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海宝明】从阿拉伯医药到回医回药
[打印本页]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10-3-19 18:43
标题:
【海宝明】从阿拉伯医药到回医回药
从阿拉伯医药到回医回药
来源:中国民族报
海宝明
中世纪时,阿拉伯文明崛起,阿拉伯文化影响广泛。众多阿拉伯人进入我国,在中华大地上经商、务工、从军、传教的同时,也把阿拉伯医药带入了中国,这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阿拉伯药材和药方的输入
阿拉伯药材的输入始于唐宋时期,品种多达几十种,数量比较大的有乳香、没药、苏合香油、阿魏、丁香等。这些药材都直接被中医所采用。与此同时,阿拉伯药方、波斯药方也随之传入中国,其中,阿拉伯药方“补骨脂方”和波斯药方“悖散汤”被中国医书收录。在中医药典中还出现了许多以阿拉伯、波斯药材为主的药剂,如乳香丸、木香汤、没药散、安息香丸等。史载,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上贩运药材、香料、珠宝的阿拉伯、波斯船队成了海上霸主。阿拉伯、波斯商人每年向宋朝上缴的税金一度成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
先进医药书籍的引进和编写
公元10世纪,中国学者曾在阿拉伯医学家拉齐的帮助下,将古罗马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盖伦的医著16卷引进中国。唐代,来自海外的穆斯林药物学家李珣(史称李波斯)编写了《海药本草》6卷,介绍了当时海外15种新药的名称、形状、气味、功效、主治疾病等内容,丰富了中医药方的种类。同时,李珣还把中国传统的药物学理论与海外先进的药物学理论相结合,验证和丰富了中医药物学理论。除《海药本草》之外,由穆斯林医学家编写的《回回药方》36卷、《萨德弥实瑞竹堂经验方》等在当时也颇有名气。
回医在我国的医疗实践
据记载,唐代波斯人(今伊朗人)李苏沙是一位在中国贩卖香药的穆斯林药材商,在长安(今西安)城内开设药铺经销“难求未备”之药物。当时,与李苏沙一样在长安的海外穆斯林药商很多。《海药本草》的著者李珣的弟弟李玹就终生以卖香药为业。阿拉伯医药在我国的传播,带来了回医、回药的发展。回医、回药在唐宋时期救治了不少危重病患者,赢得了广泛赞誉,因而被称为“西域奇术”和“海上仙方”。元代,由于在建立元王朝过程中的特殊贡献以及在医药学、天文、历法、算学、冶炼锻造、制炮、采矿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回族同胞备受元政府的关爱和重用,回医、回药方面的发展也可谓达到了顶峰。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设立了回回药物院,集中了答理麻等一批回族名医为官员和百姓解除病痛。此外,京城大都还有走街串巷售药行医的波斯“老胡”(对波斯人的称呼,因为他们有留胡子的传统),这些“老胡”服务热情,重医德,深受百姓的欢迎。明朝,其最高医疗机构——广恵司就是由回族同胞掌管的,该司专门负责配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和药剂,为宫廷卫士和京都百姓治病。
时至近代和当代,我国的穆斯林医家仍然不乏其人,他们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比较有名的有沈阳吉庆堂的创始人杨登德及其后人、华西大药房的创始人白云生、配制补血清肿偏方的女医生马云馨、创建回民保健所的杨瑞生、河南南阳七代祖传中医水应龙、北京著名的回族外科老中医赵炳南和他的老师丁三巴、师弟哈锐川等,他们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