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李宪堂 曹永宪]韩国的明清史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0-1-3 10:58     标题: [李宪堂 曹永宪]韩国的明清史研究

  

韩国的明清史研究

  李宪堂 曹永宪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10




  明清史研究是韩国之中国史研究的一大重镇,不仅参与者众多,而且涉及的范围和研究的深度都是有目共睹的。这首先是因为明清史与当代问题直接相关且数据丰富,容易出成果,也因为韩国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既具有研究才能又拥有组织能力的知名学者。

  韩国的明清史研究是从“东洋史研究”中脱胎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战争结束后,韩国学界开始研究“东洋史”,但研究内容以中国明清史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中韩关系为主,其代表学者有全海宗、高柄翊,郑炳学等人。1965年。研究东洋史的31位学者们创立“东洋史学会”,极大地推进了对中国史的研究,进入7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起飞,史学研究进入了繁荣期,“东洋史学会”内部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专门学会。“明清史研究会”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

  “明清史研究会”是由首尔大学的吴金成教授提议,于1983年11月26日由崔韶子教授(梨花女子大学)和崔甲洵教授(外国语大学,当时名为清州师大)等5位教授及他们的8名研究生组建而成。从l984年起,经过留洋归国的多名教授和研究生们的共同努力,会员数量增加到了70余名。1988年2月,他们制定了规范的会则,学会正式成立。曹永禄教授被任命为第一任会长,2008年11月至今,江陵大学的金弘吉教授担任会长。从l995年起,“明清史研究会”改称“明清史学会”。

  研究会成立初期,会员于每隔一周的星期四下午举行集会,2000年3月起,固定为每月第三周的星期六下午举行集会。集会的内容有史料的介绍和讲解、研究主题和心得的交流、学术论文发表以及外国学术名著轮读翻译。其中轮读外国著名学者代表作的活动尤有成效,先后轮读的有:何炳棣(Ho Ping-ti)的《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l368至1911年的社会流动性研究》(亦译为《明清社会史研究》(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lmperial China: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瞿同祖(Ch’u T’ung-tsu)的《清朝的地方政府》(Local Govc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mg)、郑天挺主编的《明清史史料》、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丁易的《明代特务政治》等。

  另外,学会每年夏季都举行一次学术年会,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8届,年会主题涉及思想、制度、经济、国际关系、社会环境以及史学史与史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现在“明清史学会”有200多名会员,其中终身会员60余名,是韩国的中国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会之一。学会主办的刊物《明清史研究》每年固定发行两期,到2009年4月止,已出刊31辑。发表的论文都经过专家的严格审核,在国际上引用率较高,基本上可以代表韩国史学研究的水平。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韩国明清史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问题不断深入,留下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50—60年代,研究的焦点集中于韩中关系以及明朝政治权力的特征和统治体制的结构,在思想史方面则以东林党和明末清初三先生为主,基督教的活动和历史意义也被纳入了研究的视野。其中,全宗海先生的韩中关系史研究和闵斗基的生监阶层研究为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突出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史方面的研究增加,触角开始向地方伸展。“绅士”主题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中吴金成的明代绅士研究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思想史方面以王阳明研究成果最卓著,此外还有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等。

  20世纪80年代,随着“明清史学会”的成立,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言官、科举、宦官、军制、乡村社会、党争等主题成为研究对象。对外关系和经济史领域的研究保持了发展的势头,思想史方面拓展至对明初的思想家如方孝孺等人和泰州学派的研究。吴金成的《中国近世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出版,日译《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崔韶子的《东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明清时代的西学接纳》(1987年出版)和曹永禄的《中国近世政治史研究——明代科道官作为言官的功能》(1989年出版。日译《明代政治史研究》)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另外,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于1989年出版了一套《讲座中国史》,第4册是明清史。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92年韩中建交,资料收集和现场考察比以前方便了许多,明清史研究的课题更加细化,区域社会史、经济史的研究成为风尚,研究内容开始向宗族、城市、寺庙和运河等更细节的问题延伸。

  进入2000年以后,韩国明清史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象进一步细化、多样化。地域史的研究形成新的高潮,农业史、环境史、文化史、宗族史等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另外,对《燕行录》等原始文献的整理也是突出的成就之一。

  目前,经济史依然是韩国明清史研究的重点,参与者众多。基本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研究经济现象的某个方面和某个专题,如农业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里甲制度、盐政、工业生产与贸易、货币等,其中徐仁范的明中期捐纳制研究、丘凡真的清代盐政研究、闵耕俊的江南沙船北洋贸易研究、郑址镐的明清时代合伙经营制研究、元廷植对烟草和吸烟文化的研究、曹永宪的盐商及大运河研究、李学老的鸦片输入和流通线路研究等,为学界所瞩目:二是区域经济研究。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出现了各地区研究并争雄的局面,如研究徽州的有权仁溶、金仙惠:研究河北、山东的有郑炳喆:研究江南的有李允硕、金衡钟:江西有吴金成;湖北有郑哲雄:湖南有田炯权;广东有朴基水:福建有元廷植;四川则是李俊甲的研究范围。

  在社会史领域,吴金成的绅士以及社会惯行研究,朴元熇、洪性鸠的宗族研究,宋正洙的乡约、保甲制研究。俞长根的秘密结社研究,李平秀的天地会研究,李允硕的寺庙和国家祭祀制度研究,李俊甲的客家研究,权宅揆的会馆研究等是这个时期最值得称道的成果。同经济史一样,社会史也出现了“地区割据”的情况,如朴元熇、洪性鸠以徽州为基地,李允硕以江南地区为中心,李永玉关注的是湖南,李平秀则致力于广东。

  在政治史方面,值得关注的有金头铉、卢基植、柳智元的清前期史研究,金成修关于清政府对西藏的藩部支配体制研究,金弘吉的土司制度研究,南义铉的辽东都司和东北边防研究,宋美玲的军机处研究,任桂淳的八旗制研究。全淳东的明建国史研究,车惠媛对清朝题补制和官场贪污现象的研究,韩承贤对旌表、叙议制和名宦、乡贤祭祀制的研究等。

  在国际关系史领域,崔韶子的韩中关系研究是一个高峰,另外还有金噪绿的朝鲜时代行人和朝贡体制研究,金宣盿的明、后金、朝鲜三边关系研究,郑恩主和郑惠仲的韩中文化交流关系研究,崔炳旭的在华传教士研究等。

  思想史领域的研究成就也很突出,其中申龙澈的李卓吾研究,尹贞粉的邱浚研究,李庆龙的金华学派和王栋研究,曹秉汉的戴震研究等。尤为学界所推重。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环境史取得的成就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有姜判权关于清代江南农业经济和徽州府环境变化的研究、金文基关于明清时代江南气候变动和柑橘生产的研究、金弘吉关于明末清初社会发展和森林环境变化的研究、郑炳哲关于明清华北森林与永定河水利的研究、郑哲雄关于长江中游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研究。

  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最重大的成就是崔韶子主持的《燕行录》的整理研究,此外应当一提的还有朴元熇和徐仁范的《漂海录》研究。

  在1990年以前,韩国的明清史学界以曾经到台湾留过学的学者为中心,研究内容以政治和国际关系史为主:从1990年开始,欧美学成归国的学者成了研究的主体,他们受过严格的西式学术训练。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都与原来有了很大不同。研究领域的细分和专化成为潮流。就目前的情况看,韩国学者习惯于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精耕细作,缺乏应有的长时段视野和现实关怀。如何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和东亚整体历史的大框架内,为历史研究赋予一种富有现实意义的深度解释能力,这恐怕是韩国明清史学界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作者单位:李宪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曹永宪。韩国弘益大学历史教育系)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