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5 18:06 发表
正在思考这个问题,以前觉得民俗学和人类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现在有这样一个发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异文化”,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本我文化”,但是“异文化”和“本我文化”之间的 界限有时是非常模糊的,这只 ...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0-1-15 16:57 发表
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很好玩儿。施老师、高老师都是大家,我仅是来自乡间的一株草根,在此凑凑热闹。民俗学、人类学既然有区别称谓,那区别肯定就是有的。民俗是一个层面,人类是一个类别。民俗着眼点在一个“俗”字上 ...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5 17:24 发表
正巧有点心得随便写下来:民俗学就是运用在本土范围内的社会人类学。如果这样成立的话,人类学不过是一种统称,民俗学只是本土社会人类学的另一种称呼。依此可能能摸到什么脉络,,,,,,,,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5 19:24 发表
议得真热闹,看了这么多下来,还是没闹明白。
但我很久以来一直有个困惑,就是既然辨不清分不明,干嘛非得较这个劲划出个边界呢?于真理的求得、真相的澄清有什么非要不可的必要么?我突然想到这么做有点像瞎子 ...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5 20:07 发表
既然“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因而也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还要耗这个神去跟自己跟别人死磕,都是一帮子自以为不笨的人,徒劳何为?
所以,我就觉得,真有心弄学问,踏踏实实的,从事情事项本身出发,博采众长,你不 ...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16 04:36 发表
“客观上看田野成了人类学的专利”,真是客观吗?至少,在日本,说田野,没人一定说是人类学。甚至,田野,无需仅指现场;田野工作,无需仅指实地调查。有日本学者称文献是另一个“field”,凭借文献来研究民俗学也是 ...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6 09:28 发表
PS:我搜罗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施老师和温柔老师的论文(不含专著),寒假回家好好学习。
有想也趁寒假回家学习一下,然后批一下评一下的,跟我索要哈。
我负责提供柴禾,大家负责点火、烧烤!!
先从这家店的掌柜的 ...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6 08:24 发表
这句话出自我八年前的一篇小文章,
口号是刘晓春兄提出来的,被我借用做了文章标题。
但我当时还有一个副标题“——关于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策略与方法的反思”,发表的时候被叶涛兄给略去了。
这篇论文的意思 ...
原帖由 刘晓春 于 2010-1-16 22:17 发表
本无意参加论坛的辩论,因为损耗精力。
但爱东兄提到我的名字,因为是陈年旧账,有必要交代几句。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是田野派,我至今认为,田野调查是民俗学者的基本功,尽管有许多大家从来不做田野。各人有各 ...
原帖由 刘晓春 于 2010-1-16 22:17 发表
本无意参加论坛的辩论,因为损耗精力。
但爱东兄提到我的名字,即便是陈年旧账,也有必要交代几句。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是田野派,我至今认为,田野调查是民俗学者的基本功,尽管有许多大家从来不做田野。各人有 ...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6 08:24 发表
这句话出自我八年前的一篇小文章,
口号是刘晓春兄提出来的,被我借用做了文章标题。
但我当时还有一个副标题“——关于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策略与方法的反思”,发表的时候被叶涛兄给略去了。
这篇论文的意思 ...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0-1-17 11:17 发表
爱东的《告别田野》,从发表起就争议不断,我也跟着提高了知名度——此段公案中屡屡会牵扯到我当时的武断,害的爱东因我而背了不少黑锅。我稍后会在博客中专文谈谈当时的背景,以及我个人对民俗学田野与文献的看 ...
原帖由 jinguochen 于 2010-1-17 23:34 发表
爱东真是能挑起话题的人。故语新知,对于民俗学人来说,仍然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中国民俗学界已经是热闹场,大家都在赶集,却不知道赶什么集。
...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15 18:20 发表
――兼与施爱东博士商榷
转自陈金文老师博客
内容摘要:施爱东在《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一文中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民俗学界学科取向多元化的现状;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的趋利性考虑;民俗 ...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8 15:53 发表
呵呵,我等得脖子都等长了,也没等到金文兄冒个泡。
等我等得屁股起茧了,金文兄这才杀将出来,给我一个回马枪。
这几天跟王京斗法,把脑袋给斗糊涂了。
容我也休息几天。
金文兄的文章,能不能也像我一样, ...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18 23:47 发表
愚以为,大家说到这件事也只是觉得有趣,可能并无深意。不过在这里提起这事对我还是有利的,可以作为否定施博士“民俗学与人类学没有区别”的又一论据吆! ...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18 22:39 发表
--呵呵,我手里没有尖端武器,只有常规武器,更多的时候使用的是土炸弹。长期以来,我一直以几本民间文学概论作为“葵花宝典”。最近两年因为开课的原因,才读了几本人类学著作。我从没要求学生读多少本书,但要 ...
原帖由 王霄冰 于 2010-1-19 23:58 发表
叛徒之说,未免严厉了些吧。至少让我听了直打寒战。我本科学文学,硕士学民俗学,博士主攻汉学,副修民族学和日本学,博士后修习古文字学,已经当了N次的“叛徒”了,可怎么办呢?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1 09:21 发表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原帖由 clamstock 于 2010-1-21 21:20 发表
顺着施老师的话说,我倒愿意当“叛徒”,而且,事实上,我也是“叛徒”——人类学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再到民俗学。。。
窃以为,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民俗对象,咱们的武器库即分析工具可能还是越驳杂越好,越多元越好 ...
原帖由 小猫快跑咯 于 2010-1-21 19:45 发表
严重同意!
问题意识也是我从陈建宪老师那学到的。
论文开题的时候,他首先会问:你的问题是什么?这是个真问题还是个假问题?
一篇论文,要么有新材料、要么有新方法、要么有新结论。
但说到底,解决一个真问 ...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1 09:21 发表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