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白音门德】增强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打印本页]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09-12-19 22:04     标题: 【白音门德】增强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增强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 白音门德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通过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变了过去人才培养注重基础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传统观念,树立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体系结构单一局面,摸索出一条培养既具备语言文学素养,又掌握计算机技能和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实现了培养模式从基础型到基础与应用结合、从纯文科到文理工交叉的重大转变;改变了学校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师资优势、资源分散的教学体制问题,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弹性机制,形成了优势明显、实力雄厚的跨院系、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2年以来,各项事业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态势。民族语文教学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形成了以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局面。目前,内蒙古民族语文教育已经形成从幼儿园教育到博士后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最具特色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保持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形成的专业优势的同时适应新的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社会需要应用复合型人才引发培养模式的变革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1957年,是内蒙古大学建校时的5个本科专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专业先后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增设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点,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蒙古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蒙古族文学馆、应用语言学实验室被建设成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蒙古族古代文学史、现代蒙古语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该学科对于促进内蒙古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蒙古语言文学学科领域起到了龙头示范作用。

  1995年成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班”)之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承担起培养蒙古语言文学专门人才的重任。在随后几年的教学实践当中,出现了基地班招生人数偏少,不能满足内蒙古以及蒙古族聚居的八省区社会需求的问题。为此,内蒙古大学在招收基地班学生的同时,从2000年开始还招收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普通班学生。普通班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与基地班基本相同。但是,普通班的设立实际上只解决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人数偏少的问题,其他社会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与社会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蒙古语言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改变蒙古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提高人才质量以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建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因和基本动力。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内蒙古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资源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基础型人才到基础与应用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实现两方面的突破,即必须打破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纯基础性学科的传统特性,必须打破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纯文科特性。

  改革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改变原来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理念,形成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的模式;打破文科、理科和工科的界限,形成文理工结合的崭新模式,从而形成一种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以创建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根本,以教材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教学的强化为主体,全面调整培养方案,创立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新型培养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在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办学原则指导下,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已形成了文理综合、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的全新培养模式,解决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以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为核心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使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明显增强,得到用人单位、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积极评价和肯定,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从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与内容到教学方法与手段尝试多项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以“一个目标”(创建语言文学专业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两大基点”(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团队建设)、“三条路径”(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为切入点,全面调整培养方案。在国内高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专业领域,首开文理兼招的先河,为培养具有语言文学、计算机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文理工交叉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大胆探索。

  早在1983年,在蒙古文信息处理工作起始阶段,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就让部分研究生参与此项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展开,蒙古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蒙古学研究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培养信息处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已成为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从1995级基地班学生中选拔了1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训练,其中有6名学生于2002年获得蒙古文信息处理方向硕士学位,有2名学生于2006年获得了这一方向的博士学位。

  通过对国内同类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教研人员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认识。2003年,对非基地班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制定了以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类课程为主体,以培养具备蒙古语言文学、高等数学与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的的培养方案,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中首先招收了文理综合班。文理综合班培养方案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计算机科学、数学类课程由原来的8学分增加到38学分。其中,除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核心课程之外,新增了蒙古文信息处理、数据结构、Web数据库、计算语言学、数据库系统概论、V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导论、线性代数、微机系统与维护等计算机和数学类新型课程。

  文理综合班在入学环节上,从高中的文科班毕业生和理科班毕业生中按一定比例招收;在毕业环节上,在向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还向蒙古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位点输送优秀毕业生,为蒙古文信息处理和实验语音学研究准备后备力量。为配合文理综合班改革,在研究生培养层面上,大幅度整合原有传统课程,增加蒙古文信息处理、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应用性课程,如语言工程与技术、语音分析与合成、机器翻译、认知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语音学、蒙古文信息处理等课程,使研究生培养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教学计划与内容的调整。经过调整,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文理渗透、边缘交叉、注重实践的新型课程体系,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

  自2002年起,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进入分层次建设阶段。除一般课程之外,还区分了主干课程、重点建设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这3个层次的课程,其中,以精品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基地班和文理综合班培养目标的不同特点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不同要求,对同一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文理综合班的高等数学、数据结构、计算语言学、数据库系统概论等课程被列为主干课程,蒙古文信息处理课程以不同的深度和广度被列入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培养方案之中。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着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课堂教学接受教育改为多种渠道接受教育。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并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现在,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社会调查,搜集、翻译学术资料,参与老师承担的课题或自己承担课题,进行课堂讲解,撰写研究报告,组织研讨会,举办博士生论坛,发表研究成果等,这些活动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配合教育教学改革,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与有关部门正式签署了本科生实习基地和文化研究基地协议。现在已经与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青少年杂志社、内蒙古蒙科立信息公司等国内机构和蒙古国立大学、蒙古国教育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签署了本科生实习基地协议,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签署了文化研究基地协议。在“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达12个,文化研究基地6个。此外,为了适应文理综合班教学改革,还与IT 公司签署合同建立了实习基地。学生利用第3学期(内蒙古大学实行的学期改革的一部分)到这些基地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还充分发挥应用语言学实验室、蒙古族文学馆和蒙古文信息处理实验室的作用,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研制开发蒙古语言文字教学、应用软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现在,该专业主干基础课全部采用课件教学,选修课大部分采用课件教学。

  为了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拓展知识领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十五”以来,累计派出120名学生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利用国际留学基金,每年派出十余名学生到国外进修一年;利用学校之间或学院之间的合作协议,选派学生到蒙古、日本、俄罗斯等国进行学术交流。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