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山西竞技游戏:挠羊赛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12-27 00:55     标题: 山西竞技游戏:挠羊赛

山西竞技游戏:挠羊赛

李彬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5日 15:55 来源:黄河新闻网




  这是一种以一只活羊做为奖品的摔跤比赛。“挠”在乡间解释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把羊拉走了。所以说,“挠羊赛”,就是赢或者输羊的比赛。

  用羊作为摔胶比赛的奖品,是民间沿传下来的。据传,元代、明代时,忻州水草丰盛,是牧羊的理想场所,当时的摔跤活动经常以羊作为摔跤输赢的赌注。起初,没有人专门组织,只是摔跤手们想摔就掉,想赌就赌,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以羊作为奖品而且有人组织的一种比赛活动。

  摔跤比赛,一般都要穿跤衣上场,而忻州的挠羊赛,跤手是不穿跤衣的。他们赤背上阵,下身穿长穿短各随其便。在摔跤的实战中,由于上身赤背,相互无处可抓,便把可以抓到的地方集中在下身,但不能抓裤子,谁抓了对方的裤子,就算谁输。可是抓裤子上的腰带是允许的。在实际比赛中,挠羊赛的参赛者,绝不用皮子扎裤带,而只用一条麻秧丝,一抓就断,麻秧丝一旦抓断,比赛就必须停止,待重换一条裤子并系好麻秧丝后才能继续比赛。

  挠羊赛的摔跤手都是以一跤见胜负,除跤手脚板原本就站在地面上外,身上其它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不作循环赛,输者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赛。连续摔倒三位对手,赛后就会给予相应的鼓励。连续摔倒五位对手,人们便视这获胜者为“好汉”,赛后给予相当的鼓励。连续摔倒第六个对手,人们便称他为挠羊汉,给予挠羊赛的最高奖励,把一只又大又白的羊奖给优胜者。


  挠羊赛中,跤手连胜五人便为好汉,连胜六人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五与六,是受到古代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启示而约定的长期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然而,这“过五关斩六将”并非容易事。挠羊赛场上,双方都在进攻,双方又都在防守,摔跤手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双方都有场外指导,出谋用智,往往在跤手不差上下的情况下,出现通宵达旦相抗衡的局面。

  忻州一带的城乡,但凡有庙会,必然要搞挠羊赛,挠羊赛的进行,无疑为庙会增光添彩,招徕了四方的许多观众,当地有俗谚说“赶会不摔跤,瞧得人就少,唱戏又摔跤,十村八村都来看热闹”。在忻州一带,一年中赶会次数很多,就忻州市附近的方圆百十里内,一年内就有四、五十次,这些庙会大都要进行挠羊赛的。除了在庙会时所进行的挠羊赛,在农闲时也组织专场的挠羊赛,当地有农谚:“立了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这足以说明农民把摔跤看成一件大事,不等闲视之。在秋收以后的农闲时间所进行的挠羊赛,大都是由较大的村镇和实力较强的摔跤手之间的角逐。当然,这种比赛需要约请外村人作裁判、当公证人。

  在赛事之前的好多天,主办村就将“挠羊赛”消息发布出去,跤场就选在宽广的打谷场或戏台前的场地上,场上竖一杆大旗、两杆小旗,旗面上各写八个字:“英雄跌对跌死无罪”。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写成“和平跤对,勿伤害人”,直至现在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那两面小旗都是供跤手来拔,拔跤旗的人又必须是曾经扛过羊的“挠羊汉”。拔了跤旗的两人,便成为该场摔跤比赛中对抗的双方代表和主人。当然,他们还要通过主办村负责人或公证人,经过共同协商,划分出甲队、乙队的预赛跤手。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原平庙会。挠羊赛在原平镇举行。届时,又是忻州、定襄、原平三县的对抗摔跤比赛,这种三县跤手的角逐,比起村与村之间的对抗,水平要高得多,比赛要精彩得多。这种高水平的摔跤比赛往往使庙会的人数猛增,给人们精神上带来强烈的刺激,并在比赛的高潮中传出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地乡间风俗,挠羊赛大都在晚间进行,在过去照明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只能点灯照明,而且照明的人还跟着摔跤的两位对抗者满场乱跑。有时,在戏台前摔跤,与唱戏的演出唱对台戏,一下子,看戏的观众都转到跤场上来,在跤场四周,坐地、骑墙、爬树、坐砖头、石头的、人山人海,一双双眼睛瞪得溜圆,到摔跤精彩处,喝彩声突起,一片哗然的风暴席卷场地上空。自然,那边演戏的演员仍然在演,然而,他们免不了也要分神在演出中斜视摔跤结果。

  “挠羊赛”的奖品,无论是肥羊或其它别的奖品,都由主办村镇出钱。自然,这种开支是集体的钱,或者是集资而来的费用。

  “挠羊赛”中,最高潮的时刻是在一名“挠羊汉”连胜六位跤手之后,人们让这位胜利者披红挂花,并把羊送到身边,骑上高头大马,绕场几周,并吃完一顿丰盛的酒宴后,被人们护送出村回家。同时,这位胜利者的大名,就会被载入史册,留芳后世。

  挠羊赛在忻州、原平、定襄流传已有千年,成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传,北宋以前,忻州一带的人们也喜欢摔跤,但那时的摔跤仅限于一般的娱乐活动。到了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将领岳飞被害以后,岳飞的部下,一位忻州籍的老兵回到故乡。这位老兵念念不忘抗金的大志,便在村中把军中所学的带有武术色彩的拳脚、摔跤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乡亲,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致,演武之风盛行,以此作抵抗金兵的本领,而且是自己防身之术,久而久之,便沿袭成为当地民间传统的风俗流传下来。当年的忻州水草丰茂,养羊甚多,更由于这几方面的条件而发展成为“挠羊赛”,而且兴旺起来。

    摘自《山西民俗大观》,李彬著,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12-27 00:59

三晋风情:春日“挠羊”逞英豪

--------------------------------------------------------------------------------
中国新闻网 2003年03月18日 05:26



  中新社太原三月十七日电 题:春日“挠羊”逞英豪

            中新社记者 张恩  

  时下,尽管山西晋北一带的气温尚显几分寒意,然而在忻州市城乡喜好“挠羊”的青年们,在挠羊赛场上,赤膊上阵,相互叫阵,摔跤比赛,一显高低。

  忻州素有“中国跤乡”之称,一九六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摔跤之乡”。当地民众摔跤活动世代流传,沿习成俗,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近日,记者在忻州市有幸现场观看“挠羊赛”,不禁为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击掌叫好。

  在这里,原本是昔日年轻人喧闹取乐的冬日户外活动,却逐渐演绎发展成为有特定章法礼数的跤手赛事,称之为“挠羊赛”。“挠”在忻州当地解意为“扛”,即为把羊“扛”走啦。挠羊赛就是赢羊赛,“挠啦”即为“赢啦”之意。

  忻州的“挠羊赛”有着许多特别的讲究。参加比赛的跤手上身统统为赤背,下身或长裤或短裤。比赛时,因跤手上身无处可抓,但对手的裤子又不准抓,只可抓裤腰带,然而挠羊赛选手的腰带多是系一条极细的麻秧丝,一抓即断。腰带断后,赛事暂停,只有待双双整好服装后,才能继续进行比赛。

  “挠羊赛”的规矩是一跤定胜负。赢者继续与新的对手摔,连续摔倒两位对手被视为平常;连续摔倒三位称之“了不起”;若连续摔倒五位,则被观众视作“好汉”,赛后给予相应的奖励;谁能连续摔倒六位,便是“挠羊汉”,比赛的最高奖励是一只肥大的白羊。

  忻州有句俗语:“唱戏不摔跤,瞧得人就少。唱戏又摔跤,十里八村也来瞧。”跤乡赶庙会,“挠羊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每临“挠羊赛”开场,是选手们最为风光的时刻。赛场四周,人山人海。选手们把平日学来的技艺,如跑腿、勾子、绞子、抱褪等手段,在闪、躲、腾、挪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比赛到了精彩处,围观者欢呼喝彩声如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今年忻州市“挠羊赛”的“挠羊汉”称号被当地体育学校的一名选手获得。随着时光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挠羊赛”的活动中。“挠羊赛”不但是一项受当地人喜爱的健身活动,也正成为忻州一带日渐红火的旅游业中的表演项目。(完)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09-12-27 13:12

终于看到详细的介绍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