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厂甸庙会问计民俗专家:淡化举办地 凸显品牌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7 21:46     标题: 厂甸庙会问计民俗专家:淡化举办地 凸显品牌

                              厂甸庙会问计民俗专家:淡化举办地 凸显品牌
                                                    2010年01月06日 08:18 来源:新京报

    厂甸庙会问计民俗专家
  多数受邀专家表示可淡化举办地,庙会名称应凸显厂甸品牌

  厂甸庙会将于今年撤出传统场地南新华街,“移师”陶然亭公园。(本报1月1日报道)引发热议。

  前日,宣武区文化委以及负责筹办厂甸庙会的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召集部分民俗专家,征求对于厂甸庙会的意见。北京民俗文化学会秘书长高巍担任会议主持,受邀的多数民俗专家表示,对厂甸庙会而言,举办地点的问题可以淡化,但名称还要凸显厂甸的品牌。

  选址之论

  “场地不够限制庙会进步”

  厂甸庙会的场地是目前的大问题,迁址陶然亭是个不得已的办法。北京民俗文化学会秘书长高巍介绍,厂甸庙会多年来由于人多地方拥挤,很多原有的老项目没法展示,新项目又没办法增加,长此以往限制了进步。如果万一出现安全问题,主办方可能会将厂甸庙会停办。

  参加讨论的多数专家也认为,只要能保留厂甸庙会的传统特色,举办地点并不是问题。民俗专家于德祥说,厂甸其实早就已经不存在,因此,厂甸庙会并非不能搬。但他同时认为,琉璃厂的阵地不能丢掉,他建议应适当恢复在厂甸附近的观音阁、火神庙等小庙,弄成文化小市场,让真正怀念老厂甸的人可以在这里感受老厂甸的气息。

  名称之论

  “迁址后仍要突出‘厂甸’”

  尽管对举办地表示“好商量”,但多数专家显然也很在意“厂甸”这个传统名称。

  宣南文化研究专家马铁汉建议,目前采用的“2010年陶然亭北京厂甸庙会”应改为“北京厂甸陶然亭庙会”更合适,在庙会名称上,仍要突出是“北京厂甸庙会”。

  那么,“拓展”进入陶然亭的厂甸庙会,是否能拥有冠名自主权呢?民俗专家赵书仍持保留态度。赵书认为,陶然亭公园是市属公园,对于园内的庙会容忍度如何,目前也是未知数。另外,进入陶然亭公园后,厂甸庙会的名称是以什么打头,这些也都要充分考虑陶然亭方面的意见。

  持续之论

  “公园能否长期容纳庙会”

  除了冠名,厂甸庙会能在陶然亭待多久也不好说。

  事实上,在南新华街恢复厂甸庙会后,可持续性问题就一直存在,赵书说,2001年恢复庙会之后,每年厂甸庙会举办期间,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断路。当时就有专家提出,这样一年一申请,对于厂甸庙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搬入陶然亭公园后,公园是否能长期允许厂甸庙会的举办,也并不确定。

  另外,针对2010年厂甸庙会提出的“以琉璃厂为源发地,拓展至陶然亭公园”的庙会概念,北京联合大学的顾军教授表示,琉璃厂和陶然亭都是厂甸庙会的会场,应建立两个会场的联系。她建议,两个会场之间最好能设免费运送游客的车辆。本报记者 王佳琳

  - 他山之石

  地坛庙会

  根植公园主打民俗牌

  1985年,首届地坛文化庙会在地坛公园开锣,门票只要2毛钱。

  地坛庙会最初由东城区文化部门主办,庙会主办方工作人员曹女士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亟待丰富,首届地坛庙会应运而生。恢复北京传统的民俗文化,也让京城百姓过年有个新乐子。

  从庙会创办之初起,地坛公园便是全“园”办庙会,规模不比现在小。曹女士介绍,最初除了通过招商,也请来不少“老字号”助兴。24年来,地坛文化庙会的门票已涨至10元,但吸引的游客却越来越多,2009年客流达120万人次。庙会仍主打民俗牌,并增加观众的互动性,今年,庙会上表演祭祀的“皇帝”也将通过民间征集。 本报记者 傅沙沙

  龙潭庙会

  由政府转至公园主办

  花会、走会表演,这是龙潭庙会的“雏形”。1986年正月初一至初三,崇文区正式在龙潭公园举办“1986年龙潭春节花会”,该场花会后被称为第二届龙潭春节庙会。从此,每年春节期间,龙潭公园都会举办龙潭庙会,至1988年,表现形式已从传统花会表演,发展为集民俗、体育、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庙会,成为全市性群众娱乐活动;主办者也由崇文区政府,转为龙潭公园。

  庙会人气带动了商机,1987年,庙会摊位首次向个体户开放。8年后,也就是1995年开始,庙会摊位成了香饽饽,不少人提前一天排队,熬一宿,就为得到一个称心的摊位。此后,庙会摊位价格逐年攀升,2009年,标王摊位拍价高达23.4万元。 本报记者 王姝 通讯员 邓娟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