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星河]基因延续、种族繁衍与理性的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12-14 18:19     标题: [星河]基因延续、种族繁衍与理性的选择

基因延续、种族繁衍与理性的选择
── 美国科幻影片《2012》引发的思考


星河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9-12-14 08:20:57 光明日报




    【编者的话】按照鲁迅的说法,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于近期热映的美国科幻影片《2012》,观众的反映也是如此。知名科普作家星河从“基因、种族与理性”的视角对影片进行了解读, 您从影片中看到了什么?欢迎读者对此展开争鸣。



影片《2012》剧照



  美国科幻大片《2012》我看了两遍。我没有广泛征询他人对影片的看法,相信他们一定与我有着诸多不同,但我自信从中读出了一些独到的东西。

  从尤里说起——那个早年的拳击家、后来的俄罗斯富商。

  简介一下此人:颇具领导风范,善于处理危机,应变能力超强;城府极深,明知情妇与属下有染却深藏不露,关键时刻才施以致命报复;极端自私,利用一切可资利用之人以达到求生之目的,最后却将这些本应视为朋友的人弃之不顾;舐犊情深,为救爱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对于一个如此复杂的人,究竟应该作何评判?

  依照以往的经典视角来解读,他显然属于那种“有几个臭钱就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家伙,只不过虎虽毒但仍爱子,是以在最后关头展现出所谓“人性的光辉”。我问过很多朋友,请他们用一个词来描述此人,所答基本是上述论调。

  我心中原本的答案是:基因。

  临危不乱,利用他人,极端自私……这些都是以拯救自我生命为目的;年事虽高,却不容情妇有丝毫背叛,也是为了保证基因的纯粹(尽管只是潜意识中的准则);而最终为了自身基因的延续,更是不惜放弃生命。

  当然,所谓“基因的延续”的确不是他本人的主动思考,而是一直藏诸心底的信念、生命中蕴含的本能。其实,在他无力将另外一个儿子托举上“诺亚方舟”的刹那,我就已猜到他只有靠自身跳跃的反作用力来舍身救子了;但真的看到这一镜头时,热泪情不自禁地迸出我的眼眶。

  再说卡尔·阿方索——那位白宫政客。

  根本无需回顾细节,大家马上就能给出评价:贪生怕死,权欲膨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同为政府官员的总统相比简直就是一介势利小人,而在主人公之一、总统科学顾问艾德里安·赫尔姆斯利的高大形象映衬下更显得猥琐、龌龊。

  但是,平心而论,他的诸般行为难道就真的错了吗?

  为了不致引起社会骚乱,他指责总统科学顾问未能保守秘密,难道错了吗?为了政府管理机构继续正常运转,他不肯等候迟到的同僚下令“空军一号”起飞,难道错了吗?最后,为了“方舟”全体成员的安全,他坚决不同意打开舱门救助外面那些人,难道也错了吗?事实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这一种族能够继续生存繁衍下去。即便从个人角度来说,他再自私再怕死,其具体行为在客观上仍满足了种族生存与繁衍这一根本目的。假如我们敢于真正理性地面对真相,就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他错了。即便是电影创作者,在肯定总统科学顾问等人所做的一切时,也没有苛责这位政客的不是。

  顺便提一下这部影片的客观与公允(自然是相对以往某些好莱坞大片)。这一点很多人也都看到了。比如对中国国力的充分认可,比如指出谁都会犯错误就连那位总统科学顾问也不例外,比如展示出宗教并不仅限于精神救赎,同样也关注现世,甚至对民间科学家与街头盲目者的声音也给予了部分肯定,哪怕是半嘲讽式的。同样,影片也没有在赞许总统科学顾问等人那一系列壮举的同时,直接抨击政客本人的狭隘行径;而在表现总统科学顾问意图开门救人的同时,也真实地在他脸上描画出焦虑、彷徨与不知所措的神态——他也不能确信自己的决定就一定正确。

  是的,在最后一刻,“好莱坞英雄”与“机械降神”协同一力,使危机得以化解,让舱门顺利关闭——假如不是在电影里而是在现实中,最后它没能关上呢?事实上,假如我们真能坚守理性的堤坝,清醒地进行客观判断,就应该知道那时开门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一在形式上貌似公正却有可能殃及整个“方舟”直至导致整个种族灭绝的做法,实际上并不足取。

  这就是情感与理性的冲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处理危机之际,相对于“理性决定论”而言,“情感决定论”极其有害。假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都能以理性的方式来衡量与处理一切,同时又能保证每次都完全正确,那么文明的发展效率一定会比现在高出无数倍——道理很简单,当一艘载有十人的船只出现危机时,要么全体沉没要么抛弃一人,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在这点上,商人尤里与政客阿方索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恰恰都满足了同样一个目的——基因的延续、种族的生存与繁衍。

  然而在人类的进化征途中,理性只是一点点融进我们的血液中来;溯本求源,我们到底还是难以摘除“情感动物”这一标签。故而以情感为判断和决策准绳的倾向,总是在不断地冲击着理性的判断和决策。自有记载以来的很大一部分人类历史,就是如此这般地绵延下来。

  最大的问题在于,历史上以理性为基础的判断和决策,并不能保证回回正确,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而以情感为基石的判断和决策,却又往往遭遇诸多侥幸,一次又一次地险中取胜。仍以那艘“十人船”为例:为了昭显平等与公正,谁也没被扔进水中;接着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结果化险为夷,虚惊一场,最后皆大欢喜。而这样一来,坚守“情感决定论”的人就更有权指责当初的“理性决定论”了——看,我们不需要那种残酷的理性逻辑,照样也都得救了!

  偏偏就是因为理性决策偶然会失败,而情感判断侥幸能胜利,人类至今难以摆脱情感的左右而完全屈从于理性的选择。但是,偶然毕竟是偶然,侥幸毕竟是侥幸,理性终究要战胜感情而成为判断一切的基准标尺。基于这一点,我还是非常希望能够说服大家,按照理性来判断和决策一切——但极为不幸地是,我发现有时我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