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多彩民族 多彩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3-2 18:17     标题: 多彩民族 多彩文化

                                             多彩民族 多彩文化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综合专场(一)节目介绍
                                     发布时间:2010-03-02 14:31 来源: www.ccdy.cn  

  河北省

  满族二贵摔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满族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省隆化县的一种传统满族民间体育游艺,形成于清朝道光末年,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表演者在表演时,将木制摔跤道具绑在背上,双腿全蹲,双手倒穿一双薄底布靴,手足并用,一个人活灵活现地表演两个人摔跤的场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表演者王大中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承德清音会(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承德清音会是民国初年在热河形成的一个传承和演奏清音十番的民间音乐组织。此音乐最初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又脱离宫廷散入民间,既有鲜明的宫廷色彩,又有浓郁的民间风格,融合了汉、满、蒙古、回、藏等多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清音会演奏的乐曲最初配有唱词,现已失传。主要表演者钱树信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曹玉海为国家二级演员。

  辽宁省

  秧歌(抚顺地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秧歌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抚顺地秧歌俗称鞑子秧歌,形式上承袭了“踏锤”“莽式”等满族先人民间舞蹈原型,吸收了汉族秧歌之长。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表演者袁贵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蒙古族民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生动,能够全面反映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从音乐特点上,它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产生并流行于阜新地区,已有300多年历史,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省

  朝鲜族农乐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朝鲜族农乐舞是在岁时仪式和节庆活动中表演的舞蹈,集手鼓舞、长鼓舞、圆鼓舞、长袖舞、打击乐和象帽舞为一体,其中象帽舞是朝鲜族农乐舞中表演难度和艺术价值最高的表演形式。象帽,视其彩带的长短,分为短象帽、中象帽、长象帽。中象帽是我国朝鲜族农乐舞最为常用的,曾使用的28米长的象帽彩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朝鲜族长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长鼓舞”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朝鲜族洞箫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洞箫是一种竹制吹奏乐器,也是朝鲜族古老的民间乐器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洞箫这种乐器,之后流传于民间。其音色情调伤感,强弱自如,不仅能表达含蓄哀婉之意,也能表现慷慨激扬之情,独特的音律形成了洞箫演奏的重要特色。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章法严谨,表现手法极为丰富,艺人和歌手在演唱时,都要采取唱白结合的方法,叙述情节。在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绝大部分是叙事民歌,讲的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人和事。从曲调上,它可分为长调和短调。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龙江省

  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赞达仁”,即鄂伦春语“山歌”之意,是鄂伦春族歌唱艺术的主要形式。“赞达仁”曲调结构属单乐段形式,大量使用滑音和颤音,使歌声传送很远。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四胡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蒙古族四胡是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分高、中、低三类,表现力丰富,旋律悠扬、古朴,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蒙古族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表演者特木热、乌日汗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是达斡尔族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歌舞形式,历史悠久,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狩猎歌舞的特征,一方面反映达斡尔族人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歌舞的衬词丰富独特,舞蹈中常有采摘、提水、捕鱼、飞翔、禽类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

  多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原生态唱腔,多以领唱与跟唱组成的二声部方式演唱,偶尔也会出现3个以上的声部。歌唱时先由一个人起调,随之有人和音或补音。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萨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萨朗”羌语意为“唱起来,摇起来”,为自娱性舞蹈。群众在跳“萨朗”时,手牵着手围成圈,一人领跳一人收尾,便可舞蹈起来,时而轻快热烈,时而舒缓如流水。羌族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脚步的变幻和扭腰的弧度。

  青海省

  弦子舞(玉树依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弦子”又称“谐”“叶”“巴叶”,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也常称为“弦子”,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锅庄舞(玉树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其中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内容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其动作主要围绕甩袖来进行,完整的演出分祭奉神佛的序舞、表现深厚内容的正部、祝福吉祥的尾声3个部分。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玛纳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玛纳斯》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它热情讴歌了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的事迹。整部史诗包含着柯尔克孜古老的神话、民间传说、习俗歌谣以及大量的民间叙事诗与民间谚语等。2009年,该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