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掌中布偶舞动人间百态 福建柘荣布袋戏难觅传人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2-2 12:02     标题: 掌中布偶舞动人间百态 福建柘荣布袋戏难觅传人

                           掌中布偶舞动人间百态 福建柘荣布袋戏难觅传人
                                                [ 来源:福建日报 | 更新日期:2010-02-02]

                                                                                        庄严


郑运德演出之余想培养孩子学习布袋戏的兴趣。



  随着春节的临近,柘荣农村渐渐热闹起来。晚上休闲时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节目要算是观看郑运德的布袋戏表演了。在小巧玲珑的布袋戏舞台后场,郑运德独自吹拉弹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随着他的十指飞扬,手中的布偶舞动出生命的灵性,演绎着人间百态,给寂寞的乡村夜晚带来了欢乐……

  “柘荣布袋戏最初是由膨膨鼓演变来的,现存可考的历史始于清光绪五年,一直延续至今。柘荣布袋戏原本只是‘上有木雕小台阁,下垂蓝布’的简陋舞台,到了清代才发展出精雕细琢的戏台与戏偶,清代以后发展成风行民间的剧种。柘荣布袋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一人就是一台戏,集演唱鼓乐于一身,采用柘荣山歌曲调,表演风趣幽默、生动活泼,邻里乡亲婚丧嫁娶、添丁祝寿,都会请我去演出。2005年,柘荣布袋戏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柘荣布袋戏传承人郑运德侃侃而谈。

  柘荣布袋戏堪称“八闽绝活”,在闽东地区广为流传,是福建省珍贵的地方剧种之一,2002年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并展示。柘荣县文化馆馆长袁承木介绍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柘荣布袋戏就参加省民间艺术会演并获奖,改革开放以来,柘荣布袋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表演,县里每年都要举办布袋戏演出活动,尤其是重大节日,柘荣布袋戏会频频出现在城关街头巷尾、农村祠堂和庙会里。2004年柘荣布袋戏参加“八闽绝活”宁德赛区比赛获得第三名;2005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后,柘荣布袋戏声名远扬。

  独特的表演方式

  柘荣布袋戏由一人一戏台组成,吹、拉、弹、唱和表演都由一个演员独立完成。演出时,演员手、脚、口、身并用,两只脚踩五六种乐器,两只手表演木偶,最多能让10个木偶同台表演(以大拇指、食指为主)。

  柘荣布袋戏全凭艺人双手操纵木偶,塑造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艺术形象。布袋戏的演出设备很简单,一张普通的小方桌加一个幔帐,桌子的外面用帷布围住,里面是一个“民乐队”:一边挂着小钹、板鼓、盖头板等打击乐器,一边挂着刀、枪、剑、戟等演出道具,下边挂着脚锣。桌子上面搭起幔帐,宽不足1米,高不过0.5米,这就是“戏台”。幔帐的正面两边各开一个不大的“口子”,戏师傅的双手从这里伸出来操作布袋木偶。戏师傅则躲在帐后,坐在戏担上,口动、手动、脚动,身子随着剧情的进展变换着各种姿势,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戏台两侧红色柱子上,刻有诸如“方寸之中行万里,一人手上演百官”的楹联,中间隔以镂空雕花的木板屏风,以便艺人察看自己的操纵表演。屏风左右挂着“出将”“入相”两门帘,为戏中人物登台、下场之门。戏一开演,艺人用手指操纵木偶演戏,用脚踩动木架上的配件击打大锣、小锣、镲等乐器,嘴里或说或唱,手、脚、嘴并用,热闹非凡。所有的设备,包括乐器、布袋、木偶,只要两个箱子就全装下,一条扁担挑起一个“戏班”,可谓是“帐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柘荣布袋戏艺人要经过严格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对各种类型的剧目要有过硬的功夫,特别是表演抒情性文戏,尤其是公子、小姐、男女丑角的表演,要求达到丝丝入扣、声声含情的境界。

  柘荣布袋戏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语言艺术,有“千斤道白四两曲”之说。语言艺术着重两个方面的修养,一是强调剧情的变化,在演出中,根据语言轻、重、缓、急变化创造音调,再以生、旦、丑、净四个行当为基础,从每个行当的不同形象中分出不同类别;二是恰如其分地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群众中生动的语言通过艺术处理,变成个性化人物语言,特别是丑角人物的插科打诨语言交锋,或谐或庄,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柘荣布袋戏艺人不仅要手、脚、口、身并用,还要会戏剧唱腔和模仿各种动物叫声,因此艺人不但要有模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口音的技巧,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乐素养。

  大众化演出风格

  柘荣布袋戏表演基本上可分为前场和后场,前场是舞台部分,观众可看到木偶在舞台上的表演,后场包括锣、鼓、镲、钹、二胡、唢呐等乐器,后场的配乐、口技表演与前场文武剧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是布袋戏的精髓所在。

  柘荣布袋戏的传承着重在布袋木偶的操纵技巧与音乐搭配,对于演出的剧本大多是以口耳相传,因此布袋戏的传统剧本保存较少。剧本以古书、演义小说等为主,特别是以章回小说改编的戏(通称为“小说戏”,也称“古书戏”)为主要剧目,大体上分为“历史戏”和“剑侠戏”,“小说戏”又细分为办案为主的“审堂戏”或“公案戏”,如《包公案》等。总的来说,柘荣布袋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都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主要有《说唐》《说岳》《白蛇传》《水浒传》《七侠五义》《陈三娘》《封神榜》等。近年来,柘荣布袋戏艺人还自编了一些与形势相结合的戏目,如宣传计划生育、防火安全等。一般戏师傅都能表演六七十本戏目,每本表演三四个小时。柘荣布袋戏音乐曲调为温州和剧,音乐曲调和唱念对白的声腔贴近方言,十分口语化,深受群众喜爱。

  无人传承的尴尬

  柘荣布袋戏是中国木偶戏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气息,是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对丰富中国的木偶戏、布袋戏有一定作用,同时对研究中国木偶戏和闽南、台湾布袋戏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已经年过花甲的郑运德,现在每天都在忙着寻找柘荣布袋戏的传人,他说,学习布袋戏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吃苦精神。据介绍,布袋戏艺人在熟练掌握乐器演奏的基础上,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练手法、口技,练四肢协调能力,背剧本,如果一个月不训练,技艺都会荒疏,这种苦不是常人能承受的。而且,布袋戏多在乡村演出,因此布袋戏艺人的收入不高,郑运德一年到头走村入户演出,年收入却不到8000元,还不如外出打工的收入多,因此想学布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整个柘荣如今能熟练表演布袋戏的艺人只剩下二三十人。

  我们就此采访了柘荣县有关部门。据了解,柘荣县政府高度重视对柘荣布袋戏的保护工作,2005年初成立了“柘荣布袋戏展馆”,使得布袋戏活动日常化,促进民间艺人之间的交流和创作,使柘荣布袋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娱乐出现了多元化,柘荣布袋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加上一些有造诣的布袋戏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使得布袋戏绝技后继无人。

  袁承木说,有关部门对柘荣布袋戏目前所处状况采取了一些抢救措施,比如,以文化馆为主要培训阵地,每年举办布袋戏艺术培训班,同时采取资助扶持手段,鼓励民间布袋戏老艺人带徒授艺。同时,将民间布袋戏艺术作为技能课程列入柘荣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计划,开设布袋戏兴趣小组,并组建民间布袋戏剧团,改革布袋戏演出方式和内容,以此推动布袋戏艺术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使柘荣布袋戏得以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