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族文学》民文版:追求更美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28 21:58     标题: 《民族文学》民文版:追求更美

                                   《民族文学》民文版:追求更美


        本报讯 (记者王珍)  “当《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没有诞生的时候,我们为它们的诞生而奋斗;当它们诞生以后,我们要为它们更美而奋斗。”在1月24日召开的蒙、藏、维文在京作家翻译家座谈会上,80高龄的蒙古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说,“文学的影响力不靠数量,而是靠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文学创作,才能最好地展示我们自己”。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前夕,酝酿了20多年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字版终于面世。来自新疆的著名诗人、新疆艺术学院院长伊明·艾合买提说:“《民族文学》维文版在新疆的反响很好,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原文阅读对于本民族读者的心理作用很大。”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赞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民文版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打破单边叙事的限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

  但是,与会的作家与翻译家也对杂志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关于文字翻译问题。一方面是从第三种文字翻译,准确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文学翻译不同于文件翻译,除了准确性要求以外,作品的风格和文化语境同样重要。

  伊明·艾合买提说:“柯尔克孜族的小说,先翻译成汉语,再从汉语译成蒙语或者维吾尔语,就完全失去了原作本身的魅力和味道。”他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找到作品的原始版本,减少多次转译过程中造成的信息损失和曲解。

  北京大学教授多兰也提出,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涉及到翻译问题,还涉及到文化语境的问题,要让母语阅读的读者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中了解其他民族。蒙古族作家、北京市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郭雪波也说:“翻译是第二次文学创作,需要译者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副院长扎巴建议,最好能做到不同类型的作品请不同的作者翻译,比如写诗歌的译诗歌,写小说的译小说,写评论的译评论,风格相近的译者也许能更加准确地传达作品的风格、神韵和原作者的情感,从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作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的现状和格局。

  《民族文学》主编叶梅表示,为了更好地办好民文版,他们也制订了一系列计划,包括培养“百名翻译家”、在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培养年轻的少数民族译者、向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作家请教,以及到内蒙古、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座谈和调研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学》民文版的编辑质量。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