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宗吉]西藏农耕民俗的传承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09-12-30 19:20
标题:
[宗吉]西藏农耕民俗的传承
西藏农耕民俗的传承
[ 来源:中国西藏 | 更新日期:2009-12-30 15:45]
作者:宗吉
春耕,传统的二牛抬杠的耕地方式
五谷丰登的季节。 郭阿利/ 摄
望果节的转田仪式。 阿旺洛桑/ 摄
在西藏农区,节日与民俗活动主要是春耕节和望果节。在藏族集体记忆活动中,节日是重要的载体,也是信仰与民俗互动最为频繁的时日和场域。
为了筹备藏历规定的播种吉日春播节,在春播节前的某一天,人们就开始酿造青稞酒,给牲畜准备装饰品。到了开犁那天,农人们要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由一位当年属相的妇女和男子在日出之前,赶到自己最好的土地里祭祀农业神。此后,盛装的农人才带着供品和经幡,高唱颂词,来到自己准备试耕的田里。妇女们要向天敬酒3次,在耕牛脑门上抹3道酥油,并在每对耕牛的轭木上插经幡。此后,他们才带着装扮一新的牛去耕翻新年的第一犁。至此,敬神仪式才算结束。
春播祭祀结束后,人们聚在一起,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青少年尽情歌舞,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这样欢宴五六天后,人们才开始一年的繁忙劳作。
如果说春播节是西藏民众春耕生产的第一声仪式性号角的话,那么望果节则是人们庆贺丰收的盛典。比如在西藏拉萨的工噶地方,每到秋收,工噶村附近寺院的僧人就要为望果节选择吉祥的时日。那天代表神灵的女子要装扮特殊,带领全村百姓绕村3圈。在娱乐场所,他们要高唱祈求神灵的歌曲,百姓们尽情歌舞,开怀畅饮。
节日的第二天,全村男女在高举“达达”的巫师带领下,绕本村庄稼地转圈游行。巫师摇晃羊腿,意为“收地气”,身后僧人诵经不已,众人合唱一首古老的“谐钦”,气氛极其庄严热烈。绕完圈后,农人们还要在地里摘3穗青稞穗,带回家供奉起来,以祈求丰收太平。
望果节在西藏江孜称为“达热节”。今天,这个农事节日的原始信仰成分逐渐减少,已变为庆祝丰收、祈求丰年了。达热节的形式与苯教时期绕田转圈及拉萨地区转地头的望果"的方式基本相同,但是,具体日期有所不同。拉萨一带的望果节大约在立秋前一周左右开始,江孜等地则大约在大暑前一周左右举行。据史料记载,望果节渊源甚古,“早在吐蕃王朝的第8代王(松赞干布是第32代)布德贡杰时苯教的教主教导农人绕田转圈,求天保丰收”。其仪式的大概过程是农民们背负经籍,手执彩箭、鼓乐及香炉、麦穗,盛装结队,巡绕田间。绕完之后,将麦穗插在仓房或供在神垒上,以祈求今年的好收成,随后全体乡民欢聚于田间地头,歌舞欢乐。
春耕节和望果节虽然是农事性的节日,但它仍然是从农业祭祀土地神的庆典活动信仰中发展而来。这些原始的宗教信仰与农耕生产相互渗透,互为作用,年长日久,代代相袭,演化成了一种被西藏民众所广泛接受的农耕民俗。
西藏节日文化的发展在依托古老信仰文化的基础上,在社会的集体活动和集体记忆中更迭和发展,使原来的西藏节日风俗又受到来自其他文化的冲击而发生变异。一则优美的望果节传说颇能说明这一点。
相传一位老人为了让荒芜的家乡变得美好富庶,苦苦祷告上苍。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地藏神的三位弟子,他们分别化作一头勤恳的耕牛、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和千万颗金灿灿的种子,给大地带来了丰收。人们为了纪念老人和他的三位弟子,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于是形成了今天的望果节。
早期的望果节以祭祀神灵等信仰内容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望果节古老的信仰先后受到来自苯教和藏传佛教宁玛派、格鲁派的影响,渗入了不少藏传佛教的信仰,一些新的民俗内容也随之被节日传承者吸纳,望果节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了融农事、宗教祭祀、商贸往来和社交娱乐为一体的民俗节日了。
秋收时节的农事活动十分丰富,也是农耕民俗产生最为频繁的季节,他们常常以集体的方式举行活动,在这种场域里,农民除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以外,更多的是将农作物产品奉献给神灵。一则是对神灵保佑农业丰收的酬谢,另一方面就是期望神灵继续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进行保护。这种信仰心态在西藏农区的一些秋收习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南的隆子县聂区农民在丰收季节有一种很独特的习俗,藏语称之为“嘟”。“嘟”是在秋天割完庄稼后还未打场时为了招福或预祝来年丰收的一种风俗。它一般是在每年收割完毕后还没有打场的第一个星期六举行。在农区星期六被认为是一周中的招福日。割完大部分庄稼后,家家都在自家地里留下一小块长势最好的、颗粒最饱满、可容纳一人的圆形庄稼地,在收割完的第一个星期六邀请亲朋好友或一家人聚在一起围着圆形庄稼,嘴里高喊着“嘟若!嘟若!”接着收割留下的庄稼。收割后每人一只手拿着一捆麦茎、一只手握着镰刀,把镰刀架在麦茎的正中腰,把手中的麦茎和镰刀慢慢地向顺时针方向转,同时大声唱道:
东方的如意金刚,请到田间来吧。
南方的宝贝根源,请到田间来吧。
西方的大日如来,请到田间来吧。
北方的吉祥成就,请到田间来吧。
中间的众多财富,请到田间来吧。
请到吉祥的打麦场上随风而来吧!……
秋收劳动中的每一个阶段在农民反复劳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年复一年就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比如,“风”在收割季节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丰收之年,由于当时风力不足无法扬麦,焦急万分的农民就派自家的小孩去寻风,从此就有了求风祷告的习俗。在向四方正中神灵祷告完后,把各自手中的麦茎用三根绳子系在一起,中间插着用布料或羊毛制成的风旗。这三根绳子和风旗代表着佛、法、僧三宝和吉祥。把系好的麦捆摆放在中间,一位老者站在众人前面以低沉庄重的嗓门演唱道:
培育幼苗的母亲,是肥沃无边的良田。
迎接爱子的盛宴,摆满清香美酒。
迎接爱子的喜悦,征服四方的敌人。
迎接丰收的季节,丰谷堆满了粮仓。
花朵生长的地方,是广阔无边的草原。
迎接多姿的花朵,把雨露当做美酒。
有了鲜艳的花朵,佛堂增添了光泽。
在悠扬的歌声中整个仪式落下帷幕,人们相互献哈达、敬酒,燃放桑烟,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企盼来年的丰收。
西藏农耕民俗的产生与农耕季节联系非常密切,它主要发生在开耕播种与开镰收获的两个阶段,这两个以集体为单位活动的时段,往往以民间节日的形式出现。在如此热闹欢腾的集体场合,民众依靠集体的记忆传承和组织民俗活动,进而创造新的民俗内容,相应的在频繁的民众集体活动中聚合和强化了集体记忆,民众的集体记忆反过来又指导集体活动。正是集体记忆和集体活动同生同长、互动互融,进而使古老的信仰逐渐积淀为民族的心理,从而呈现出模式化的特点,以致在后来的民俗展演中不断闪现出古老信仰的光辉。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