是民主党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1-12 17:39
透过大选看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 倪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1月6日
2008年的美国大选注定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选举。美国正在经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金融风暴,大型银行纷纷倒闭、股市狂跌,选举的气氛正在被不断上升的经济恐慌所左右。然而正所谓祸不单行,布什政府八年一路走来,美国的外交同样伤痕累累。美国在伊拉克面临“越战式困局”;阿富汗安全局势持续恶化;恐怖大亨拉登仍逍遥法外;巴基斯坦动荡的政局让反恐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与此同时,伊朗核危机持续紧张;朝核危机起伏不定;俄格冲突进一步恶化了俄美关系;美国在环境和能源问题上备受批评;全球范围内的反美主义再度兴起。现在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则可以从两位候选人之前的辩论中洞悉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外交政策的走向。
一、基本目标和外交理念。从总体上讲,民主、共和两党对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要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在这次选举中也不例外,两位都强调要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修复和加强与传统盟友关系,认真处理与新兴大国关系;加强美国国防力量,应对全球和地区挑战;向全球传播民主和自由价值观。但是在实现的路径上,两党之间始终存在差异。民主党秉承自由主义的理念,通常强调国际制度和国际合作、鼓吹人权,而共和党则信奉保守主义,强调安全问题、自由贸易和美国单独行动的权利。为此,奥巴马针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种种失误将自己的竞选纲领起名为“重塑美国领导地位”,而麦凯恩竞选纲领的标题也具有鲜明的共和党特征,题为“保卫我们国家,支持我们英雄,维护和平”。
二、伊拉克问题。伊拉克问题是目前美国外交争论的焦点,也是两党候选人争论的焦点。奥巴马认为,要“重塑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首先就是“要负责任地结束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还给她的人民”;“要按着一个月撤回一或两个战斗旅的速度撤回驻伊美军,期望在16个月内完成重新部署”。同时,通过“地区和国际外交合作督促伊拉克问题和平地政治解决”,“美国不寻求在伊拉克建立永久军事基地”,“鼓励伊拉克自身通过石油收入发展自身”。而麦凯恩则认为,“任何人为和政治上设立时间表都危及到国家安全”。
三、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两位候选人都极力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在制裁上观点基本一致,但两者的细节还是有很多不同。民主党主张与欧洲盟国加强外交协调共同应对伊朗核问题,“为伊朗提供明确的选择:弃核获奖励,拒绝则遭到严厉制裁”;而共和党则称伊朗为“无赖国家”,反对与伊朗进行“总统级别和无条件对话”,“保留各种手段解决伊朗问题”。在朝核问题上,双方都要延续朝鲜无核化进程,达到朝鲜半岛“无核化”。
四、贸易政策。两位候选人都强调贸易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作用,但两党在贸易上还存在诸多差异。共和党主张“自由贸易”,“鼓励运用多边、地区和双边协议减少贸易壁垒”,“恢复总统对外贸易的快速审批权”,“在农产品实行积极的贸易战略”,“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反对盗版”,“反对各种补贴”,支持《北美贸易协定》。相对于共和党,民主党强调公平贸易,即贸易保护,重视劳工和环境标准的“理智贸易政策”,修改《北美贸易协定》,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主张在国际贸易组织和多哈会谈中发挥领导作用。
五、人权政策。双方都认为促进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在全球的传播,维护人权是美国的使命。但在实现的途径上大不相同,民主党重视国际制度、伙伴关系和国际援助,主张维护联合国的作用,对其进行改革;抨击古巴、朝鲜、缅甸、津巴布韦和苏丹的人权记录。与奥巴马相比,麦凯恩认为“宗教自由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核心要素”,“要在外交事务中处于优先地位”;为促进美国价值观在全球的传播,美国要改革国务院等联邦部门,“开展公共外交”,“在国际组织中起领导作用”,尤其是“联合国军中美军要服从本国指挥”,“不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
六、应对新兴大国。奥巴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需要重建必要的联盟和伙伴关系,而“民主国家是最有价值的盟友”,为此,美国和印度是天然战略盟友,可以共同迎战21世纪的共同威胁。而关于中国,奥巴马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是对未来美国外交政策相当重要的挑战,但是他不会把中国妖魔化。他将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同时确保中国和平崛起。奥巴马指出,发展中美关系的最好方法,是在国际体系中与中国开展协作,同时对中国国防现代化“保持警惕”。对于俄罗斯,奥巴马批评俄罗斯在民主和法治建设方面走回头路,谴责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他主张,在促进俄罗斯国内民主进程的同时,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加强两国合作。他要求俄罗斯遵守国际法,尊重其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麦凯恩对俄罗斯的态度比较激烈,他“谴责俄罗斯试图主导苏联地区”,“严重关注俄罗斯压制媒体和反对党事件”。鉴于俄罗斯奉行“独裁政治”,他甚至呼吁应当把它赶出八国集团。同时,他“强烈支持在波兰和捷克建立反导系统”。
透过对两党候选人外交政策主张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基本走向。首先,美国外交政策确立的反恐主题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反恐的方式会有所调整,尤其是奥巴马入主白宫,反恐的方式和重点都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其次,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美国会更加围绕着经济问题来考虑美国的对外政策。第三,美国会加大对新兴大国与日益突出的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关注。第四,由于奥巴马胜选,实现了政党轮替,美国对外政策的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外交风格和方式会带有更多的自由主义色彩。同时,由于奥巴马是新人,又无外交实际经验,美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关系可能会经历相对长的一个调试期。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1-12 17:40
在麻省小镇感受大选
□ 曹永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1月6日
今年8月,我受福特基金资助到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进修访问,地点在麻萨诸塞州一个叫沃尔塞姆的小镇,人口只有5万人。正赶上美国总统大选火热的时候,我的指导教授对我说:“你来得正是时候,赶紧在家弄个电视,下半年会有很多热闹的事情可以看。”
沃尔塞姆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很多活动,没有电视之前,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登陆两个候选人的网站,注册个人信息以后,他们的竞选阵营就会经常给我的电子邮箱发各种信息,一般都是以候选人的口气讲:“昨天我和我的夫人到某某地方演讲了,我们讲了些什么,主张什么,如果你没有来得及收看电视,这里还有视频链接……”第一人称使人感觉和候选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可见竞选阵营为了渗透到公众内心,真是煞费苦心。奥巴马的网页欢迎网上捐款资助竞选,几美元也可以捐,听说奥巴马通过这种小额捐款募集到了不少资金(麦凯恩则主要依靠大额捐赠)。
麻省是民主党的大本营,因此我周围接触到的人大多数支持奥巴马。在奥巴马正式宣布接受候选人提名的那天晚上,一个香港小伙子到我的房间一起收看电视实况转播。奥巴马当过芝加哥大学法律系教授,当年在课堂就曾经让很多学生为之倾倒,他的演讲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而且直指美国当前的各种弊病。最后,当奥巴马和他的家人在数万支持者面前留下眼泪时,场面非常感人。
第二天上课讲东亚经济,教授一上课就问:“你们有没有收看昨天晚上奥巴马的演讲?真是棒极了。”更有趣的是,教授为了让我们熟悉东亚的经济发展程度,在网上调出卫星地图观察东亚各个国家的风貌,每到一个大城市,都会定位到那里的标志性建筑解说一下。在越南某个地方,教授指着地图上一栋破旧的小楼房说:“这就是当年麦凯恩作为战俘蹲了5年牢的地方”,教室里立刻充满了会意的笑声。
两位候选人的电视辩论时,美国几乎是万人空巷,正如媒体分析的那样,在外交政策方面,麦凯恩比较自如,但经济问题无疑是其弱项。麦凯恩抓住奥巴马从政经验不足的劣势,时时提及:“我本人已经做好了履行美国总统职责的准备,我不再需要任何岗位培训。”奥巴马在辩论时没有麦凯恩那么沉稳老练,但其突出特点是,把麦凯恩代表的共和党与已经执政八年的布什政府联系起来,攻击令人失望的经济表现和日益恶化的金融形势,这无疑使奥巴马在辩论时更有底气。
麦凯恩阵营攻击奥巴马的一句名言是:“我并不怀疑他的爱国心,但我怀疑他的判断力”,暗示奥巴马资历较浅。奥巴马阵营则基于多年来美国沉闷的经济形势,提出的口号是:“我们需要改变”。这一口号点到了很多美国人的心坎上,但奥巴马在宣称改变的同时,并没有从实际操作层面系统提出怎么改变,往哪里改。
其实不管是谁当选,喊出什么样的口号,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都将是必然的。在这个政治、经济日益多元化的世界里,美国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必须深入反思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