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们搞点有资术业的读书活动吧 [打印本页]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9 23:09     标题: 我们搞点有资术业的读书活动吧

声明在先:我最近自个儿没空,只是成了倡议或者口号健将,大家若是拿空心砖拍我,我绝对不躲~~~~

我们做点对自己学术有用的活动吧,我建议每周一书或者每月一书。大家每人(或者几个人)一期,自己做论坛读书活动的主角~~~

几个准则:
1.不许唱颂歌,以学术为唯一原则。
2.不许虚头八脑。
3.不许学术之外的掐架,搞杯中风暴。
4.发表者是这一期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也是个锻炼的机会。

报名自愿,书籍自选。请跟帖。
若是有心做民俗学的坚守者,请来这个舞台展示你自己!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9 23:42

顶则个~~

大家都响应吧~~

或者先把个人近期的“读书单”列出,看看是否会出现大家都有兴趣的书目或是作者?

这样或许就能产生读书活动的“话题”或“问题意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9 23:45

我先报个名《民俗学和民俗想象》——阅读《柳田国男描绘的日本》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1-9 23:58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1-9 23:09 发表
1.不许唱颂歌,以学术为唯一原则。 ...
狂顶。
最近民俗学论坛的风气很不好。
颂歌太多,我很不习惯。
希望大家多点学术批评,多点学术平等的精神,不要一味说自己老师的好话、说前辈学者的好话。
作为一个在新一代青年学者眼中日益衰老的“前辈学者”,至少我是不领情的。
当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批评精神,在民俗学论坛怎么就看不见了呢?

吹捧老师是不需要学术能力的。
而批评老师却不仅需要学术勇气,而且需要学术能力。
希望大家提高学术能力,对你们的前辈学者多批评。
我会在三月份贴出《学术行业生态志——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供大家批评。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1-12 19:51

这个我赞成。
谈谈我想跟大家一起读的书。
如果由我主持一个读书会的话,我想第一回合就以阅读中国古代宗教文献为主,系统梳理一下佛教进入中国之前华夏国家宗教发生、演变的情况。
拟阅读的文献:
《尚书·尧典》、《洪范》;
《诗经·周颂》、《鲁颂》、《商颂》和《大雅》有关诸篇;
《周易·系辞传》;
《山海经》关于山川祭祀的记载;
《左传》、《国语》中的相关篇目;
《周礼·春官宗伯》
《礼记》的《祭义》、《祭统》、《祭器》、《郊特牲》、《乐记》、《月令》等。
《管子》与阴阳五行说有关诸篇;
《史记·封禅书》;
《汉书·郊祀志》;
《后汉书·礼仪志》、《祭祀志》;
《白虎通义》;
《论衡》;
《风俗通义》……

用一到两年的功夫,慢慢读下来,则于中国上古宗教、神话、民俗的基本情况可以知过半矣。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2 19:59

汗颜,这个学期初到新学校,教了一门与民俗基本无干的课,忙忙叨叨一学期,竟发现,没读什么有大价值的书。杂七杂八倒是读了不少。
个人比较喜欢高居翰论述中国美术史的一系列书,如《江岸送别》、《隔江山色》、《气势撼人》、《山外山》等。此外,巫鸿有关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些个论著也有些意思。
个人赞同宗迪老师从源头、原典读书的路子,看上去费时费事,实则不然。现在太多人读书为文喜欢抄近路了,包括本人自己。
作者: 陌上花开    时间: 2010-1-12 20:56

啊呀,真好,终于听到风声了,希望赶快下雨。
作者: 小猫快跑咯    时间: 2010-1-12 21:07

支持!旁听了陈建宪老师给博士开的文化人类学课,就跟着读了几本西方经典,着实感觉到读经典和一般书的差距,建议老师们开些经典书目大家一起读,施老师来几本批判性强的书吧!我们一起来读书!
作者: 燕赵悲歌    时间: 2010-1-12 23:35

狂顶!!!
请刘宗迪老师选出一本来,给我们大家讲讲读书心得,陈泳超老师开讲了,我们都还想等着听刘老师的呢。
作者: 王京    时间: 2010-1-12 23:53

顶!要参加!
提供日本读书会的经验供参考:
基本每月一次(多则应接不暇,少则容易松垮),每次下午半天约4-5小时,中间休息一次为宜。
以共同读书(文)为基本内容,随时讨论。开始前可以交换一下学术动态、学会、出版等信息。可不定时设定口头报告(心得或专题,多在读书会的后半)。
会后一起吃饭。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3 07:51

王老师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只是,只是,最后一项活动,于我们实现起来有难度哇。。。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1-13 16:38

网上虚拟读书会是否可行?还省了请客吃饭的开销
作者: 白露为霜    时间: 2010-1-13 16:57

在线活动最好不过,这样不光北京的同仁可以参加。
我们请刘宗迪老师做第一期吧。您自选书籍和题目,自定时间和形式。
请确定时间,事先公布书籍,并将相关文章或者讲稿发布在论坛里,大家做预习。等论坛发布后,“民俗学的秋菠”小组会把活动在豆瓣发布,广邀天下豪杰。
通过刘老师的第一期,我们来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后面办得更好。这一期不是让刘老师来展示,而是全民总动员,我们来做批判会。
契诃夫言道,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小狗不必因为大狗而惶惑不安,就让他们以各自的声音叫好了。凡是老师做发表,多一点板砖,他们行走江湖多年,早已皮糙肉厚,经得起大家的板砖棍棒;同学做发表,请多点掌声。
其他有意做发表的老师同学请跟帖,或者刘老师的活动后再跟帖。

PS:请大家发布意见,在论坛中跟帖讨论好,还是在群里讨论好?

[ 本帖最后由 白露为霜 于 2010-1-13 17:05 编辑 ]
作者: 白露为霜    时间: 2010-1-13 17:37

日本的读书会,最后的吃饭是AA制,读书会和吃饭都是随意来去。
完了大家凑一起喝点小酒,随意聊聊天也不错哦。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3 18:58

引用:
原帖由 白露为霜 于 2010-1-13 16:57 发表
在线活动最好不过,这样不光北京的同仁可以参加。
我们请刘宗迪老师做第一期吧。您自选书籍和题目,自定时间和形式。
请确定时间,事先公布书籍,并将相关文章或者讲稿发布在论坛里,大家做预习。等论坛发布后,“ ...
论坛跟帖兴许好些吧?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1-13 19:13

引用:
原帖由 白露为霜 于 2010-1-13 16:57 发表
在线活动最好不过,这样不光北京的同仁可以参加。
我们请刘宗迪老师做第一期吧。您自选书籍和题目,自定时间和形式。
请确定时间,事先公布书籍,并将相关文章或者讲稿发布在论坛里,大家做预习。
……
契诃夫言道,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小狗不必因为大狗而惶惑不安,就让他们以各自的声音叫好了。凡是老师做发表,多一点板砖,他们行走江湖多年,早已皮糙肉厚,经得起大家的板砖棍棒;同学做发表,请多点掌声。
正为俺们为这个虚拟读书会该叫什么名字而拍破脑门的当口,
看罢此贴,脑瓜一震,
咱就叫“大狗小狗一起叫:民俗学读书会”
可以设一个专门的博客,
此事请白露为霜同学办理。
博客参与原则:免费报名,实名发表,谢绝围观,禁止吹捧。

[ 本帖最后由 刘宗迪 于 2010-1-13 19:20 编辑 ]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3 19:15

好好好,宗迪老师,就这个了。。。。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3 19:29     标题: 读书会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好意思 各位老师,我只有从最基本的《民俗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读起了

原始文化 金枝 这类文化人类学书我参阅过,很是有兴趣,不知这算不算超近路或叫搭飞机??搞得太超前了

本科生 考研书目我已经有了,希望安安心心把基础打好!
作者: 白露为霜    时间: 2010-1-13 22:06

请刘老师公布几项:
1.书目或者文章
2.时间
3.游戏规则
我们作为民俗学的秋菠的第一个线上活动来发布。
以豆瓣这个链接,在豆瓣上广邀天下豪杰,开放式参与,自由讨论。
论坛的筒子们以论坛作为主战场,完事后转贴到豆瓣即可。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3 22:20

博客就用”读书巫魔会“小组如何?
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action-mygroup-gid-12

或者已是满园荒草的另一个小组:”朝向民俗学本身“
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action-mygroup-gid-13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1-14 07:19

为何不放在民俗学书架里谈论呢?感觉那里也快荒了。请老师们考虑一下。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09:23

一定要去参合参合,大家到时候一定要抓刘宗迪话语中软肋,狠狠下手,这才叫争鸣,叫讨论。我已经预感到:一场巨大的学术风暴即将来到。

找个论坛版块最好,参与的人多,因为博客回复不如论坛方便,而且博客回复中它显示不出你要和谁对话,和谁商榷,回复的次数也有限制,多了就不显示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09:24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1-14 07:19 发表
为何不放在民俗学书架里谈论呢?感觉那里也快荒了。请老师们考虑一下。
这个建议好,不能荒了自家的田地啊
作者: 王京    时间: 2010-1-14 18:54

有些下沉,顶一下!期待宗迪老师拍板定夺!
看来得赶紧练练打字。虽说是大狗小狗一起叫,但到时若是打字跟不上,也叫不出声哪。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1-14 19:14

引用:
原帖由 白露为霜 于 2010-1-13 22:06 发表
请刘老师公布几项:
1.书目或者文章
2.时间
3.游戏规则
我们作为民俗学的秋菠的第一个线上活动来发布。
以豆瓣这个链接,在豆瓣上广邀天下豪杰,开放式参与,自由讨论。
论坛的筒子们以论坛作为主战场,完事后 ...
答:
1.书目:第一期暂定《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后汉书·祭祀志》和《礼仪志》。
2.每次以一个月为期,(1)第一周,布置阅读书目、背景材料、参考书目,主持者给出导读要点;(2)第二、三周参与者发表读书笔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3)第四周总结。
3.规则我前面说了,就是:开放报名、实名发表、谢绝围观、严禁吹捧。
读书会无非是几个志同道合者的私下交流,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吆喝,所以我不赞同在豆瓣上链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用博客的形式(甚至本网的博客,我也觉得版面和功能太过繁琐了),版面简单,便于管理和交流。至于“小组”的形式,版面还是过于复杂了些,最好不用。
作者: 王京    时间: 2010-1-14 20:55

同志们,实质的东西出来了!要跟进。
1,在布置古籍阅读数目时是否也能规定一下版本?
2,书目如有电子版目,手头有的能否在讨论专栏提供一下,古典文献最好是繁体字版。
3,"谢绝围观"是否过严?有些内容的讨论需要较深的学术积累,对于暂无法发言者,可以允许借围观长长知识吧。能否改为“踊跃发言”?
4,读书会是否有效,不在参与面广,而在有恒。这一点赞成宗迪老师的意见。
5,对于博客或其他形式的优劣,缺乏个人经验,提不出具体意见,请高手们精选。私意较功能丰富,还是应以简单方便为佳。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4 21:57

以前面的建议,12小时后将读书会移往民俗学书架一栏。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22:48

宗迪兄主动请战,必将又点燃民俗学论坛的另一堆篝火。学术狂欢从爱东的版块到宗迪的版块。我们的版块专门管外围宣传和鼓动!!!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1-15 08:49

烦请各位老师为我这个初入民俗圈的小毛孩儿推荐几本入门级别的书籍。
谢谢各位老师。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5 08:58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1-14 21:57 发表
以前面的建议,12小时后将读书会移往民俗学书架一栏。
童鞋们:

从论坛的功能区划分来说,小可建议读书会改在【民俗茶馆】→【书评文萃】栏目下进行。当然,这个“书评文萃”的栏目名称我们还可以改的。大家给建议就好~~


为什么呢?

【山经海经】分区版块主要是汇集资料,多少带些静态性质;
这里的【民俗学书架】主要是为了上传论著题录,似不宜作讨论栏目?
这里的斑竹叫仁增,是一位在读博士,蒙古族帅哥;好像他最近在写学位论文,没有太多时间照料书架;当然我们这里也欢迎其他童鞋加盟该栏目,与仁增一同来分担。

总之,咱们要让民俗学论坛“论”起来,我想先以【民俗茶馆】为声场,先在那里实现“人声鼎沸”,再逐步将声波扩大到其他版块也成的;再说【茶馆】在整个论坛的上端,大家容易找到。

大家认为呢?
================================
宗迪出山了?是否“温柔地”来做斑竹涅~~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09:09

宗迪出山了?是否“温柔地”来做斑竹涅~~
===================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09:14

引用:
原帖由 东方民俗 于 2010-1-15 08:49 发表
烦请各位老师为我这个初入民俗圈的小毛孩儿推荐几本入门级别的书籍。
谢谢各位老师。
小毛孩儿,你得让我们知道你到门哪里了啊?都看过啥了,省得我们推荐了你都看了。你要是真想好好读书,不如就按照宗迪老师前面罗列的书单,花个两年,一一读来。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0-1-15 09:28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5 09:14 发表

小毛孩儿,你得让我们知道你到门哪里了啊?都看过啥了,省得我们推荐了你都看了。你要是真想好好读书,不如就按照宗迪老师前面罗列的书单,花个两年,一一读来。
龙大哥,我只读过《民俗学概论》和《民间文学概论》黄涛老师编著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请您赐教!刚才发的一个回复把您的名字打错了,向您道歉。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09:41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我认为,这个主意好,可以让该活的地方活起来,该安静的地方安静下去。动静结合。

王京老弟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出任某个版块的斑竹。他在高校时间稍微宽裕吧。不过得征求他本人意见。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09:43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查收站短,私聊:)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5 10:34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0-1-15 08:58 发表
童鞋们:
从论坛的功能区划分来说,小可建议读书会改在【民俗茶馆】→【书评文萃】栏目下进行。当然,这个“书评文萃”的栏目名称我们还可以改的。大家给建议就好~~
为什么呢?
【山经海经】分区版块 ...
既然是刘老师主持,他来定名吧。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09:31

这读书活动的下文呢?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1-16 19:29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6 09:31 发表
这读书活动的下文呢?
宗迪是秃尾巴老刘,只负责打雷,不负责下雨。
作者: 王京    时间: 2010-1-16 19:39

雷打得甚为认真,估计距离下雨也不远了。诸位是不是摆个神坛,设些祭品,请请龙王呢?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6 22:13

盲流大军到他家楼下,拿弹弓打他家玻璃,看他来不来。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22:14

哈哈。有趣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0-1-17 00:24

难道你们不知道秃尾巴老李要到春天的时候才会“见龙在田”吗?时令不到,逆天而行,风雨无常,诸事不宜。要动土修造,起屋架梁,总该查查黄历堪堪风水吧先。
又,俺正在忙着蚂蚁搬家,玻璃换成了钢化的,要迫击炮加穿甲弹才顶用,土八路的冷兵器,不管用的,用来攻击施爱东家的玻璃窗还差不多
我仍然认为博客是比较合适的方式,论坛太乱,分贝太高,帖子沉浮不定,时序与顺序乱伦,一会儿是石沉大海,一会儿又沉渣泛起,泡沫与唾沫齐飞,板砖共垃圾一色,怪闹心滴。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7 00:36

咱们就从了宗迪的意愿吧。。。。。。。。。。到他博客拍砖去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0:39     标题: 回复 42# 的帖子

“博客”固然是安静许多,但怎么操作?

新开一个读书空间?将这个空间的密码通知每一个加入该空间的书友?大家届时去贴自己的读书报告或是问题或是质疑或是评论?

要知道博客的回帖数量是有限制的,大概在20个左右,这个不比论坛。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0:44

巴莫:宗迪如果是真心诚意的想干事,你就从现有的版块中批给他一个,让他去改造,当然,别忘了给他配个助手,否则,还得经常让爱东四处去喊他。版块方面,不要再另起炉灶了。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0:49

书评文萃、民俗学书架、电子书等版块可否作为改造的目标?如果将书目介绍、图书下载和读书心得等合并在一起,会使内容更加丰富,关注的人或许会多一些。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0:49

双霞前面提到使用“民俗学博客”的“圈子”功能,并愿意将其“读书巫魔会”或“朝向民俗学本身”贡献出来。

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个人空间)中以日志形式发布读书报告或其他,再通过“推荐”功能将博文日志导入“圈子”,前提是:参加者都必须来论坛或是博客注册,注册之后在【民俗学博客】加入相应的【圈子】;发布日志后要记得点击“推荐”二字将自己的文字导入“圈子”。

但是,圈子中的文章关联及其显示比较弱,如果有针对性较强的回应或是评论或是争鸣在那里很难呈现出来。而这个正是论坛可以实现的。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0:52

引用: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0-1-17 00:44 发表
巴莫:宗迪如果是真心诚意的想干事,你就从现有的版块中批给他一个,让他去改造,当然,别忘了给他配个助手,否则,还得经常让爱东四处去喊他。版块方面,不要再另起炉灶了。
嗯哒~~

我已经在前面说了,可以让大家在【民俗茶馆】→【书评文萃】中进行,该栏目也可随时改造的。

现在的问题是,温柔地思想更喜欢【博客】的安静,但我们需要考虑对话和讨论如何开展,在博客肯定要受到“回复”数量的限制的。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0:54

让宗迪有点奉献精神,那些盲流们需要他走出自己的书斋,都盼着他亮亮好身材呢!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0:59

让我再想想~~
是否把【民俗学博客】的【专题】功能打开。
原来试用过两回,在日志的基础上做过【重阳节】和【家乡民俗学】两个专题,但需要有专人管理和更新,工作量比较大;而且讨论与回应的呈现也不理想,都得点回个人博客才能展开文字页面。。。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1:03

还是以现有论坛的简便功能为主,功能使用方面一定不要太复杂了,要照顾到像我这样的比较笨的人。
还是动员宗迪屈尊下驾,照顾大多数人的习惯,也照顾论坛的现有功能。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1:04

宗迪:你也再想想,论坛的功能应该更适合“讨论”?
比如读一书建一楼,大家通过回帖就可继续某一专题的讨论。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1:07

另外,宗迪现在列出的讨论书目比较偏,好像是中国古代史专业的讨论课。
是否请宗迪先从普及做起,列出一些能够让更多的人介入阅读的书目,在听你们的讨论时,起码要让看客能够看懂你们的讨论。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1:16

我所说的偏,不是说宗迪列出的这些书偏。宗迪列出的第一期阅读书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民俗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希望宗迪能够带个好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论坛的读书讨论中来。这就需要认真考虑讨论的书目,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为主导。
期待着宗迪引导学生们去读书,首先让他们去读能够读懂的书,在宗迪的引导下读出味道来。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1:17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0-1-17 00:59 发表
让我再想想~~
是否把【民俗学博客】的【专题】功能打开。
原来试用过两回,在日志的基础上做过【重阳节】和【家乡民俗学】两个专题,但需要有专人管理和更新,工作量比较大;而且讨论与回应的呈现也不理想,都得点 ...
我临时开了“专题”功能,大家看看【重阳节】的界面:

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action-topic-id-4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使用【专题】就意味着:大家都要先在博客发表自己的东东,然后得有专人从后台进行管理:从大家的博客上去找找关联性的东东、图片等等,然后通过链接集中呈现到专题中来,阅读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博客中去。

对话与回应,“专题”是呈现不了的,除非管理员专门去搜集回来再设一栏目,这样就太费事了,即时性也不够。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0-1-17 01:20

巴莫,太麻烦了。
还是在现有版块中考虑吧。
让宗迪适应大家、适应论坛,他要是顽固到底,大家群起而攻之!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7 08:10

其实论坛给他个专版最好不过。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09:04     标题: 回复 57# 的帖子

双霞的意思是在【民俗茶馆】分区新开一个版块吗?
那就考虑移走或合并现有的一个栏目吧。
论坛目前的栏目已经太多,我们尽量做减法为妥~~

请宗迪先给一个栏目名称~~~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7 09:41

激烈的讨论着。。。。。。。。。。。。。宗迪该接受了吧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7 09:42

主意不错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7 10:09     标题: 回复 58# 的帖子

在【民俗茶馆】新开一个读书类讨论栏目:比如暂时叫【读书会】(栏目名称最后由刘宗迪定)

现有栏目我先暂时作以下处理:
将【民俗风土】、【书评文萃】、【媒体报道】和【时评杂录】全部移至【山经海经】,当作资料汇集。

从页面显示上考虑,【民俗茶馆】分区中或为6个栏目(2行×3列)或为8个栏目(2行×4列)为宜。
但这样移动后,只有5个栏目,先排成一行,回头可能要加一“征文活动”的动态栏目,再改作2行×3列。
总之,就是让【民俗茶馆】成为讨论专区,外加学界动态,这个分区版块里的子栏目主要用作讨论目的。

此外,考虑到栏目的关注度,几个大的分区版块也在顺序上作出了调整(尽管不宜改来改去的,大家回来可能又找不着北了)

先这么着,大家有何意见继续提~~
边走边看吧~~~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7 10:51

等着宗迪老师献声啦。。。。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1-18 00:29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0-1-17 10:09 发表
在【民俗茶馆】新开一个读书类讨论栏目:比如暂时叫【读书会】(栏目名称最后由刘宗迪定)

现有栏目我先暂时作以下处理:
将【民俗风土】、【书评文萃】、【媒体报道】和【时评杂录】全部移至【山经海经】,当作资 ...
嗯,莫干达很满意!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1-18 00:34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1-17 00:24 发表
俺正在忙着蚂蚁搬家,玻璃换成了钢化的,要迫击炮加穿甲弹才顶用,土八路的冷兵器,不管用的,用来攻击施爱东家的玻璃窗还差不多 。
...
正准备上床睡觉,
一不留神看到这个帖子。

赶紧打醒精神,
先去窗外观望了一会,
然后在窗台上贴了张纸条:

“施爱东家玻璃今天已更换,刘宗迪家玻璃将于后天更换。——钢化玻璃公司(联系电话136930****5)

.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1-18 02:52


趁还有四周,先去看书去了呵……
作者: 邵凤丽    时间: 2010-1-18 13:02

得抓紧时间看书去了,不然得不到发言机会了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10-1-18 15:30

书单气势很大,我估计没戏了。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8 16:34

果真把小盆盂们给吓到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1-26 14:52

这里的主持都忙啥去了呵。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3-21 01:54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8 00:34 发表

正准备上床睡觉,
一不留神看到这个帖子。

赶紧打醒精神,
先去窗外观望了一会,
然后在窗台上贴了张纸条:

“施爱东家玻璃今天已更换,刘宗迪家玻璃将于后天更换。——钢化玻璃公司(联系电话136930**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3-21 01:54

后来呢,这个活动还持续吗
作者: 瀚文    时间: 2011-3-30 11:33

我也期待呢,赶紧读书。。。。。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1-3-30 13:42

没有看到痕迹啊!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