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兵]科学文化与人类学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7:19 标题: [刘兵]科学文化与人类学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10年1月13日
名家阅读(9)
科学文化与人类学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我最近读书颇多,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因为和研究的领域相关,读了几本关于科学史研究的书。一本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今年出的《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以往我也写过一些关于李的文章,李是一位重要的科学史家,对于他的研究很值得注意。这本书以新的视角,揭示出以往关于李的研究中颇有些不一样的形象。为我们看李其人、其观点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另一本是《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出版),费曼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一位非常有公众人物色彩的科学明星,他不循常规,在观点上、做派上很另类,但又极其有思想和创造性。这本书是费曼的书信集。首先,在国内科学家书信集出的不多,能够让人读着有意思就更是少之又少,何况费曼又是这么一个有个性有影响的科学家。他的其他几本书,如《别闹了,费曼先生》、《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在国内也都是很畅销的物理科普读物。《费曼手札》既谈工作,也有关于爱情和生活的内容,体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家的严谨正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物理学家的人文情怀。
第二类是人类学方面的。这和我近期关注的方向有关。现在,科学文化研究这门学科出现新的发展动向,即在原有基础上借鉴新观念,整合新资源。其中,人类学即是一个相关领域。《洁净与危险》(民族出版社2008年出版)很有意思,但在书店里很少见得到,我是去年在一场国际人类学的大会上看见,后来托人在网上才买得的。十五六年前,我曾读过它的英文原版,一直印象很深。虽然不是直接为科学史而写,但从人类学的立场,写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禁忌,这种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做科学史很有借鉴作用。
《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也是人类学者写的一本著作,作者麦克法兰是剑桥大学人类学系著名教授。之前,他的《玻璃的故事》在研究科学史和科学传播的学者中间也流传比较广。《绿色黄金》写茶叶传播的历史,从茶叶这一日常用品的发展、贸易、传播来看人类文明的变化和发展。从广义上来说,在科学史其他领域,如农业史也可以涉及到这些问题,但作者选取的切入点,提供出传统的科学史没有意识到的观念和视角。
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多年前出版的,我回过头来看也还是和前面提到的研究有关,从科学史和科学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多元文化中的地方性知识,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
第三类与最近和江晓原的“聊天”有关(我们在几家媒体长期开设“对话”专栏),在“对话”过程中,我读了几本国内的科幻小说,如重庆出版社这两年出版的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和王晋康的《十字》。过去,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国内的科幻小说发育得不是很好。而实际上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科幻作家的创作,从故事上来说很好读,思想也很前沿。除了科幻的想象力突出的特点之外,在如何看待人类和科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出很好的观念和想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科学完全奉为一个绝对的真理,或仅仅利用科学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想象未来。
(本报记者 陈菁霞采访整理)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7:22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10年1月13日
刘兵:艰难的坚守
■本报记者 陈菁霞
每年图书订货会上,刘兵都是“专家荐书”活动中科学文化组的成员。因为是常客,开始逛各出版社展台之前,他能够迅速地做出“战斗部署”,比如先去哪些展台,哪些书是重点关注的,哪些是应予以考虑的。若是逛得久了,向有“大烟鬼”美誉的他还逮着空儿到展馆外“吞云吐雾”一番。
就今年科学文化类图书的整体印象而言,刘兵认为和去年差不多,说不上很兴旺,但还是有一些出版社在艰难地坚持。他印象比较深的书有两本(种),一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爱因斯坦全集》(1-8卷),因为一直介入此事,刘兵深知出版此书的艰难。“现在出像这样的书,要想在市场上有很好的表现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很有利于这种书的出版”。爱因斯坦是科学史上的超级大人物,按照常理,科普类图书里只要有和他有关的内容,销量上应该会有一个基本的保证。但出这么大规模的全集,表面上看好像有些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话虽如此说,但刘兵还是建议对爱因斯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在午后的书房里,沏上一杯茶,像读文学书那样读读《爱因斯坦全集》。“不要被书名吓着,虽然有一些很专业的内容,你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不看就是了。其实里面还有大量像书信这样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很日常、很人性化的问题”。前几年甚至有出版社根据全集里的内容专门出了《爱因斯坦情书选》之类的图书。在刘兵看来,出了1-8卷已属不易,如何跟上国外的节奏,往下出齐,这是一个更大的规划,对此,他期望(但又不太乐观)有相关方面资助,大家共同把这件事情做好。
第二本《医学,理性与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是一本学理性很强的医学人类学著作。最近几年,在科学文化方面有很多争论,比如中医是不是科学等,但这些话题里缺乏一种基础性的研究视角,即抛开了生物医学和经验医学的立场的地方性知识的视角。“这本书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人类学)来看这些问题,它讲疾病和信仰,完全跳出我们传统思维,这对于开阔我们的思路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刘兵说,这类书国外出得很多,但在国内出版界还不多见,弥补了空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
接下来,刘兵还推荐了北大出版社的另一本新书《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这是一本科学史方面的书,内容涉及相对论等历史的研究。作者将视角放在知识结构的变化中,提出了人类科学是怎么演化的,爱因斯坦在人类知识长期的历史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他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这么曲折等问题。同时,作者还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放在更长的历史时段里,不仅仅是之前的大人物,其他平凡的科学家也构成了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基础。这也是书名中“矮子”一词的意指所在。
另外一本书在名字上也和爱因斯坦有关,叫做《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听上去有点耸人听闻,但是又很有娱乐性”。内容讲的是对名人大脑的研究,书中收录了那些今天我们听来如雷贯耳的名字:拜伦、高斯、惠特曼、列宁、爱因斯坦,讨论在他们的脑中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秘密?对于大脑的研究是否可以真正找出天才的独特基质,在刘兵看来,确实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法医学之父》(山东人民出版社)也是广义的跟科学有关的书。甚至现在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科学探索”,或是很多法制频道演的有关法医的案情,刘兵认为也是广义上的科学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有趣的科学传播。这些之外,儿童的科普传播读物也是重要的一种,广西美术出版社的《伟大的中国人》绘本系列60本,讲述了60项中国科技发明和科学成果是怎么开始,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要轻视绘本,它的市场非常大”。
刘兵推荐的最后两本书是《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关于网络的监管是一个热门话题,这本书的出版算得上是适逢其时,讨论了多方的不同立场,令人深思。《不羁的思绪》和《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一起,同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丛书中的新成员。这本副标题为“阿西莫夫谈世事”的书的出版又正值今年是阿西莫夫诞辰90周年,“最近有一系列关于他的书出版,他的著作值得我们关注”。
推荐书目
1.《爱因斯坦全集》,湖南科技
2.《不羁的思绪》,[美]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上海科技教育
3.《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美]布莱恩·伯勒尔著,上海科技教育
4.《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李永刚著,广西师大
5.《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德]于尔根·雷恩著,北京大学
6.《医学,理性与经验》,[美]拜伦·古德著,北京大学
7.《法医学之父》,[美]埃文斯著,山东人民
8.《伟大的中国人》丛书,广西美术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