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蒋寅]日本的教育危机

[蒋寅]日本的教育危机

日本的教育危机

蒋寅




   日本自近代以来的强大和富裕,让日本人自己解释,很大程度上归结为重视教育。中国人到日本,感触最深的恐怕不是城市的现代化设施,而是国民的良好教养,安静有序,语言文雅,谦恭有礼。这不完全与富裕相关,但一定是教育的结果。可现在的日本,由于生活的富裕和便利,已使青年一代丧失了前辈的刻苦奋斗精神和学习热情,教育和学习的危机日渐浮现出来。
    与中国的情况相似,过重的高考负担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在高中阶段,他们面临高考,不得不拼命用功,一旦考进大学,便忘乎所以,恣意玩耍。日本的大学一向属于“难进易出”,毕业相对容易,主要是看修满学分而不是上多少课。自1991年课程改革,不再设必修课,而只设选修课后,学生们尽选那些容易取得学分的课。上课很自由,考试容易混,结果导致毕业生质量明显下降,以至于有人戏称如今的大学生是“小学十三年级学生”,只有成绩而没有水平。鉴于这种形势,文部大臣的咨询机构——大学审议会已在1998年底向文部大臣提出了大学改革的议案,建议要让大学变得“难进难出”,严格把好毕业关,将结业学分由30分增加到60分,并且规定学年必修课时数,改变只要求学分修满而不管学习时间长短的状况。
    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通过改革和调整,是有望改善的,真正让政府头疼的是整个教育产业的问题。和韩国一样,日本的教育规模是战后高出生率年代划定的,伴随社会形态和生活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生育或少生育,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学校开始显现过剩的迹象。据京都府1998年的人口统计结果,女性生产率继续维持在战后最低点——人均1.26,仅次于东京。同时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也大大提高了,于是适龄入学的儿童人口就逐渐减少,中小学也由于生源不足,不得不缩减数量和规模,老师也不增加。日本文部省决定,自2001年起每个班级由40人制改为30人,名义上这将更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实则是生源匮乏而不得已的措施。
    鉴于日本大学面临的各种问题,文部省经所属“大学审议会”研究,在1998年10月10日公布了“21世纪大学的构想和今后的改革方针”,明确新世纪日本大学的发展目标,从各个环节全面向政府提出了大学改革的建议,并促使政府修改了学校教育法和国立学校设置法。2004年4月,经过5年争论的大学改革方案终于实施,日本89所国立大学及其共用的4个机构实行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其核心是引进校外人士参与决策、管理活动并使之制度化。这一举措无论有多少优势可言,但大学自治的独立性肯定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而且伴随这一趋势,地方性大学合并和减省的日子也将到来。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10-9 11:28:15

TOP