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40年,美国传教士就在其主办的《中国丛报》上刊载译自法国汉学家雷慕沙所撰的司马迁父子传记。自此以后,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一直吸引着美国的中国学学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已然发展成美国汉学界的经典研究领域。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的《史记》译介与研究概况,美国学者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Jr)曾于1996年在《亚洲文化》(Asian Culture)第1期上发表《西方百年〈史记〉研究》一文进行了系统总结。基于此,本文以1996年以来美国汉学界的《史记》译介与研究情况为中心,简略介绍最近10多年来美国的《史记》研究动态。
2008年,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在《中国文学》上发表《关键词,著者的意图及解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应用新批评主义的方法梳理司马迁写作报任少卿书的意图,认为司马迁有意将其信件作为向子孙后裔交待与其有密切关系事件的遗嘱:为李陵辩护、所遭受刑罚及其著述《史记》之目的;与此同时,他认为司马迁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主要关注的是耻辱、死节及孝这三个主题,这三个“关键词”亦是司马迁撰述《史记》之主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