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孔汉思谈宗教伦理:中国也面临人性贪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9-12-10 17:41 标题: 孔汉思谈宗教伦理:中国也面临人性贪婪问题
著名神学家谈宗教伦理:中国也面临人性贪婪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0日 10:20 来源:新京报
[attach]4473[/attach]
本报实习生 鞠焕宗 摄
世界著名神学家谈宗教伦理,纵论中国文化与世界趋势
孔汉思 倡导“人道”的文化才有未来
孔汉思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基督教神学家,作为一名罗马天主教神父,他对梵蒂冈的批评曾引起巨大反响,但他的学术地位也受到世界宗教界的公认尊崇。他还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不同宗教间取得和平,国家之间才能取得和平。”
上月初,孔汉思作为今年世界汉学大会的重要嘉宾来华,并在住所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孔汉思(Hans Küng)
世界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德国杜宾根大学荣休教授。1928年生于瑞士,曾长期担任宗教顾问,近年来积极推进全球伦理思想,倡导宗教对话,是全球伦理基金会创建者,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起草人。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和世界宗教》、《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合著)等。
孔夫子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京报:你能向我们的读者解释一下“全球伦理”说的是什么吗?
孔汉思:每个足球队,如果要踢好比赛,前提就是得有一定的规则,不能北京、新西兰、纽约都有不同的规则,否则就乱了。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必须有一个全球性的,最基本的规则,否则全球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尤其现在世界面临全球化的大背景,每个国家、公司都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必须有几个最基本的全球伦理。我指的并非一个全球伦理制度,或一个全球的意识形态,尤其不是一个新的全球宗教。我指的是,我们需要少数几个所有人都认同的伦理标准。
新京报:具体说来是怎样的伦理标准?
孔汉思:我告诉你最简单最基本的两个伦理框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两点:一个是基本的人道,即孔子说的“仁”,人人都必须得到人道的对待,不能以非人道的方式来对待人。第二个是孔夫子在人文规则的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宗教之间没有冲突,存在共同价值
新京报:全球这么多文化、文明、宗教,如何从中取得全球性的规则?
孔汉思:在“全球伦理宣言”中,有四个基本的方向,这四点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和伦理体制中:一、“勿杀”,这是要捍卫人的生命,推崇生命的价值,遵循的是非暴力的原则;二、“勿盗”,这是为了捍卫财产,是推崇公正的价值;三、“勿撒谎”,这是为了推崇“真”的价值;四、要尊重各种文化传统、权利和性别平等。这些规则可以用在中国、欧洲、美国任何地方。在这个全球伦理之下,美国总统也不能撒谎,华尔街不能偷钱,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伦理。
这些伦理并非我创造,是自人类诞生之初就被人制定出来的各种伦理借鉴而来,是普遍性的价值。
新京报:你自己是信奉基督教的,这个全球伦理并没有偏向某一特定的宗教吗?
孔汉思:我相信宗教间都存在着共同的价值。我们在一艘船上,面临着全球化等共同的问题。我们看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技术、沟通的全新一面,但也同样看到很大的负面作用,需要一定的伦理来约束。我并非只支持一种宗教,也并非要取得宗教间的融合,我自己是信奉基督教的,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宗教,但我尊重其他的宗教。我认为宗教之间没有冲突,只存在共同的价值。
中国也面临人性贪婪问题
新京报:怎么看待儒教在这个全球伦理中的角色?
孔汉思:儒教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从非传统的角度认识孔子。我们需要一个今天的孔子,而不是持着三纲五常,提倡男人统治女人,父辈统治晚辈的孔子。我们不需要统治,需要被尊重。如同欧洲不能回到中世纪时期一样,中国也不能回到早期孔夫子的时代。
新京报:虽然你很欣赏儒教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但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在面临一场伦理危机吗?
孔汉思:我没有权利评价中国的伦理现状,但伦理危机哪儿都有。因为全球化的兴起,人们遇到了机遇,也碰到了不同的问题,在西方,毒品、黑社会等问题现在也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在中国,也面临着因为资本扩张,造成的整个社会向钱看,人性变得“贪婪”的问题。
全球化是双刃剑,我们可以让它变成有人道的全球化,在伦理被遵循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但如果全球的整个文化变得只和“贪婪”有关,那这就是很大的危机。
伦理的作用比法律更重要
新京报:上世纪90年代《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发布之后,你觉得它落实得怎样?
孔汉思:我1990年写了第一本书,1993年写了“宣言”,到现在,我觉得问题更严重了。我完全没想到一个民主国家如美国,整个国家都会被谎言所引诱,大部分的人都因为总统布什的谎言而支持对另一个国家的暴力行为。这样的情况下,更急需全球伦理的出现。我也没料到经济危机的出现,金融危机给银行界敲响了警钟,违背了“勿盗”的原则,必将存在一定的危险。
你知道,法律是不够的,孔子也认为,伦理的作用要比法律更重要。法律很容易避开、忽视,全球伦理不是意识形态,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我真的相信对于未来,一个全球的伦理是很有建设性的。我会反复地在任何场所说这两句话:“只有不同宗教间取得和平,国家间才能取得和平,不同宗教间如果没有对话也将没有和平。”而如果没有全球性的共同的伦理标准,就不会有不同宗教间的成功的对话,全球的生存乃系于全球性的伦理。
新京报:你在提“全球伦理”的时候,有从政治人物如甘地、马丁·路德·金身上借鉴他们的观点吗?这个“全球伦理”是否也可以应用到一个普世的政治价值观上?
孔汉思:你小心不能把一切都“普世”化了,民主是先进的,但并非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民主是一个现代的价值,是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很好的价值,但它并非一个伦理价值。
但是,人权却是一个普世的伦理价值。人的权利是普遍的,这是必须要奉行的伦理。
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政治宣言中都有一定的伦理观,比如“勿杀”等,但是在政治历史中,的确有很多政党,做过很多暴力的事情。
- 学术论道
30年前第一次讨论孔子
(孔汉思在第二次世界汉学大会上的学术发言摘要)
30年前,我在北京,第一次讨论孔子思想。
那是1979年8月份,毛泽东逝世三年后,在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妹夫萨金特·施莱弗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受邀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次我来到了北京大学,直到现在依然心存感激。感谢中国人民,因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他们一直尊重(孔子)这个伟大的圣人,在这几千年里保存了他的遗产。
我一直喜欢中国的文化历史,通过书本来考察研究它,50年前我就开始了。许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推动促进宗教与全球伦理对话的计划,令人欣慰的是,这个计划在中国也有了很好的影响。没有宗教间的和谐,就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睦;没有宗教间的基础研究,就没有宗教间的对话。
当下的世界经济危机表明,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俄国、日本,都没有办法单独建立一种全球的金融体系,也没有办法独自推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国际关系。事实上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很可能成为火车头,将世界拖出经济危机的泥潭。
但是我看,中国在处理未来国内外事务中,要反思自己的伦理传统,然后才能发挥这种举足轻重的全球政治作用。许多中国人都很担心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只有那种强调“人”、强调自我、强调德行的伦理观念,才能够有未来。
真正拥有未来,又能够对全球伦理做出贡献的中国传统精神,体现在孔子的《论语》之中,另外还有一种民族精神,就是倡导真正的人道。视个人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的个人民族主义的精神,将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在普遍的伦理之上,而不强调自私自利。
在这种全球秩序的新框架中,我们应该注意儒教一直强调的一些东西,比如民族精神先于精神和政治,伦理个体应该先于一切制度。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一种新的经济秩序,能够让人类引向道德职责和社会责任,当然也认可他们合理的利益追求。
我想用我在电视系列片《寻道》中所说的话作为总结,我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中国,已经2200年过去了,中国的长城不再分裂人民,也不再想把他们自己故步自封,而是乐于开放。他们想加入这个世界,参与塑造人类的未来。中国伟大的人文传统,将对此做出贡献。”
C18-C19版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