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季羨林舊居被盜 文化保護堪憂 [打印本页]

作者: 指尖冰凉    时间: 2009-12-23 14:56     标题: 季羨林舊居被盜 文化保護堪憂

季羨林舊居被盜 文化保護堪憂
季羨林在北京大學朗潤園的舊居于12月16日發現被竊,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12月20日《成都晚報》)

離季羨林先生去世僅5個月,其舊居就遭遇“清倉式洗劫”,其文化價值損失之大不可估量。關鍵在于,當不軌之徒看中了季羨林舊居中各種物品所蘊涵的巨大價值——雖然是文化價值“折現”的巨大經濟價值,爲何這點常識卻不曾爲有關方面所具備?難道季羨林舊居幾千冊珍貴的線裝古籍,數量不等的佛像,不過是可以扔進曆史垃圾堆的百無一用之物?不可以按照基本的文物保護邏輯,對其稍加保存整理麽?

在我看來,季羨林舊居被盜事件之所以引發社會關注,并不僅僅在于季羨林的學術身份,更折射出民衆對當下曆史文化遺産被漠視乃至輕易損毀的普遍不滿。如果曆史文化遺産在某些公共管理者眼中,不過是缺乏現實利用價值的廢棄品,那麽本應留存的社會文化價值就會因此喪失。

季羨林舊居被盜的遭遇,僅僅是曆史文化遺産在經濟大躍進過程中被廢棄破壞現象的滄海一粟。蓦然回首,究竟有多少名人故居因保護不善搖搖欲墜,甚至在商業化拆遷中化爲廢墟?有多少千年城牆、百年老屋被強行改造成柏油公路、高樓大廈?

吊詭的是,在文化保護成爲“顯學”、推動文化保護事業越來越成爲社會潮流的當下,季羨林舊居依然被盜竊一空,這其中所反襯出的口号與行動、理念與利益的落差,不露聲色地向我們提出一個命題———公共管理者是否真正保持着對文化複興和價值重整應有的人文關懷與行動落實。

2009年12月21日 大洋網-廣
作者: 指尖冰凉    时间: 2009-12-23 15:01     标题: 值得思考:文化遺産誰是好學生?不同标準的意義

文化遺産誰是好學生?不同标準的意義  

前一陣,說是北大給了全國若幹中學校長“推薦權”,推薦他們欣賞的好學生上北大,算是高校招生改革的一股新風吧。不過,後來的反饋大概是,幾乎所有的入圍者,都是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看來校長們對“上北大”這個事兒還是心有靈犀的,别的方面先不說,成績必須要好,這是個現階段最客觀也最過硬的标準。

标準問題很重要。有了标準,就容易比較,誰好誰孬也就一目了然了。今年某個地方台的一款選秀節目,鬧到評委當衆退席的地步,是否炒作不論,至少說明這個節目在選秀的标準上思想不夠統一。不過,再仔細想想,人家也未必沒有标準,隻不過不是我們想當然的“歌唱得好”的标準,而是一個“收視率”的标準。

有個冷笑話說,“在失敗這個領域,沒有人比我更成功”,雖然是個文字遊戲,也不是全沒有道理。比如今年中國足壇大快人心的事情是打擊賭球,有些球員甚至球隊領導拿了錢就輸球,在真球迷眼中再不是個爺們兒,他們也樂在其中,因爲他們工作的标準不是赢球,而是赢錢。這樣的“純爺們兒”實在“跑偏”得太離譜了,我們等着司法機關的處理結果便是,這裏不說也罷。

還是把話說回來吧,在提倡多元化價值的時代,差異性應該尊重,這也意味着将有一些不同的标準,這些标準的目的不是壓抑人,而是解放人,當然,“解放”到了違法亂紀地步的類型不算。比如一個學校有很多個班級,一個班級有很多個學生,張三球踢得好,李四會彈鋼琴,王五最有人緣,趙六也許沒什麽特長,但成績最棒……這些都是差異性,老師如果隻是根據考試成績來判斷、對待學生,趙六自然高興,但是對其他人的個性特點來說,客觀上形成了一種壓抑。

繞來繞去說了這麽多,終于要說到有關“文化遺産”的事情上來了。這幾年,“非遺”算是露臉了,媒體也好,政府也好,學術機構也好,沒少出人出力,可是總是困境多于喜悅,爲什麽?我覺得“标準”的問題值得拿出來說說。

這幾年的采訪和編輯工作中,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沒錢”,其次是“沒人”。二者之間有因果聯系,因爲“沒錢”,所以“沒人”,不僅沒人表演(或制作),也沒人來看(或購買),沒人看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更沒有人來表演,從此惡性循環下去。不僅僅是專家隊伍認爲“非遺”陷入困境,重要的是從事“非遺”工作、靠這手藝生活的人也是這麽一個看法,歸根到底,大家都是一個标準,就是“利潤”标準。我有個同事采訪龍泉劍的鑄劍師,鑄劍工藝也是列入“非遺”名錄的,他們似乎一點沒有“困境”的意思,有時候一把劍能賣好幾萬的價錢,利潤不菲,當然談不上什麽困境了;相反,沒人看地方戲,地方戲就垮台,這樣的例子更不少,地方戲的演員也是人,也要穿衣吃飯養家糊口,他幹這行沒收入,當然隻能換身行頭改幹點别的。

如果把這個“利潤标準”貫徹到底的話,打個比方,廣義上的中國文藝界是一個班級,票房就是現在各種文藝樣式的考卷,電影就是那個老得第一名的學生(報紙上說,今年“全年票房預計突破60億元”),日子好過,姥姥疼舅舅也愛;而這個地方戲、那個傳統戲,就是最後幾名跟不上進度快要留級甚至被迫退學的主兒,而且,他越比還越自卑。

所以,有沒有可能真的價值多元化,在于社會是不是能夠真正産生一些在“利潤标準”之外的标準。我還有個同事去新疆采訪了木卡姆,說原以爲将看一場“走穴”演出,沒想到真看到了葉爾羌河流域人民世代傳承的生活。她看到的那次表演,即便不夠精緻、不登廟堂,我想也一定是打動人心的——

人們的精神,本不應該在利潤标準的壓力下背井離鄉。
作者: 指尖冰凉    时间: 2009-12-23 15:06

人們的精神,本不應該在利潤标準的壓力下背井離鄉。

其实我最喜欢这一句 非遗的重视 不是分区域的 而是要真正意义上尊重他们的发展 而不是扭曲 肆意改革 打着拯救的旗号 破坏他们的原始形态和美感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