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库恩损失”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3-3 12:15
标题:
从“库恩损失”说起
从“库恩损失”说起
□李明华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在理论范式的转换过程中,新旧范式是不可通约的,两种范式的语词结构具有“不可翻译性”,不存在一种公共语言、中性语言来保真翻译的进行,翻译即有损失。另外,相对于旧范式,新范式所说明的内容较少,所得到的经验事实的支持也较弱,因而也有内容上的损失。引申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任何理论,在其创新初期,既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体系和补充细节,也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其内在生命力尚未充分展现出来,也会存在库恩所说的理论“损失”。
“库恩损失”显然对理论创新不利。那么,面临困境的理论创新何以可能?
首先,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向生产、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开拓,恒久地推动着作为人类智慧和理性表征的理论的更新。从手推磨到蒸汽磨、内燃机磨、电气磨,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刻字、竹书帛书、活字印刷、计算机技术,实践的普遍性的品格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催生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时代理论的高峰。在哲学领域,从古代的原子论、理念论、形而上学,到近代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再到现代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等等,各种流派无不与当时人们的社会实践阶段和水平相关。
其次,理论内在规律和思维逻辑要求理论创新。理论体系内在地要求逻辑的严密性和一贯性。任何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受到诘难和反驳,都需要补充、修正和完善。科学的理论是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进行反馈与调节,从而使自身更加完善、成熟,发展到高级阶段。积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理论就完成自身的更新。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反对把理论僵化、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没有封闭自己。
再次,当代方法论的成果、高科技手段和高效传媒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使今天的理论创新具有了更现实的可能性。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一种新理论的创立,往往是引入一种新方法论的结果。当代发达的IT技术为理论创新提供了非常高端的手段,诸如网上文献搜索、下载,数据统计、合成,数据库的应用,理论模型的建构,都已比较普遍。这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对象领域,使理论创新延伸了时间和空间。
尽管如此,理论创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新理论诞生时所具有的先天的“损失”,使它面对已经普及的旧理论时总是显得柔弱。奥籍美国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曾说过,按照传统的标准来比较新理论和旧理论,“这就好比安排一个婴孩同一个成人进行拳击比赛,并胜利地宣告那无论如何是很明显的事情:这个人将要战胜。”但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近年来,“自主创新”更是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进行理论创新,有必要对理论创新的“元理论”深入研究,即对理论创新的含义、性质、动力、背景、主体能力、环境条件、手段、模式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创新的机制等进行研究。只有当理论创新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创新成为社会的时尚,成为我们自觉的行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刻就到来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网 2010-2-2 16:41:50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