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春晚从“新年俗”变“新庸俗” 文化被种种负累裹挟 [打印本页]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10-2-23 22:25 标题: 春晚从“新年俗”变“新庸俗” 文化被种种负累裹挟
春晚从“新年俗”变“新庸俗” 文化被种种负累裹挟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3日08: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春晚完全可以因以下三个原因而成为最差的一届春晚:其一,作为春晚招牌的赵本山小品风光不再。晚会结束不久,小虎队的《再聚首》以超过两倍的支持率,将《捐助》甩在了身后,而随后某网站发起的“最烂节目”评选活动,《捐助》获得了总票数的47%,登上第一名位置。刘谦的魔术和王菲的新歌,在关注度和好评率方面,总体上也超过了《捐助》。赵本山小品是伴随着春晚一起没落的,人们对春晚的最大期待,也极有可能从此消失,赵本山构建娱乐帝国的宏大设想,也会因为在本届春晚表现不佳而有所受阻。
其二,本届春晚是缺点被放大到极致的一个春晚。在央视通过自身平台对春晚进行一番猛炒后,大家发现演员无非还是冯巩、姜昆、巩汉林、黄宏、蔡明、郭达、郭冬临等一批老面孔。以往这些春晚老将还能勉强将节目凑点彩出来,今年干脆一个像样的语言类节目也没推出来;在节目形式创新上,也仅有小虎队再次集合亮相,算是给人带来了些耳目一新的感觉;“推新人”这个被空喊了几年的口号,更是彻底消失,有人说王小利算是春晚上的新面孔,但这位早就通过《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为观众所熟悉的演员,怎么看都不能算是春晚推出的新人。
其三,春晚剧组的不思进取在加速春晚的庸俗化。无论是北京卫视的《阳仔演笑会》,还是辽宁卫视的《就差钱》,“本山集团”今年春节打造的另外两个节目,在效果上都要强于《捐助》。一档晚会的质量好坏,剧组的策划至关重要,央视春晚剧组将众多既不娱乐也无创意的节目凑到一起来,还美其名曰“节目精彩难取舍,零点之后需延时”,明显自信得有点过头了。
以往人们反思春晚不好看的原因时,通常会将部分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比如娱乐选择多元化了,大众审美水平提高了等等,但虎年春晚通过自身的表现说明,这就是一场自以为很贴近群众的无聊节目大拼盘。大众的娱乐选择再多,审美水平再高,也扛不住多年下来养成的收视习惯,会将春晚当作春节娱乐首选,但春晚剧组如果不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用不了几年,人们再提到春晚,将不会再默认它是专属于央视的了。
春晚的堕落不只体现于质量的下降,它的“贪大求全”以及对商业利益的妥协,一点点向底线逼近。对央视来说,其人才和平台的双重优势如果得以自由发挥,相信编排出一档创意十足的春晚并非难事。然而春晚的节目属性,注定了它不能单纯地娱乐,国家发展、时代进步、道德风尚等宏大命题,均要通过春晚有明确的体现,这无疑将春晚的娱乐空间挤掉了不少。历届导演都曾感叹过“春晚难办”,其实还不是众口难调的问题,而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实在展不开手脚。
春晚在其结束后的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都是大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但虎年春晚留下的话题其实并不多,分量也不重,除了赵本山小品、刘谦魔术揭秘、韩寒与刘谦短暂的博客交锋外,再无其他有趣的或者有延续性的话题讨论了。掐指算来春晚历史也将近30年了,早期春晚是当红歌曲和歌星的孵化器,后期春晚是年度流行语的诞生地,而虎年春晚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去年曾有人撰文称进入“后春晚时代”,那么今年我们已经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后春晚时代”第二年的春晚是多么地无聊、无趣和无味了。
2007年,关于春晚究竟是“新年俗”还是“伪民俗”的争议持续了整个春天。这个由电视创造的习俗,的确因受众面广、从众者多而以“新年俗”的身份跻身人们的春节生活中。如果春晚能秉承其早期的开放与包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将港台和海外文化融入其中并不断诞生新的流行文化,那么到今天,它定是 “新年俗”无疑。然而,近两年来舆论对春晚的批评不断升级,将它和“新年俗”联系在一起的少了,和“新庸俗”说法联系在一起的倒是甚嚣尘上,商业广告,演员假唱,职业领掌,企业拜年,主持人皮笑肉不笑,以及部分语言类节目并不高明的搞笑桥段等等,都成了春晚庸俗化的构成部分。
是什么让春晚从“新年俗”变成了“新庸俗”?答案或许不止一个,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大步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文化的脚步仍然被种种负累裹挟着,难以实现同频的进步。在经济收入可以换来自信的时候,文化的作用被轻视了。更具直观效果的货币,成为衡量一个产业、一个群体、一个单位成绩或成就的唯一标准。商业准则理直气壮地取代了社会准则。以资源换利益,以影响换利益,交易成为大批人的人生信条。在此大背景下,文化丧失了提升人、陶冶人、影响人的功能,赚钱成为文化产品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在创作者和受众都失去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之后,粗制滥造者四处通吃的时代便来到了。春晚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自然难逃这个规律。
观众对春晚“庸俗”的激烈批评,是自身文化意识近似本能的觉醒。辨别通俗与庸俗之间的差别,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每一个了解时代发展节奏、对社会有所认识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身边正在发生什么,而当所看所闻的一切,与自己的感受并不吻合甚至相悖时,自然会产生被欺骗后的愤怒。
在这声声批评中,春晚又走过了今年,明年是否依然迈着老旧的步伐继续落伍?依旧是待解之题。而作为观众,要从虎年春晚开始,真正把春晚当作过去时,完全放弃对它的期待,与其惋惜一档拥有全世界最多观众、最高收视率晚会的黯然老去,不如行动起来,多多参与和创造一些新的娱乐形式,丰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春节生活。(韩浩月)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2-23 22:37
被民俗与被庸俗!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2-24 12:13
不出几年,春晚也会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
作者: 身在7号院 时间: 2010-2-24 16:15
小品应该是笑的艺术,要笑的高雅,笑的有内涵,现在不缺少插科打诨的演员,缺少的是侯宝林那样的艺术家。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2-24 17:38
关键是我们能否拿出能够取代它的东西。
这方面,民俗学同志们任重道远且迫在眉睫啊!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2-24 17:51
春晚不会在短时间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央视春晚确实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个地方卫视纷纷亮出自己的晚会绝招时,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显得是那么老套,俗气……民俗的形成与发展要靠传播,今天更是依靠着媒介,电视媒体的强大吸引力让其他传播方式黯然失色,要复兴传统春节习俗,我们不能期待媒介本身的改变,民众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作者: 溯源 时间: 2010-2-26 19:41
春晚的堕落不只体现于质量的下降,它的“贪大求全”以及对商业利益的妥协,一点点向底线逼近。
____秀才遇上兵了,文化被贱卖的后果何止“春晚的堕落”?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2-26 20:48
财大不一定气粗呵!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1 00:33
不知道大家看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进步不大,但新闻频道关注社会民生,近一两年进步非常大。
当我们还把春晚当回事的时候,春晚就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只有当某一天,我们都没兴趣去谈论它了,那才是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
.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3-1 00:49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同意~~
今晚我的至交过来跟我一道过元宵。
在附近的餐馆吃过晚饭之后回到家中就不自觉地打开了电视,正好是一段民族舞蹈组合表演……
看着看着我就在跟这位从事俄罗斯戏剧研究的好友说:大家都在骂春晚,可自己都在看春晚。
是否是因为目前只有电视节目才能把一家人聚集到一起来的一个活动?
除此之外,在当代语境下,还有什么能把男女老少都凝聚到一个时空中而生发出“团圆”的感觉呢?
这是否也是我们这些民俗学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述:看春晚不是民俗,骂春晚才是民俗。。。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3-3 11:04
骂着骂着它就火起来了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3-3 16:25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3-1 00:33 发表
不知道大家看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进步不大,但新闻频道关注社会民生,近一两年进步非常大。
当我们还把春晚当回事的时候,春晚就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只有当某一天,我们都没兴趣 ...
爱东老师的观点我表示“严重”的支持。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不过由于自己是学新闻的,所以对于这些东西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观点,请老师指正。
首先,我认为,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在这几年的确有了不小的进步。不管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还是报道的技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再仅仅是作为官方的“喉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是切实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真正关注的事情。在报道技巧上和言论自由的程度上都有明显提高。真正做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和新疆七五事件的报道,都是很经典的案例。
其次,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觉得新闻频道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的节目甚至出现退步。98年的时候朱镕基总理曾经为《焦点访谈》题词,高度赞扬这档节目的优秀。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年《焦点访谈》的变化,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的焦点有时候会被刻意的省略了,却多了一些唱高调的节目内容。虽然新闻受政治的影响,但是我个人觉得《焦点访谈》退步了。
再有就是新闻频道在节目形式上,虽然较以前有进步。但是不难发现,这都是在追随国外的方法。缺乏自己的创新,虽说借鉴别人的优点也不错。但致命的是,这样一味“邯郸学步”,央视永远不会做大。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3-3 16:35
再说说春晚,我个人觉得春晚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主要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沉积,春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人们批评春晚,也表示人们真正在意这个东西的存在。同时,相比较20多年前,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观众变得越来越“挑”。春晚受批评,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儿。一方面,可以让主办方冷静思考,办出更优秀的节目。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出现代社会舆论力量对于公众事件的强大影响力。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