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是基于这些很现实的考虑而选择了这个题目,但是在我申请晋升为博士候选人的时候,我不得不装作自己有着深厚的理论储备。根据牛津的体制,我们第一年的学生叫做“试用研究生” (probationer research students), 一般在一年以后要交一篇“厚实论文”( a substantial piece of work) ,详细论述自己的研究计划,经过答辩,以晋升为正式博士候选人,在此之后方才可以开始实地调查。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来疯狂的阅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用眼睛来扫描书籍)和抄录短语,在西方后现代人类学的文字轰炸之下作无力挣扎 (不是要抵抗,而是要进入而不能) ,发挥我所有的想象力编撰了我的“厚实论文”。该报告称,我的研究要描述“流散于国外的空间”(diasporic spaces),具体针对在悉尼的两个印度移民群体:医师和IT专业人士,比较他们在家庭和在工作场所中
项飚
1972年出生于温州市区一个教师家庭。
1990年从温州中学毕业保送北京大学。
1998年获北大硕士学位,当年受邀免考牛津大学博士,2002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牛津大学人类学院研究员。 研究成果
项飚研究员长期从事人口流动和社会、经济变迁的研究,曾在国内和澳大利亚、印度作长期的实地调查。主要著作有Making Order from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Labor, Recruitment Agents and the State in Northeast China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即出); Global Body Shopping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7,获2008年度安东尼利兹奖);《跨越边界的社区》(三联书店,2000;英文版,Brill Academic Publisher,2005)。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2-17 23:39 标题: 项飚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