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瞿学忠】走近神秘的白马人村寨 [打印本页]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10-3-7 20:51     标题: 【瞿学忠】走近神秘的白马人村寨

  

走近神秘的白马人村寨
[ 来源:兰州晚报 | 更新日期:2010-03-07 14:46
  瞿学忠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1.4万人。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不同于藏族。白马藏人会说藏语,却不认识藏文,而且多数人会使用汉字;他们不信仰藏传佛教,却信仰太阳神、山神、火神、五谷神;他们不修庙宇,不供佛像,却只在家供奉祖先的牌位。

  正是因为这种种众多的不同,近年来国内很多民族学和史学家认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

  一个独特的民族,留给人们许多神秘的遐想。

  神秘的铁炉寨

  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据文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铁炉寨目前还有马家窑、齐家文化等遗址。而铁楼最为著名的当属境内的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据文县学者刘启舒先生介绍,白马藏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大农庭中的一朵奇葩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朴原始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俗。

  据《文县史话》记载:1959年国庆大典时白马藏族代表赴京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独特的民族彩服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毛主席问道是什么民族带队者称其为“白马藏族”,白马藏族从此被广泛关注。虽然铁楼乡是藏族自治乡但这里的少数民族与藏族有着很大区别: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信奉原始宗教服饰区别于藏族历史上军事组织和皇朝统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间传统与藏族有别不与外族通婚也不与其他藏族通婚。

  文县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大都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向阳山坡和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木楼彩绘,一寨一村,一户一院。白马藏族的服饰绚丽奇特,从头饰到发饰、胸饰、衣饰、腰饰直至脚饰,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和谐的统一体,风格独特,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氐族演变

  氐族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着这种昌盛和繁荣。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以后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便很难找到氐族的踪影了。

  据《史记》记载,白马人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来到陇南、陕南、川西北,找到了难得的真空地带,先后建立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藏族虽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但他们却有与藏族完全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他们的服装更接近羌族。

  多彩的民族

  陇南白马人民俗研究会副秘书长田佐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白马人保留了完整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服饰特色。这个民族的服装有别于其他的藏族,服饰中以头饰最具特色,白马藏族青少年男女都戴白色荷叶边毡帽缠绕有红、蓝、黄、紫等色线,垂飘在帽沿之外,无论男女,其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插两三支。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几支弯曲的羽毛,象征美丽。这种帽子被当地的白马人称之为“沙嘎”。白马人春节文化活动异常隆重热烈,从正月初一日至十七,每天都有名目繁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尤其元宵节前后,各种活动便进入了高潮。在此期间,各村寨都实行“海餐”,各家院落或厅堂内安放着饭桌,摆着饭菜和青稞酒,各类客人(包括外客)随到随吃,热情招待,概不收费。到了晚餐时间,主家老幼总要用民族语言唱起敬酒歌,随之便大碗大碗地给客人们敬上青稞酒,酒不喝干,歌唱不停。

  族源考辨

  有关白马人的族属和族源,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工作,也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结果却存有较大分歧。有研究者认为,白马人是古氐人或古羌人的后裔,是陇南的古老民族;有研究者认为,白马人与白族有族缘关系,是从南方迁来的民族;有研究者则认为,白马人本为唐代的吐蕃兵(“白马人”白马语发音“夺博尼”,汉译为“当兵的人”),在与唐军的作战中失败而避居深山;也有研究者认为,白马人为藏族的一支,从四川藏区迁来;更有人根据民间传唱,认为白马人来自马六甲,先民以捕鱼为生,在与其他部族的冲突中战败而逃避于文县白马河的深山之中。

  数十年来,我国著名学者如费孝通、任乃强、徐中舒等人,都对白马人的族属和族源发表了不同见解和看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进行民族调查和识别时,鉴于白马人聚居区与藏族聚居区地缘关系紧密,又由于部分白马人识藏文、说藏话,便被暂定为藏族(待识别),至今虽已达半个世纪之久,但大多数白马人和部分学者仍然否认其与藏族的缘源关系。

  山神崇拜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白马人深居大山,世世代代以农耕和狩猎为生,其原始封闭的生产方式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对大自然产生了紧密的依赖情节,并由此形成了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白马人没有宗教信仰,但却相信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心理异常强烈。现择其要者,略述如次。

  据文县学者刘启舒先生介绍,每个白马村寨都有神山。神山不是整座大山,而是大山中一块数十亩或数百亩不等的小地块。神山在村寨前或村寨后(村寨前后均有大山者,则村寨前后均有神山),是山神所居之处,该地均建有山神庙。白马人崇拜的山神分两类:一类是“倮念”即冢山、岳山,是总山神,其中最受尊崇者为白马老爷。另一类是在白马河和羊洞河交汇处,有一名曰“缘舍修”的独起山岗,白马人以之为白马老爷化身,山岗下的两块大石头,被认为是白马老爷的桌子和凳子(或以为书童)。神山是各村寨最神圣的地方,不允许在其中打猎、砍树或生火,否则,要受到严厉惩罚。

  山神是村寨的主宰,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不仅支配人们的一切生产活动,而且还有被称作“神判”的最终裁判(含审判意)权。

  “白马语”

  据陇南市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白马藏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据语言学专家考证认为,白马语在语音上同羌语、普米语相近似而与其他地方的藏语差异较大。白马藏族的姓名基本与汉名相同。白马人的宗教信仰主要为自然崇拜,日月山水、风雨雷电及动植物等,皆为崇拜对象。

  “白马语”是所有白马人同根同源的重要象征。以“白马语”为证,说明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县以及九寨县居住的白马人,应是一个同根同源、同语言的民族共同体。这些同根同源、同语言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白马文化”,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白马人有着独特的语言,所讲“白马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的一个独立语言。根据晋代孔晁《逸周书·王会篇》记载:“氐语是羌语的一个支属。”从语言体系分析,“白马语”与藏语是汉藏语系中的两个分支——羌语支和播语藏语支。对此,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孙宏开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为“白马人的语言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体系” 。

  据有关专家考证,“白马语”的特点是保存古羌语的本音比较多,和藏语之间的差别已大大超过了藏语内部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别。所以,“白马语”应是一个独立的语言。据此研究者认为白马语是“从古羌语母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相近的支系”。实质上,二者是同源而异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本帖最后由 代启福 于 2010-3-7 20:52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